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练习设计”之我见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数学学习中,练习少不了,适当的数学练习能够较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课堂学习的效果,进行查漏补缺,更加全面、灵活的掌握、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少不了练习,练习的内容、形式、时间长短不一,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情况而定。在刚刚学习过一个新的知识之后,我会设计基础性的练习,在练习中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遇到学生理解不好,我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进行专项的训练;在学生学习过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小结性的综合练习,在练习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容易混淆的地方,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异同点,总结规律。 新知识的学习需要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平时的学习中,每学完一个新的知识,我都会设计巩固性的练习,以便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如:《千以内数的认识》,在学习之后,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485里面有个一,个十,个百。9个百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3、375读作:,二百六十四写作:。 二、判断。 1、425读作:四百二五() 2、由5个一、6个十和1个百组成的数是561。() 3、890中的8表示8个十。() 三:按顺序填数。 816、817、818、、、、、。 450、460、470、、、、、。 四、说一说,下面各数中的“5”各表示什么? 594305253 这样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知识,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目的在于通过练习,巩固基础知识,真正的理解、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会有一些内容单靠课堂上的学习不能较好的理解、掌握或者熟练运用,这种情况下,我便设计一些生活化、针对性的题目,进行专项练习。如认识方位,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对方位有所认识,但还不能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一些孩子的认识仅限于教室和学校,比较片面。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生活化的练习,让家长帮助孩子在家中、郊外、公园等地方认识方位,让知识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再如,这段时间学生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学生的计算速度比较慢,而且正确率较低,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为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口算题,由家长督促孩子,每天进行口算练习,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巩固练习和针对性的练习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进行的,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我会设计综合性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水平。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之后,我设计单元练习,练习中包括计算方法、口算、计算、估算、验算,因为本单元学习的是计算,为避免单一计算练习的枯燥性,我设计不同的练习形式。用填空、判断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情况;设计计算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计算的速度,同时也在比赛中进行自我评价,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设计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计算方法,感受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在综合性的练习中既检查了孩子阶段性的知识学习、理解情况,以便于查漏补缺,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学习,也能够在综合性的练习中让所学的知识再现,让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完整,也提高了孩子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有很多的问题孩子容易混淆,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设计对比性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如以下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这三种数量关系的题目学生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一组题目: 1、果园里苹果树有234棵,梨树有158棵,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234棵,梨树比苹果树少76棵,梨树有多少棵? 3、果园里有梨树158棵,苹果树比梨树多76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在分析这几道题目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利用图例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根据图例较好的理解了数量关系,明白了几道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总结了解题方法,提高了解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精心设计,巧妙练习,一定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习的知识,较好的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