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读书的重要性利用假期的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建议:那就是读书。书中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举了一个实例:一天,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我们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在我们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这个世界却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情。书中第六条:“谈谈后进生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认为后进生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在教学中,对后进生的教学工作无非是教学中最难又最重要的一块,就好比苏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最难啃的硬骨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让他们在阅读中、经常发现使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他列举自己成功教育学困生费佳的事例,让我们明白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因为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纵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的今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必修课,让读书成为学生知识来源的“助氧剂”。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