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读后感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教育实验》读后感

ID:339992

大小:3.09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2-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教育实验》读后感“新教育实验”的名字源于一种“学术认祖”,也是一种理论自觉。“新教育实验”与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建立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引发欧洲教育历史上的“新教育运动”(后来影响了整个世界,特别是美国进步主义思潮的一个起点,并且对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存在一些共同特性:都旨在对现实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都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与自由,都建立了一批实验学校,都试图对当下的教育和社会进行创新和改良,都是民间草根的自发行动等等。在这个意义上,“新教育实验”是历史上“新教育”的一段新的“链接”和“延续”。新教育实验的主要特质是理想主义和田野行动,在高举理想主义的大旗,唤醒教师的生命激情和教育梦想的同时,特别强调田野意识与行动精神,通过“十大行动”以及“晨诵、午读、暮醒”的生活方式,听读绘说、生命叙事剧等创新课程,“三专”模式的教师成长方向,改变学生的生存方式,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理想教育的存在,意味着分数世界的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以人性、德性为终极目标的完整幸福世界的建立。强调幸福是强调学生的精神状态,要努力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尔后在成功的体验中确立新的目标,求得更大的进步,成功体验的价值还在于它所引起的精神振奋状态,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借助这种力量能托起沉重的知识。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因为相信学生,所以发展的是个性,希望的是特色。个性发展是指个人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展,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一句话,在心理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性得到正视和发展。特色就是卓越。而特色是在学生和教师个性张扬下发展起来的,特色是在学校、社会共同呵护下发展起来的,特色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壮大起来的。有了特色,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田野意识和行动我特别喜欢新教育的田野意识,我回忆起自己的短暂的教学经历,除了一腔热情,良好的讲课素质外,阻止我更进一步的是俯下身,研究学生的心,一颗真正关注学生的心,而不仅仅是一厢情愿的花哨与出奇,正如朱永新教授讲的那样:教育需要一种深植于田野的意识和行动。当我们俯下身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知识的困难点、每个孩子的特点(优点和缺点),我们的教育才得以真正的书写。这也契合了新教育强调的“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理念。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这本身就决定了我们的生命在场,不管怎样,我们都在书写带有我们独特印记的教育人生。共读,让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愿景;共写,通过对传统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的反思继承,逐渐形成新的价值观,同时,新教育主张家校互动、亲子共读,学生和老师、家长都卷入共读中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共读,以及共读以后的交流和讨论,使的亲子、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得以实现,让老师、父母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避免成为“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相互的认同接纳感增加,从而使得教育教学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把共读、共写在横向上擦亮,在纵向上赋予时间,这就是共生活。共生活强调教师的田野意识,以农民的姿态潜入学生之中,以平等的视角看待学生,要入境、入情、入理,将体验变为生命的碰撞、师生彼此的启迪,从而教学相长。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被不断丰富、不停激发,最终得到真正的成长;教师的生命体验不断被回顾、被丰盈,最终实验真正的超越。教室“新教育实验”对完美教室是这样解释的: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而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醒”,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之所以说教室而不是班级,是想强调教室是一个是生的生命在此展开的场。同时又不希望这个概念仅仅停留在空间上,因为在这个空间里,不仅世界得以展开,而且历史得以书写,它是叙事的、时间性的,用新教育人喜欢的词语说是,它又是“岁月”的。对于教育来讲,课程需要教师的二次解读、开发,然后通过教室(课堂)作用于学生,师生的教育生活在这里得以展开与书写,最后学生从教室走出,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所以说教室是生活的主要场所,学习与成长都在这里展开,如果需要一个坐标来见证的话,教室无疑是最契合的。课程是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是教学最主要的依据,而且课程的结构决定着成长的结构,课程的开发程度决定着成长的高度。新教育强调卓越课程的开发,是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公民课程(善)、艺术课程(美)智识课程(真)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个性)作为必要补充的体系。其中智识课程是我们不得不谈的一个话题。新教育认为,智识课程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形成用以统领知识的智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新教育的智识课程,应该完成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并坚定地执行,在指定的课程内容中实现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二是在执行规定课程内容的同时,开发弥补性的课程——无论 是为弥补浪漫的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第二套大纲的课外知识,还是个人依据对学科的理解,增加自己认为必不可少的经典性知识。落实到我们的常规教学中,那就是如何去构建我们的理想课堂。课堂分为备课、上课、反思三部分。关于备课,新教育提出理想课堂的三境界,其中第一重境界要重视板块意识(规定好教学板块、教学时间),学习清单(把教学的所有问题都进行预习,让学生带着理解走进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引领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全过程,即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习得方法的过程。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如果我们把人类知识的创造过程,引用《庄子》中的话,表述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那么我们对理想课堂教学的追求,就是希望在课堂上既能重现这个“美”、这个“理”,又能重现这个“判”的过程、这个“析”的过程。与此同时,第三重境界强调倾听与反思(自我的反思)。关于上课,新教育从六个维度来观课: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一本书很难穷尽新教育的所有知识和做法,它需要老师们具有田野的意识和行动去实践和反思,书写带有我们独特印记的生命叙事。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