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最近,以网上阅读的方式,我浅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感觉收益匪浅,如醍醐灌耳。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们提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涉及到一个教育问题,其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对于我这个初出茅庐,任教还不到一个月的新教师而言,无疑是指引教育事业方向的指南针。下面,我想借着本书里的两句名言,谈谈我自己的感受。一、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这句话选自本书的第一个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抽象的学生。本节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身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记得在上七年级第一课《走进网络教室》时,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涉及到的重要技能操作是桌面壁纸的设置,都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可是我发现有的学生已对这些操作十分熟悉,而有的学生连鼠标都不会握。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孩子是民工子弟,在这节课之前根本上过信息技术。我这才意识到,虽然我认为这些基础性操作都是十分简单易学的,但是由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基础不同,掌握速度也是不尽相同的。然而这样的现状让我很苦恼:那些早已完成作业的学生,因为无聊就只能上网或是说话,浪费了大好的时间;而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完成不了作业而焦急万分,甚至被那些早已完成的学生嘲笑;而我则忙于在教室内东奔西走,解决学生的操作难问题。一堂课下来,身心疲惫,对教学效果也及其不满意。然而苏霍姆林斯基在书里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于是接下来的每节课握在作业的布置上,就采用了“5+1分制”评分法,1分为附加分,这是针对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设立的,而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5分、4分、3分,对于个别基础可以说为零的学生,我放宽了限制,同意他们在下节课完善后再上交。上完这节课后,我看到了成效,虽然取得6分的学生甚少,但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取得基本分4分,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也纷纷保证下节课能够上交更好的作业,学习积极性比上次有了很大的提高。二、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在本书中,有百分七八十的文字都在谈读书。但是我知道,这个“读书”并不是指捧着一本书从头到尾翻完就好了。我们和学生一样,阅读不是仅仅为了在大脑里装载一些文字知识,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如何使学生不但能够吸收课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还能掌握一些课外的知识或者技能,高效地利用好这四十五分钟,是我遇到的最大难题。《给教师的建议》为我指明了方向。在书里,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因此,在备课时,我常常上网查与下节课有关的资料,或者翻阅相关书籍,并在备课本上做好记录;在课余时,我常常和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讨论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处理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等等。虽然在目前为止,我还难以达到令自己满意的效果,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随着经验知识储备的增加,总有一天我会牢牢掌控好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在这一百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中,我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那伟大的教育思想和鲜明的教育观点,感悟到了作为教师的真谛。读着他的书,仿佛与一位智者对话一般,有时他循循善诱,为我排忧,为我解难,给我指点迷津;有时他又会给我当头棒喝,引导我往正确的方向走;有时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我想,仅仅在网上阅读是不够的,那些经典的话语应该牢牢刻在我们心上,时时鞭策着我们在教育事业的路上朝着正确的方向昂首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