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社会的良心——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第十三章导读读书,和吃饭一样。吃的是珍馐肴馔,那就营养齐全;吃的是垃圾食品,那就营养不均。吃饭影响身体发育,读书影响精神成长。吃饭维持一时,读书关乎一世。那读什么样的书呢?有同学读《十宗罪》,血腥悬疑,觉得很刺激。但是,你发现一个规律没有:几乎所有的故事起初血腥惨烈,然后推理平平,经常出现意外,最后剖析动机。都是变态杀人,而且套路相近。其实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现实世界的犯罪问题比这本书里写的故事更复杂,更深刻,更能体现出人性的多样,而不是《十宗罪》把它变成简单的套路。我倒是推荐同学阅读一下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写的《幽微的人性》。要读书,就读经典的书。什么书是经典的书?首先,它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次,它要有广泛的认可度;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项:它要是社会的良心。《童年》是高尔基的代表作,是教育部推荐必读篇目之一。这里充满苦难,也有作者对现实的反思:回忆起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沉重的丑事,目的是要从人的记忆、从灵魂、从我们一切沉重的可耻的生活中彻底根除,但首先要从根本上了解它的真实。这就是社会的良心。它关注国家的状况,民族的未来,人民的生活。我们读起来可能不会像《十宗罪》那样刺激,但是我们却获得了一把打开社会大门的钥匙,它能让我们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小说第十三章中的外祖父说:“阿廖沙,你不是我脖子上的项链,你该到人间去。”“于是,我就去了人间。”小说结尾这句话特别有深意。难道作者之前写的不是人间?不是人间,是天堂吗?不像!地狱?作者又没说。只能靠读者自己去意会。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读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第二部《在人间》,大家会更加深刻感受到俄罗斯社会全貌,会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请记住,读书不只是为了刺激,就像我们吃饭不能拿辣椒和芥末当主食一样。主食的味道都比较平和,需要细细咂摸才能懂得它的好。真正的文学是社会的良心,读这样的文学,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