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2020 抗疫情素材精品:成长与责任
年轻人,在战“疫”中成长
农历春节这样一个特殊节点,疫情牵动人心。危难之际,无数年轻人挺身而出,选择
与家国共难关。
“2003 年,我还太小,17 年后刚刚好。”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不少 90 后选择“逆
行”,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天佑
医院肿瘤科 95 后的年轻护士李慧,在疫情严重的时间节点上,主动请缨,要求到任务重、
风险高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90 后女孩、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剃光了及腰长发,她说:“头发没了可以再长,
现在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今年 24 岁的佘沙是 2008 年汶川
地震幸存者,也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一名护士,在医院征集援助武汉的医
护人员时,她主动请战,“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一句话,感动了无
数人。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战,上一线!”这些在“前线”为我们守关的“可爱的人”,
也不过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心中的宝贝。而此时,他们用肩膀扛起重担,守护着更多的人。
在其他一线,年轻人也扛起了肩上的责任。为了抗击疫情,一对新婚小夫妻於昇、余
琳退了蜜月旅行的机票,奔赴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去;农民工吕俊放弃回家陪父母过春节,
义无反顾投入到“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中;一批批年轻的媒体工作者,在这个略显寒冷的
春节里忙碌着,穿梭于疫情一线,给社会传达着最及时的战“疫”资讯。在第一线,站好
自己这班岗,是春节里最感人的风景。
如果不能在一线做“勇猛”的战士,那也要“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
热,发一分光”,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人。
这个春节,大家都没闲着。有人调侃,“怎样成功劝说父母戴上口罩”是年轻人过年的
终极难题。面对这一届“不那么好带”的家长,年轻朋友们在家里变身“话唠”科普员,
“不厌其烦地”将疫情的发展变化、专家建议告知家人,积极纠正身边一些长辈亲属的错
误认识和侥幸心理,并督促长辈养成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的习惯。在疫情防控的大局
下,正确的家庭防护是关键的一环,“小家”健康,“大家”才更安全。连日来,从武汉到各地市的一些医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资告急。这个时候疫情
一线的医务人员急需的不是资金,而是符合标准的医疗物资。对于这种情况,年轻人选择
用自己笃定而行之有效的方式参与战“疫”,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一位在浙江的四川小
伙,和朋友出钱筹集 25 万只口罩,在阿里公益、菜鸟物流绿色通道下加急送到武汉大学人
民医院等机构。小伙说:“经历过汶川地震,那年还小,这是我长大后第一次碰到疫情,
只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帮助医护人员。”除夕夜里,南京大学几名学生发起了 NJU(南京
大学)自组援助湖北团,在不到 24 小时之内,完成了两批物资捐助,其中就包括医护人员
急需的护目镜等医疗物资。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帮助,这是不少年轻人理性思考下做出的选
择。
鲁迅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代年轻人,已经从上一辈的手中接过大旗,扛得不错,他们
也正在给下一代作表率。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新年。过年总意味着成长,而这一次,我们收获的是关怀、责
任、担当、勇敢,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我们义无反顾。疫情阻隔了交通,却不能阻隔
一颗颗怀着大爱心向光明的心。隆冬总会结束,明媚春光在前。(摘自《中国青年报》2020
年 1 月 31 日)
历经风雨的孩子终将长成大树
2020 年的春节对于每个中国家庭都不寻常。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张防控
的背后,一张张稚嫩的脸上,一双双懵懂的眼睛正努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与这段特
殊的时光相处。
“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亲安康?……您于院中应多加留意,谨防传染。吾坚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这是一个 14 岁女孩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父亲写的家书。
对于很多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每天忙碌之余,莫大的安慰就是看看微信中孩子的
近况。有双职工都是医生的家庭,留守女儿在给父亲的信中写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这让母亲有些意外、一度哽咽,因为这是医学生誓言的开头语——“健康所系,性命相
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
不辞艰辛……”或许是医生的孩子常常多一份独立和理性,女儿把父母不在的日子努力安排得安静充
