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经验总结从事农村小学教育二十余载,早些年间任教语文学科,由于学校教学的需要,近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的改革使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更添加几分乐趣和生机。小学数学作为一个教育元素,许多关注、思考、探索也正在悄然进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特别是近几年又一直从事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对于那些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娃娃们的教育和管理,刚开始也有茫然失措,力不从心的感觉。自由、散漫、任性,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孩子们,如果没有较好的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一时还真的有点难以驾驭这些天真活泼、纯真可爱的孩子,经过多年的管理和教学方面的实践,浅谈我对低年级教学有效课堂的建构的认识一.融入爱心,创建课堂氛围小孩子的心灵是最可爱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倍感亲切,格外地喜欢靠近你,和你拉近距离,依赖你。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关心每一个孩子,把他们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哪怕再调皮捣蛋的孩子,都要从内心深处去爱护他。和孩子们相处时,语言要和蔼,表情要亲切,不能板着面孔,更不能对他们发脾气,让他们觉得你是一个不可接近的人。但和蔼可亲并不是一味地迁就、溺爱、没有原则,要严格用小学生守则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方法上要刚柔并济。一年级的孩子很难做到一堂课都能思想集中的程度,老师上课时不能用高年级的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批评他们,而是要用一些激励性或提示性的语言来调动他们,如“我看谁坐的最端正”、“有谁想吃奶奶烧的好吃的了吧!”,这时学生会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端正坐姿期待老师的表扬,如果批评过多,会让学生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对老师也会产生厌倦,这种心理下,孩子不会对这个老师产生兴趣,也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兴趣,谈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学要怀揣一个爱心,让每个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同时也要让自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二.积极备课,探究方法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和保障,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有很强的科学性、连续性,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近几年小学数学教材变化较大,需要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学,学生的理论思维,心智的开发参差不齐,如何通过感性认识来建立教学思想显得格外重要。这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多设计一些情境图片,让学生走进生活实际教学,能帮助学生把感性的认识渐进为抽象的理性认识,并通过动手操作,创作交流等设计步骤,让课堂更有灵性。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与思考的过程成为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也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堂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制作课件,研究教学,准备教具,设计过程,预设生成等一系列工作,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例如在备课“认数”的各章节中,对于这些无限重复的数字,学生肯定是毫无兴趣的,他们好奇又好动、贪玩又不专心,但是他们对动画片是绝对钟情的,因此老师可以将内容设计成动漫人物,小动物或者是花草等来引起他们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激情的课堂才会充满学习氛围,才会成为精彩的课堂。课堂不是老师的独角戏,在“找规律”的备课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收集众多的物体、图形或其他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找规律游戏,学生不但在多媒体的设备下进行趣味性的游戏,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对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又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备课中,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一些图形,如三角形、五角星、六边形等,在课堂上让学生辨别各种图形并不断减少图形的组成边数直至剩下一个角从而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认识,然后出现课件校园情境图(学校真实照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包含那些情景,并从中找到有关的角。课前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现在的课堂注重自己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领作用,教者要协调好师生关系。教师不能家长式教学,但课堂也不能任学生自由活动,一盘散沙。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备好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需要适时点拨,点睛地概括,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让学生养成勤于撕开的学习习惯,如在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教学中,首先多媒体呈现情景图,图中的内容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也是他们感兴趣的,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观察画面时要引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点睛之问“他们是怎样分的呢?”为例1的学习做好铺垫,例1分的是糖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灵活的应用学具,把铅笔替换成糖果分一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先让学生把6支铅笔分成5份,再分成3份,有易到难,逐步推进。“平均分”课题揭示是在学生本小组记报后出现6支铅笔分成三份有a.1支,1支,4支;b.1支,2支,3支;c.2支,2支,2;这样三种不同的分法基础上进行的,水到渠成。学生在此基础才能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三.预设生成,灵活驾驭有人觉得这些课程自己都教了好多遍了,不要备课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虽然你教的内容相同,但你所面对的孩子不可能相同。每节不同的课堂,都会有不同的生成,有人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预设程序的表现,但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将会导致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管你的设计多么环环相扣,也不管你的表演多么精彩都很难达到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和谐统一。课上总会出现你预设不到的情景,有时教者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引领,让学生的思维也跟着自己的思维发展,但常常会有可能出现另类的思维火花或错误的偏离方向,这时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抓住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做智慧型教师,就利用这些生成资源。例如:“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中,我出了这样一些练习题:小明买2支铅笔用了8角钱,如果买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呢?信息反馈是有位学生说出了和别人不同的答案:6÷2×8 我让他说说是怎么想的,他说是画图得来的,2支铅笔一份,这样一份一份的平均分,6支铅笔可以分成3个2支,也就是3个8角钱。在二年级还没有学习倍数的情况下,学生能根据画图这种手段进行这样的思维解题,这个学生确实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我极力表扬了这位同学,并鼓励大家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再如:在一次学会提问并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题:一百米比赛中,小兔跑了75米,乌龟跑了30米,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有一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兔和乌龟一共跑了多少米?就这个提问好不好,我让学生想想这道题的情境:跑步比赛,再让学生想想,虽然这个提问本身没有错误,但在比赛情境中有没有实际意义?这样学生马上出现了提些用减法解决的问题:乌龟比小兔慢了多少米?小兔离终点还有多少米?……又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件出现了树叶、蝴蝶和天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汇报积极:树叶很绿;蝴蝶很美;天安门很雄伟……我再问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时,学生的汇报就有点乱啦,总得不到我想要的答案,这也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于是我就让学生观察一下老师,我还伸开自己的双臂,再合拢双手,展示自己的肢体语言,这时有个孩子冒出了“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话语,我感到松了一口气,就这点睛之语展开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从这些课例中让我感受到老师压箱更好地驾驭课堂,还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些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四.注重操作活动,培养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是活动的课堂,学生知识的掌握要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中形成。操作活动是学生探究知识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动手操作能简化对深奥知识的理解与探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更适合用动手操作来辅导学习理解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活动性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都能操作的机会,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例1的教学我是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把6个草莓(可以用其他的教具替代)2个摆一盘,正好摆了3盘,让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再让学生分一分:把7个草莓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一个,从而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产生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在活动中对比,在对比中拓展对除法的认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算式的意义,会用除法算式来表达平均分。怎样用教学形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呢?教师此时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交流汇报中如果有学生想出了正确的表示方法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呈现不出教师想要的结果,教师可以提出,但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事事代办。学生在感知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后,例2的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小棒摆正方形。老师引导每一个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协调,有摆图形的,有整理算式的,操作轰动要有序进行,不能很乱,完成操作和整理好算式后让他们独立思考:在摆正方形中剩下多少根小棒就摆不成一个正方形?在算式中除数和余数有联系吗?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总结提高学习能力。课堂是灵活的,学生的潜能也是无限的,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来丰课堂,精彩课堂,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落到实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实际,感知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灵活抓住课堂生成,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