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看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心平气和?”怎么可能?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做小学教师的都知道,一年级的上半学期是老师和学生最艰难的时期,班主任总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甚至说不出话。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于是我带着一份好奇,带着一份疑惑,第一次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作者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名叫薛瑞萍。她没有任何炫人的诸如特级教师之类的头衔和荣誉,如果一定要找出一项荣誉来的话,薛老师曾经是合肥市语文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那是她唯一一次参加赛课活动。可从那以后,薛瑞萍坚辞一切公开课,每逢评优,便声明退出。一时间,“薛弃权”成了薛瑞萍的外号。她的“隐逸”只是不想再为外在压力所苦;读愿意读的书,做愿意做的事;让自己和学生尽量过得宽松、舒服。薛老师的这本书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薛老师认为: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爱吵爱闹,意味着心门闭塞。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于是,我也试着用平和的声音讲课,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会了静静地听课。原来一年级的语文课可以这么上啊!想想之前,自己不知做了多少傻事!这些事不仅对幼小的学生来说是痛苦的,于我自己也是经常上火、伤肝。与其用“河东狮吼”,来镇压学生的“反叛”,还不如心平气和地以静制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恨不得一下子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建立起来。但薛老师并不这样。在开学初,她的态度:“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多么平实的语句,却把教育的有序性、条理性讲得明明白白。薛老师的这一做法现在我也经常使用。学习用品的摆放、坐姿、举手、回答、课间活动等都一一明确要求,并反复练习。相信只要我用心,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树苗易直也易弯。”低年级儿童正如小树苗一样,如果能唤起其习惯的养成意识,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他就会沿着好的方向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教者的心静了,学生才会心平气和地学习、生活。我将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