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后感 This i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the foolishness… 相信许多人了解《双城记》更多的是基于书本开篇的这句话。这是我从初中起就熟知的一句话,却一直到现在才阅读完整本书,也是唯一一本看完后久久不能平复的一本名著。无数作家在初始章节就一片恢弘,而狄更斯在我看来整本书的高潮直到后三分之一才开始展露锋芒。 贵族、平民、革命者。整本书处于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之下,而在书中也埋下了大量的革命前夕的伏笔。而对于我来说,其实对其中激动人心的攻占巴士底狱的描写以及后期过激的革命手段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共鸣,最多说一句,平民还是无法领导革命,有他的阶级局限性(仅个人观点)。反而是大革命背景下浓缩在几家人跌宕起伏的生活中的悲欢以及背后反映的人性使我触动。先说马奈特大夫一家,马奈特大夫本是法国一名优秀的医生,因目睹侯爵迫害以平民姐弟的场景后,为了得到良心上的慰藉而选择向法院举报,反被侯爵投入巴士底狱关押18年,导致精神失常,在与女儿露茜重逢后,逐渐恢复正常。而机缘巧合之下,露茜与侯爵的侄子夏尔相爱了。夏尔对于贵族压迫平民,视平民生命如草芥的作风十分不屑,自愿放弃了继承权和自己的姓氏,来到英国作了一名法语教师,自力更生。马奈特大夫在他们结婚前夕知道了夏尔的真实身份后,克制了自己的精神痛苦颤抖地将自己的女儿托付了出去,并在夏尔后来入狱后,四处奔波,化仇为爱,营救夏尔。反观德发日太太,是当时惨死侯爵手下姐弟俩的妹妹,全文到最后作者也没有给她一个姓名,而只以太太称呼,她浑身所表现出对所有贵族的深恶痛绝,就连放弃继承权的教师,他的妻女也不放过,要赶尽杀绝,或许能理解这样一种恨,却不能苟同,也许是站在上帝的视角,我认为不应该殃及无辜,祖辈犯的错不应该去由与错误毫无瓜葛的后人去承担,我或许可以理解她对夏尔的恨,但却不能容忍她对他的妻女也进行残酷的复仇和暴力。而她的结局也反映了作者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德发日太太身边有很多小人物,大多外貌粗俗鄙陋,却充满对革命的热情,而缺乏教养正是当时封建主义剥削的后果,但更痛心的是那样的环境下也扭曲了人性。我看到最后,其实是有点心疼德发日太太,她已经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复仇机器,无视个人的痛苦,却最终被个人的反抗所吞噬。 我最最最喜欢的人物,西德尼▪卡顿。本以为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全书描写他的篇幅不到二十分之一,却成为了我心目中全书的男主人公。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却怀才不遇,不修边幅,酗酒无度,被上流社会视为堕落却也自甘堕落的人,内心深处却保留着最美好的一片净土,就是露茜,他钟爱的女子,也是他生命中的光。曾经说出“没有人在乎我,我也不在乎任何人”的卡顿,最后为了心爱之人赴死。读到最后真的很压抑,不仅仅是被书中渲染的革命背景(每天革命派都会送很多人上断头台,不论无辜与否,只要与贵族沾边,就是有罪)还有卡顿为了他营救夏尔的计划所付出的一切。因为两人外貌相似,他为了让街上的人确认确实有他这么一个人的存在,日复一日的在街头“刷存在感,”对劳瑞先生嘱咐马奈特大夫一家的出逃,以及最后到狱中与夏尔交换时,让他给露茜写下的那封口述信“我相信,你一定记着那些话…我庆幸,我能证实它们的时刻到来了,”而那些话我记着,他很久之前向露茜表露心意时所说的:“请你常常想着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保全你身边一个是你所钟爱的人的生命,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当他迷晕夏尔,自己代替他待在狱中等待死亡的时候,在去往刑场的路上遇到一个瘦弱的女孩,当发现他不是夏尔的时候,并没有声张,而是问了一句:“你要为他而死吗?”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声轻问如同引爆了心中那柔软的导火线,一瞬间心酸。在我看来,全书的高潮就在于最后卡顿镇定自若,面不改色的走向了断头台。那一声平民数的人头数“二十三”的落下让我彻底心碎。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为了别人幸福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从容走上断头台的英国人。那句“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久久回荡在耳边。 全书每一章都是精华,从开头的“起死回生”的主题贯穿了整本书,无论是马奈特大夫关押18年后的重生,还是夏尔被换出监狱后的重生,还是卡顿死后精神形象永远留在夏尔夫妻以及其子女后代的心中的重生,让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了起来。以爱战胜恨,以牺牲自己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隐藏在小人物之间的人性之光,大概是作者想给我们传达的他的道德准则和社会理想。 最后以书中的最后一句话结尾吧,也是卡顿的一句话:It is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我现在做的是一桩大好事情,远远胜过我一向所作为。我现在去的是一处大好归宿,远远胜过我一向所知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