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疫情暴露出的思维误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全球大规模爆发,深入而广泛地影响着民众的生活。
就像 20 世纪上半叶反抗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在 21 世纪,世界各国再次紧密联
合起来,向看不见的敌人——“冠状病毒”——奋起反击。这一次“战疫”的影响,在很
长的时间之内,不仅仅在医学领域,也必将反映在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的各个方面。
因而,我们不能仅从医学方面来思考疫情,更应该从个人的生活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发
展来审视这次疫情。
疫情突然而迅猛的爆发,将不同人的善与恶、勇敢与怯懦、伟大与卑微同时呈现,引
发我们思考,也考验着每个人自己的人性。很少有这样的时候,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嵌
入历史竟然这么深,自己的命运与整个国家共同体,乃至于全世界的命运这样紧密联系在
一起,而个体的每一句表达、每一个行为都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人。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一个的普通人,我将疫情作为一面镜子,映照我们的思维误区,
通过这次思维需要转变,重新来认识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01
“达尔文主义”的思维误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
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
但实际上,这是达尔文根据对其观察现象的概括,而不是科学规律,更不是真理。比
如在地球的历史上,恐龙的灭绝并不是因为物种的竞争,而是外来因素导致的环境变化。
“达尔文主义”的危害就在于恶化了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甚至也恶化了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
达尔文本人曾倾向于从自然—生物学角度解释某些人类高级的思想意识活动,而斯宾
塞等人则将生物的进化论应用到社会中,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将人类的矛盾冲突简单还
原为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为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甚至
产生纳粹的种族屠杀这样惨绝人寰的悲剧。
从 2003 年的“非典”,到 2019 年的“新冠”,人与果子狸、蝙蝠、蛇之类的动物,并不是竞争生存的关系。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的征服,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这个地球上,人和人之间,人和其他物种之间,物种与物种之间,并不是竞争的关
系,而是共存共生的关系。因为,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让地球失去了一点平衡。其在久
远未来的影响,是我们难以预见的。
我活得好,就得把别人踩在脚下,这是错误的思维方式;我活着,为了其他人活得更
好,这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
人要想生活得幸福,就必须得与他人处理好关系。同样,人类要想在地球上生活得舒
适,就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存。善待他人,也要善待自然万物。
02
“斗争思维”的误区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斗争思维,其内在的思维逻辑是“二元对立”的二分
法,将复杂的社会关系简单划分为“敌我”对立关系,而不能共存共赢。就拿天地来说,
人类出现之前天地就在那里,人类消亡了,天地还在那里,人与天地斗什么呢?或许,天
地从来就不屑于与人斗。
这个世界之所以这么好玩,就在于其多元。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必然
存在众多的差异。
一个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甚至截然对立,无论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也不等于他
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哪怕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对方也是和自己一样的“人”,而不是自己
的敌人。
同样,一个群体或者国家与自己所认同的不同,也不能将其看做自己的对立面,更不
能看作敌人。
“斗争”思维制造一个个的敌人,胜利和失败背后都是巨大的代价。而放下成见,交
流沟通和协作,则会形成双赢、共赢、多赢。
甚至,人与病毒之间也不是斗争的关系。
自然中的病毒是整个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其历史和地球的历史一样悠久。人类需要做
的不是消灭病毒,而是学会与其共存。清楚行为的边界,不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中国
古代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及灭虫的记载,《史记》也曾用“疫”、“大疫”表示疾病的流行。这些也许可以认为是人类对流行病认识的“萌芽”。从《史记》起到明朝
末年,仅正史就记载了 95 次疾病大流行。西方也有多次大流行,如公元前 4 世纪的瘟疫、
查士丁尼鼠疫、14 世纪的黑死病等。
实际上,在人体内的所有病毒中,致病的是“少数派”。而且,它们大多只在人体感染
的这段极短的时间内存在——患者被治愈或死亡后,就“死于非命”或“另走他乡”了。
那些长时间呆在人体内的病毒。大多数不会危害人体,也不会引起症状。不但如此,它们
有时还会对宿主产生一些有益的作用。例如,一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在进化过程中,
