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读后感《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不禁想起来卞之琳的《断章》中的句子“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我们习惯运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往往忽略了换一个角度的新鲜感,而教育需要的是多种思维,需要的是创新。什么是教育?可能在学生眼里可能就是枯燥的课堂,写不完的作业;在我们教师眼里,教育就是学生的分数,教师教学成绩的排名,荣誉的获得等等。但王老师的书给了我不同的答案:教育是种子的事业,它的成功与否需要时间的见证,我们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因为我们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还是窘迫,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正像书中所说:教育无非就是使人生活得更自信、更快乐、更文明、更美好幸福,作为个体的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在教育中让我们的孩子更自信、更自尊,更自强。明白了教育是什么后,那如何做教育呢?书中写到,人的成功有两种方式:一是雕琢,就是通过不停地改变和修正,让自己逐渐趋向于某种既定的成功标准,这大多流行于各种行政意义上的成功;二是凿井,就是守住身上的某一特质坚定地走下去,让自己的特长成为特色,并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这适合于各式各样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成功。于是我便想教育也应该如此吧。一是雕琢,在教育的道路上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新状况、新问题,通过不停地改变和修正,让自己逐渐趋向于某种既定的成功标准,比如好的教学质量;二是凿井,在教学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努力去做到极致。而在做教育的过程中又该如何呢?王维审老师写到“在可以选择颓废的日子里,不要放弃希望;在艰难的行走中,始终坚持住初心,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所以,我觉得首先要“坚持”。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那会儿,每天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状况、新问题,我总是满腔热情地对待,但渐渐的热情就消退了,有了所谓的“懈怠感”。“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事情持续用心地做下去,并在数年之后,仍然没有被现实的琐碎打败,那么这个人的魅力就是足够吸引人的。”王维审老师的话点醒了我。当“坚持”被“懈怠”取代,职业倦怠感就悄然而至,重拾“坚持”,争取做个成功的老师。其次,我觉得在坚持中还要不断的“反思”。王维审老师把反思跃然纸上,变成一篇篇拥有温度和力量的文字,写给学生看、写给家长看、写给同仁看,更写给自己看;他把反思变成了慎重对待的问题,在稍微等一等、再追问一句、再多想一步中找到解答问题的密码;他把反思变成了一个个大胆的创意,于是就有了国旗下讲话的变革、叙事班会的实施和叙事德育课程的开发,也成就了他由草根教师到教育专家的华丽变身。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反思。比如,在教案中用红笔记下课堂上的得与失,告诫自己要扬长避短;放学后,思考班级管理中的不当之处,进行改进等。努力让反思成为自觉的行为,让成长成为我为师者的品质。对于教师来说,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方向,自觉、自主地为之而努力,争取一种自我的成长与成功,无疑就是推开了适合自己的那扇窗子。读了王老师的文章,我知道,我所做的与王老师相比仅仅算是一种尝试,未来我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