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观后感电影里,马皓文对儿子马飞说“只要脑子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学习要从兴趣开始”、“梦想就像箭靶子”……但马飞也受到来自妈妈和学校“打压式”、“应试型”教育观念的影响,“学习是为了考清华北大”、“我很笨,以后只能卖煎饼”、“第一名才有资格被挂在墙上”……147分钟的故事里,当代家长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呵,这话我也对孩子说过”。7月15日,观完首映后,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朱永新谈到:“虽然片名是补习班,但实则讲述的是家庭教育。”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魏坤琳认为,电影折射了当代社会对于分数、名次的焦虑。朱永新认为,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起点,父母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但现实中我们很多父母却把教育的权力让渡给学校”。就像影片中,马飞的妈妈忙于生意,把儿子送到寄宿学校,一月一回。因为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与不足,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家庭教育也成了高频词,多位代表委员建言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是解决当前家庭教育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从未成年人突出问题分析看,未成年人产生的绝大多数社会问题的根源与家庭或者父母的监护密不可分。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一些家长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突出问题,体现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未成年人成长以及家庭、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党组成员邓丽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