就和哺乳动物的细胞“亲密无间”,并成为高级哺乳动物 DNA 的组成部分。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病毒在促进生物的进化,制止疾病的肆虐,维持生态的平衡等方
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就连唯一被人类“战胜”的病毒——天花,它的 2 份样本还被人类小
心翼翼保留着呢。
对于那些威胁人类生存的病毒,人类也并不能真的将其消灭,而是通过疫苗,激活机
体对其的免疫能力,来降低致病率和死亡率。
对于冠状病毒,很多科学家指出,最好的解决思路还是谋求与这种病毒的共存。
03
“相对主义”的思维误区
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
立的哲学学说。在相对主义的思维模式下,价值观和伦理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
单纯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纯粹的东西,静与动、高与低、大与小、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等必然是相对而言的,并且随着环境和参照的不同发生转变。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基本一致的,所遵守的法律准则,所信奉的道德
观念也基本一致。因而,我们是有基本共识的,在这个背景之下,真与假、善与恶、美与
丑之也是基本确定的。
在疫情这样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的行为本身就是人性美的展现,医护人员身上的善
与美,担当和奉献,值得我们去歌颂赞扬。
“他是为了名才去支援一线的”,“她是为了回来能当护士长才主动报名的”,“医生护
士他们做这些是应该的”“他有什么了不起,没有他,疫情也会得到控制”,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就犯了“相对主义”的思维错误。
哪怕就算真的仅仅为了名、利,其“逆行”本身就彰显了人性的伟大。
而对那些刻意隐瞒疫情,造成巨大危害的人,则会说“他也有难处”,“我们要理解他”
等言论也是“相对主义”错误的体现。
04
“封闭思维”的误区
人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现今社会,没有能够脱离国
家和社会而独存的人,从生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深深依赖着这个协作的网络。
喝的水、吃的粮食、穿的衣服、用的电、使用的工具都是这个社会网络提供的,现代
人如果脱离了这个社会网络,生存下来的几率远远低于原始人。
一国之内,不同地区紧密联系;大地之上,不同国家也联系在一起。联系交流是常态,
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常态。疫情蔓延到世界,每个国家都开始封闭一些关口,这是不得
已为之的非常态措施。
疫情的爆发后,一些地方挖沟筑墙,阻挡疫情收效甚微,但却阻断了人们必要的交通。
这就是“封闭主义”思维错误。有的人,看到媒体报道他人感染病毒,甚至因之死亡,就
慨叹自己的幸运,珍惜自己静好的岁月。这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心理的外壳,把自己封闭
起来,以此来阻断与身处困境之中人们的联系。
有人看到他国疫情爆发,就开始幸灾乐祸,也是“封闭主义”的思维错误。“山川异域,
风雨同天”,病毒没有国界,要抗击疫情,全世界不同国家需要抛却成见,携起手来。而疫
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更需要国家之间共同应对。
05
“科学至上”的思维误区
科学并不等同于正确,更不是终极真理,科学只是认识世界的实践方法。
科学的理论,一般都是“可证伪、且未被证伪”的。可证伪的才是科学,不可证伪的
不是科学;不可证伪就是说,在人类认知体系下,永远不可能证伪。比如,“善有善报,恶
有恶报”,在人类目前的认知体系下,不可证伪,也不可证实。就不属于科学的认知。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证伪的过程,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再到哥
白尼的“日心说”,再到现在“宇宙没有中心”说,都是在不断推翻证伪的过程中接近真理。
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让人们渐渐对科学产生“迷信”,将其作为人类社会各个领域
都必须遵行的原则,认为科学至上。
在社会中,导致工具理性吞没价值理性。以合理地选择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最有效的手
段、工具以及合理地权衡确立行为的目的为特征。它的关键词就是“效率”。“价值理性”
指的是在采取行为或选择时,不以成败得失和功效为取舍准则,而只关注如何履行某种道
德上、宗教上、政治上的义务责任,服从道德良心的感召,关键词就是“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重新评估科学与人文的各自的作用和意义,科学为人们的
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却在无形中加剧了人的孤独、焦虑和无助,在这个时候需要人
文关怀。治病救人,靠科技;温暖抚慰人心,则需要靠人文。
疫情中,医生推着 87 岁的病人看夕阳,这个珍贵瞬间让许多人感受到安宁和温暖的情
感,让我们知道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对世间的热爱;那个拿着福山的书阅读的青年,让我
们明白除了对着手机屏幕之外,还可以追求灵魂的饱满和充盈。而方方的文字,让更多的
人知道了还是有有骨气的文人在,通过她的文字我们看到来自疫区的真实,缓解了一些焦
虑和惶恐。
此外,疫情爆发后,以医学为主现代科学为抗击疫情做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
也让我们看到科学的局限,科学在很多地方显得力不从心。疫情爆发后,多国科学家在发
表的言论中,都不约而同提到“人类对这种病毒知之甚少”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的边界越来越大,人类的已知的越多,未知的没有减少,
反而越多。
面对自然,面对未知,人类还是应该多一些敬畏,少一些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