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让孩子和任性说再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加深,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宠爱也随之加重,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小皇帝,父母都想把自己所有的爱无私地给了孩子,由于爱之深刻,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则,没有了方法,使孩子养成了任性的行为。所谓任性,是指对个人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任性的孩子难以与别人合作,难以与别人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一、了解孩子任性形成的原因1、宽容娇纵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娇纵的结果,而爱不适度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2、训斥打骂由于孩子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与刻板性,有的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抵抗粗暴,发泄不满,更助长了孩子任性的行为。3、放任自流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有的父母感到无奈,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二、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规律在对待孩子任性的问题时,充分理解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1、第一反抗期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有时好像故意与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父母和老师作对,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当大人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 2、心理发育期 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此时,如果对孩子横加干涉或者责骂惩罚,孩子可能会暂时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便会停滞不前。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孩子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既要满足且要鼓励;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 3、可喜进步期 其实孩子有点“不听话”并非坏事,往往这种孩子兴趣广泛,有独立见解,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心理发展也较健康,这是孩子可喜的进步。而一个一切听从大人安排的特别听话的孩子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同样是有问题的孩子。三、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1、转移注意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放学回到家,奶奶已经做好了香喷喷的米饭,孩子非要吃面条,这时家长不要非逼着孩子吃米饭,因为这样不但会破坏气氛,影响食欲,还会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和不满的情绪,只会适得其反。这时应赶紧端起桌上他最爱吃的一盘菜吸引他,使他转移注意力,吃着吃着菜,便会就米饭吃起来,忘记刚才吃面条的要求。2、预先警告 在家长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只要你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3、冷处理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可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家长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4、适当惩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5、态度一致 如果孩子任性时,家人有的批评、有的放任,甚至还有的表扬,这会使孩子感到茫然,不知应该怎么做。一家人不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都应该态度一致,批评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任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总的来说,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重要的是疏导。切不要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