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读后感 今天阅读了于永正老师《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 这节课,于老师把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放在一起学习,在2007年真是语文课堂的伟大创举。 细读于老师的这堂教学实录,你发现他没有我们急需想学到的“亮点”和“创意”。于老师这节课就是让孩子们读通诗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再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古人说过“诗言志”,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于老师总结学习古诗文的方法:1.要反复诵读,读的时候要注意注释,它会帮助我们理解;2.有些古诗文,要想真正理解它的意思,还必须了解它的写作背景。于老师适时适当补充两位作者的写作背景,既帮助理解了诗意,又帮助明白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最后是背诵和默写。 当我们在追求课堂的创意不断,花样翻新时,思考一下,课堂上,谁是主角?谁应该站在讲台的正中央?老师的角色是什么?语文课应该让孩子们学什么?怎么学?……语文学习不就是听说读写吗?不就是语法逻思文吗? 再回到于老师的课堂,他让孩子们读。学习语文的首要法宝不就是“读”吗?文字读不通,怎谈理解和感悟?今天看到一句话“一万次的灌输,比不上一次的唤醒。”再课堂上更是如此,老师该出手时必出手,但是不该出手时,不能灌输,要引导孩子们学。正像我们的程校长提出的,要“引导到位”。于老师引导孩子们到位了,所以两首词学得不费力气。 靳家彦老师在评析于老师这节课时,说:“会读,会讲,会背,会写,这些任务全部在课堂上完成了,这就是低负高效。学语文,教语文,没有那么多的花拳绣腿,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能读能写、能说能写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就是最好的语文课。” 实实在在地培养孩子们的能听能说,能读能写,发展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就是最好的语文课!说得太实在了!但是如何培养呢?这得老师下功夫,下大功夫! 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其实真的不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首先得有这样的“听、说、读、写”的功夫,有精准解读教材的能力,有新的教学理念,有改变自己课堂的意识……这样才能简简单单上课,学生才能实实在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