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真正发生》读后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全面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通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都发生了吗?冷静审视之后不难发现,当前数学课堂中的如下现象热然屡见不鲜:教师“一统天下”,学生被动执行教师的“指令”,缺乏实质性的参与;关注了教学形式,忽略了实际收获,在忽视学生内在需求的情况下导致学生动手和动脑想脱离;自主学习因教师指导的缺失带来了低效率......种种迹象表明大多数的学习并没有真正的发生,“热热闹闹”的课堂表象背后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在学习上需要教师较多的指导和引导,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得主动,而且能学得生动,获取智慧的能量,焕发生命的活力,不仅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做学问,而且学会了做事和做人。任务驱动教学法也让学习变得有计划、有目标,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探究活动,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自主创新的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中,虽然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任务的主要完成者,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忽视教师在其中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比在传统教学中更为关键,要求更高。许多学生讨厌学习数学,认为数学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而这种只看分数的考试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应用情境,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和学习知识,从而掌握知识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使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真实的实际任务越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也就越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一堂真正的好课,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得懂听不懂,反正从头到尾讲下来,不顾实际的讲课,这种“填鸭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另外,教师如何得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习的新知识,而练习就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然而,练习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学生在经过紧张的新授环节,到练习阶段,大多感到筋疲力尽,一般的练习已经很难唤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是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更是会让学生厌倦甚至厌恶。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练习的形式,减少学生的抗拒心理,提高练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重振雄风,而解决的办法就是把一些单调、单纯、单薄、单独、单轨的练习变成变化、有内涵、能挑战、可合作、多联系的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在轻松的情境中达到练习的效果。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地从各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从而学习先进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及时适应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课堂氛围。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让数学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让教室成为学生学习发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