实。一桌一凳,几本喜欢的书,就是她战胜孤独的“战场”。
在这个冬天,医生、护士、记者……很多人得知一线需要支援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主
动请缨,尤其在疫情初期各种情况都不清楚时,一去能否安全回来还是未知数。有似懂非
懂的孩子拽着妈妈衣角,不肯让妈妈报名。在大人努力给孩子讲述自己的职业和职业精神
时,小孩子澄澈的眼里,闪烁着与父母眼睛同样的光。
疫情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有学生家长不幸离世,一些家长被隔离观察。老师给
学生们写信,愿孩子们明辨真相与谣言,探寻试卷答案之外的道理,从“此身、此时、此
地”做起。
“生命如露如电,我们仍然可以坚定地选择‘有序’和‘有情’。” “希望在不久的将
来,在祖国的各行各业,能看到你们的良知与专业。”老师如是写道。
如师所愿,在安心居家日子中,孩子们每天向老师报平安,健康饮食,把生活学习和
锻炼身体安排好。与父母在厨房卧室客厅组织“一日游”,听诗词和历史故事,互相依偎着
用平板电脑看电影……暂别影院商场游乐场的日子,一家人在一起,方寸之中有天地。在
这背后,是千千万万坚守岗位的医务工作者、工人、快递小哥、公务员等在默默付出。
这个冬天,生与死的烙印在年轻的心中定格。对于生命的意义、生与死的思考,注定
将使孩子在世事的喧嚣中看到更多成长的真相。在坚强中努力成长,在成长中更加坚强。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的善意赋予孩子力量,早日走出阴霾。
“脱下这身衣服,他们只是一群孩子。”这是人们看到很多最美逆行者的感慨。一线的
医生护士、驰援的军医队伍……年轻的孩子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17 年前的抗击非典战
役中,这些人很多还是学生,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17 年后,他们已经是奋战在一线最动
人的身影。这些年轻人家中也有孩子,有的尚在襁褓。若干年后,在国家需要之时,相信
这些孩子中的很多人,将接过接力棒继续前行。
时间将检视一切,历经风雨的孩子们终将长成大树。(摘自新华时评)
三、青年生力军突击队挺身而出
前言
2020 年 1 月 31 日,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全团动员,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通知》。通知提出: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
年的群团组织,必须带头坚决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充分展现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担当,充
分展现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为,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
献力量。事实证明,各地团组织和广大青年正在用行动诠释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新型
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牵动人心。
团湖北省委按照共青团中央的统一部署,第一时间向全省青年发出倡议,坚决打赢疫
情防控阻击战。截至 2 月 1 日 24 时,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累计接受社会捐款 1.67 亿元,
面向社会募集防疫物资 112.9 万件;超过 5000 名志愿者活跃在疫情防护宣传、政策措施解
读、防护物资搬运、稳定社会情绪等一线领域。
疫情防控最前线,一声声“我报名,我参加”不绝于耳,一支支青年突击队火速成立,一
封封自愿请战书按满手印,越来越多的荆楚青年加入疫情防控,用青春热血守护脚下的这
片土地。
“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
“我的车刚走,下一站天门南,我(从这里)下车(返)回武汉。”1 月 22 日,已经踏
上返乡旅程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吴小艳,得知医院发布医疗支援的号召后,第
一时间下车返汉,成为一名“逆行者”。
“非常时期,‘下一站武汉’的决定需要勇气!这个 29 岁的姑娘坚定地要回来。”11 点 40
分,短短 2 小时 19 分,病理科的岗位上又出现了她的身影。
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青春“逆行者”不胜枚举。
这些天,武汉科技大学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护士李慧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穿梭在病
区一线。医院征集志愿者时,她主动要求到任务较重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并要求
不要告知家人。
“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这个 95 后女生的誓言令人动容。
穿上防护服,他们是与病魔抗争的白衣天使;脱下防护服,他们其实也是一群普通的
年轻人。
武汉市中心医院 28 岁的男护士王涛,在工作一天后,脱下防护服,汗水把双手浸泡得
面目全非。因为必须勤洗手,手套戴着不透气,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5 岁医生章聪的手满是裂口。
很多网友点赞,“是这样的手在坚持和死神抢夺生命。”
为给这座深爱的城市加油,向这些可爱的“逆行者”致敬,湖北团属新媒体矩阵始终
坚持“一级响应”战备状态,持续关注最新疫情、发布征集公告、澄清网络谣言、宣传医
护典型。
疫情发生以来,“青春湖北”发布微信推文 50 余篇,微博、抖音推送 200 余条,总阅
读量近两千万。团武汉市委联合高校制作了原创 MV《武汉加油!》,团襄阳市委制作 H5
《共抗疫情,我是第……位承诺人》宣传防护知识,团潜江市委制作《抗击疫情 众志成城》
展现各行各业青年奋战一线的身影。
让八方爱心稳妥安放
“我有口罩、消毒水的库存,寄到哪里合适?”
