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暗示——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第十一章导读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在这部自传体小说里,我们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人品的善与恶,人事的是与非,人生的欢乐与痛苦。因为,用一个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世界也变得很纯粹。但既然是小说,情节就不能让你一览无余。当我们看第一章时,首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父亲死亡的悲戚。这期间,陆陆续续有些父亲的消息,但父亲和母亲到底是怎么结合,怎么生活,和外祖父关系如何等等问题,小说始终遮遮掩掩 ,没有说明。目的只有一个:让你看下去。这叫做伏笔,也可以叫做悬念。有了这些,大家才会去探寻通幽的曲径。到第十一章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的来龙去脉在外祖母的讲述下终于真相大白了,可这还不是作者要明确的全部。于是,作者又给了读者很多伏笔:开篇就说表哥的后母,然后就是那个孤魂游荡的梦,后来就是越来越漂亮,交际越来越频繁的母亲……点点滴滴,诸多的不寻常让你觉得一定有事情要发生,但又不知道要发生什么。那就继续读下去吧,你很快就会懂得其中的暗示。因为前有伏笔,后面必然会有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