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十六个片断》读后感前些时候,我读了葛剑雄先生的《中国历史的十六个片断》。葛先生是我很钦佩的历史学家。我不是学历史的,但是我觉得出色的历史学家要善于运用历史材料,还要有鲜明的有个性的观点,葛先生和他的作品就是如此。记得初见葛先生是在2001年,当时他刚从南极考察回来,在师大作了一个讲座,至今记忆犹新。葛先生说:他不赞成“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的说法。所谓历史要同事件保持一定时间的距离。我的通俗理解就是:有点像我们班主任记《班主任日记》并不是事无巨细一一罗列,只有对班级管理和专业发展有意义和价值的材料才认真记下。有时早上处理一起学生矛盾,要到隔天甚至一两周后反观全局才可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反思。我想,历史正像葛先生所言,也是如此吧。本书序言中,葛先生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更形象地表达了他的这一观点,他说:“一个连续的动作,要将它完整地拍摄下来,每分钟至少需要一二十张照片。如果拍摄的速度再快些,照片拍得更多些,动作会更精确清晰,当然占用的信息量也越高,成本也越大。但这些照片中并不是每一部分都是需要的,在一个动作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一部分或每一点都是需要的……同样每个人的相貌都不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的相貌也不会完全相同,但机器在识别时,不必比较每一个点,只要记住一个人的基本特征就可以了,特别是那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的因素。经过这样的处理,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无效信息,节省了处理时间和工作量,而且使结果更可靠。如果能将这一原理用之于普及历史,那么只要选择最富有特色或最稳定的片断,就能在有限的信息量之内,比较科学地重现历史”。如果把写历史比作摄影的话,葛先生是怎样选择他拍摄的角度的呢。我觉得,他是从当下出发,从当下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因为在葛先生看来,历史并不是“老古董”,历史是常新的,历史学家的职责并非简单地复原“历史”,而是对历史不断做出新的解释,为当代人提供借鉴的“镜子”,这正合乎历史哲学家克罗奇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举例来讲,讲到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作者说“骑射的推行似乎没有什么阻力,提倡胡服却步履维艰,所以这次改革的重点还是易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服装革命”,观点新颖,而能引起读者对中华民族现在的民族服装及其与政治、文化关系的思考。这部书并不厚重,但不要千万以为葛先生对十六个历史片段仅仅是做粗线条的勾勒。比如三国禅让,作者就来了个大特写,根据《三国志》一万字的长注演绎展开,细致入微。《三国志》我也有,但说实话从来没关注过这篇长注,因为觉得投入的时间精力同收获和产出效益不成正比。但看了葛先生的文字,我对汉魏禅让的细节了然于胸,而且文笔流畅,夹叙夹议论,引人入胜。我想中学生读了也会兴趣盎然,并且这是信史,并非演绎的小说可以相比。我感到这样的文字对于教师或普通读者,比原文更有价值,正符合作者的历史“摄影理论”。同时,作者的议论也把读者的怀古幽思拉进了现实,作者说:“最后一次禅让离我们已经很远了,就是学中国史的人也未必会了解曹丕代汉和其他禅让的具体过程……其实以往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像禅让这样的戏演得并不少。”以史为鉴,反观现实,我们便可以看出不少作秀闹剧的端倪来。如今的社会价值多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既要客观公允,又要有时代色彩,可以为时所用。“长乐老”冯道我们应该很熟悉,教语文时我们还拿他作为反例与文天祥等人作对比,而作者则独辟蹊径做了一个巧妙的假设:“要是冯道生在南斯拉夫,在国家分裂、民族仇杀、宗教冲突时,他能做什么些?”历史上最容易想到的“最容易的自然是灭迹山林”,“另一类自然就是当忠臣,选择一方后就竭尽全力,这样无论身前死后都能博得一部分人的赞扬”,但作者认为:“如果有第三条道路,那就是以人类的最高利益和当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不顾个人的毁誉,……以政治家的智慧和技巧来调和矛盾弥合创伤,寻求实现和平的恢复的途径。这样做的人或许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他对人类的贡献无疑会得到整个文明社会的承认。”最后,作者给出了结论:“与‘灭迹山林’或效愚忠于一姓氏一国的人相比,他无疑应该得到更多的肯定。”读了上面的文字,我顿时有新的领悟。不禁回想起以前读过的《历史哲学》里的一些内容。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绝对精神的展开,而一些个人的枝枝节节,在历史的主题面前,或可忽略不计。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历史的主题和趋势应该就是稳定、发展和团结,为最广大人民的谋福利,因此在作者的引导下,通过重新审视冯道,我们可以培养一种抛开个人荣辱毁誉,把握时代的主脉,顺势而为的意识,也可以获得了一个新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历史上甚至现实中的人物。这部书,我几乎一口气读完,收获颇多。在一篇短短的读后感中,也许没办法把我的全部阅读感受在这里展开。但是还要提一点,为了让阅读畅通,葛先生还特地将历史原文翻译成了流畅准确的现代汉语,从语文角度来说,这为历史的普及和本书的推广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我把本书推荐给了不少班级的同学,相信他们也能顺畅地阅读,从这“中国历史的十六个片断”中汲取智慧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