“我要捐款,账号能不能给我?”
“我这里急需防护服和 N95 口罩。”
……
自从 1 月 26 日湖北省指定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接受社会捐赠主体之一后,湖北
省青基会负责人吴汉桥和同事的电话就没有停过,一通通电话将全国乃至海外的爱心和暖
意迅速汇聚湖北。
“一定要让八方爱心稳妥安放”。吴汉桥介绍,青基会第一时间就研究制定了捐赠物资
接收流程——接收到物资捐赠意愿时,立即掌握捐赠物资信息;根据地方和医疗机构需求,
迅速对接好需求方和捐赠方;物流直达,基层志愿者参与物资转运和搬送。“全流程联动,
确保捐赠物资不中转不积存,提高效率。”
面向社会募集口罩、防护服、防护面罩、医用手套等防疫物资 112.9 万件,湖北均采取
“捐赠物资直达”的方式,从捐方直接发送各市县指挥部统一调配使用或根据捐方意愿直
接对接发送需求单位和地方。
短短几天,在团中央和全国各级团组织、中国青基会以及全国青基会系统的发动支持
下,截至 2 月 1 日 24 时,湖北省青基会已累计接受社会捐款 1.67 亿元,并根据相关规定,
已向全省 17 个市州疫情防控指挥部分两批划拨资金 1.28 亿元。 在团湖北省委、省青联、省青企协的带动下,各级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直接向省内
公益机构捐赠或帮助募集对接捐赠款物累计上亿元。
医疗卫生领域的青联委员单位、青企协会员企业加班复工,开足马力把带着热度的口
罩、防护服、食品等,送到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青年突击队奋战防控一线
为加大病患收治力度,武汉建设了两所专门医院——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1 月 30 日下午,全国有累计超过 5000 万网友在线观看医院建造直播。能够让网友线上
当“监工”的,是来自通信行业的一支青年突击队。
不到 3 天,他们在火神山医院开通了 3 个 5G 站点,用半天时间开通雷神山医院指挥部
专线,用 4 个小时完成了设备调配、网络架设、视频测试,为疫情防控连上了“神经系统”,
也让全国网友当上了“云监工”。
这只是活跃在建设一线众多“青年突击队”的一个缩影。
中建三局团委负责人周凯介绍,项目指挥部参建单位青年超过 60%,中建三局总承包
公司牵头组建项目部之时便成立了一支青年突击队,由 163 名主动请战并从全国各地返回
武汉参战的青年员工组成,制定了“小时制”作战地图,搭建了工程“大数据”,采取 24
小时轮班作业。目前这样的突击队已有 13 支。
同样进展迅速的还有黄冈“小汤山”医院。团黄冈市委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调度下,
协助招募青年志愿者,迅速成立青年突击队参与建设,经过两天一夜鏖战,在 48 小时内完
成医院改造。
守望相助,让爱传递
疫情紧张,如何为自己的负面情绪“防疫”?
1 月 30 日,团武汉市委的 12355 青少年服务台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热线正式开通,全天 24
小时接受微信公众号留言咨询,免费援助专线开通援助坐席 6 个,招募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24
名,实时提供疫情心理辅导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在地方疫情防控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宣传引
导、便民服务、秩序维护、心理疏导方面分类招募志愿者,超过 5000 名志愿者活跃在疫情防控各领域。
团武汉市青山区委招募志愿者主动服务外援医疗队,让医护人员安心工作;汉阳区团
干部奋战在转运病人前线,24 小时调度车辆转运汉阳区发热病人。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
义学院辅导员毛晶玥主动成立了“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的可靠信息与辟谣”青年志愿小组的
十堰站点,56 名网络文明志愿者主动加入,利用网络文档协作的方式,对各类谣言及时辟
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