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谈大学中庸》读后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照我们上学,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学习之后,时常复习,不也觉得高兴么?其实,这样的解释是不准确的。“时”这个字在《论语》中不做“时常”解释。举个例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再适当的时候说话,人们便不讨厌你说话。所以“时”的意思是在适当的时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最根本的意思是,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认真实践,不也觉得高兴么? 又比如孔子在《论语》中写到的:吾有五十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实际上这里的顺是多出来的一个字。这段话的模式是“而”后面加一个动词,六十的后面却是一个耳字,由此可见“耳”字是多出来的。作者傅佩荣在《傅佩荣谈大学中庸》一书中对上述结论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解释,由此可见,他做学问的态度是十分严谨的。傅佩荣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在宗教哲学,中国哲学(孔孟老庄思想),以及译解传统经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大学》《中庸》方面造诣颇深。与此同时,他以哲学的眼光,搭起中西方思想的桥梁,堪称中西文化的摆渡者,在学术界享受盛名。 谈起儒家,我们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但若深究起来,便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傅佩荣谈大学中庸》由浅入深地讲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接下来,分别看一下孔子,孟子,荀子眼中的儒家。 一、孔子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一个“仁”字。孔子承礼启仁,仁的主要内涵是真诚。 仁的第一层意义:“人之性”向善。向就是内心对善的向往;善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力量真诚,就会形成要求自己向善的力量,不行善则不会心安。 仁的第二层意义:“人之道”择善。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人并非是本善,如果是本善的话,就没必要择善。人生的正确道路是选择善,并且坚持下去。 仁的第三次意义:“人之成”至善。在成就自己向善的人性中,设法在人生的历程中,不断地择善固执,最后止于至善。儒家的目标便是要人止于至善。 仁的三个层次都有“善”有关,我们解释了善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那么什么是适当呢?判断“适当”有三个原则: 1.内心感受要真诚 真诚一定是有心而发的,与邪恶势不两立。我们的人性一定是向善的,是不是要对所有的事情选择内心真诚向善呢?如果是遇到骗子呢? 有一次,蒲国和卫国打仗,孔子和他们学生们被困在蒲国限制出境,因为蒲国怕孔子透漏军事给卫国。之后孔子被迫签订协议,离开蒲国之后不能到卫国。然而,孔子离开蒲国之后,立马到卫国。学生子贡问老师怎么可以不守信用。孔子答:君子在被胁迫之下签订的合约,没有必要遵守。可见,儒家讲求的真诚,不是教人一派天真,随时受骗。 2.对方期许要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存在期许。能不能达到彼此的要求,需要我们双方适度的沟通。如我们无法达到对方的标准,就要通过沟通降低标准,因为标准是可以改变的。 3.社会规范要遵守 社会规范是经过合法的程序,为所有人而制定的,可以作为大家“善”的共同标准。上述三点如果发生冲突时,要以内心感受真诚为主。期许可以沟通,社会规范可能调整,真诚是不能打折扣,不能谈条件,完全出于自己的内心,不能被忽略。 二、孟子 儒家又称“孔孟之道”,孔子是出发点,孟子是中继点,二人确立了儒家的思想主轴。作为孔子学说的继承与发扬者,孟子从善、信、美、大、圣、神,阐述了人生的境界。 孟子说,值得喜爱的行为叫做善。比如,大街上有个老人摔倒,有人立马将他扶起来,看到这样的行为心里欢喜,就叫做善。我们用善人来形容一个人,真正的意思就是“好善之人”。 信就是真的意思,确确实实是做到了,就是从好善到行善的过程。“与人为善“一词,孟子本意是指:吸取众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就是偕同别人一起行善。君子的最高目标就是偕同别人一起行善。 孟子所说的美是值得欣赏的意思。这是以人为主体去欣赏客观之物。“充实之谓美”就是每个人都要发展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值得被欣赏的人。 孟子口中的”大人”指德行完备的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思时说没有丧失真诚之心的人是大人。 “圣而不可知之”人生的境界永无止境,我们活在世界上,要时刻修炼德行修养。孟子说:一个人要充分实践自己内心的要求,就能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自己的本性,也就会了解天。 孟子说: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一境界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也不能客观观察的。圣到达了不可测量的境界,便是神。这里孟子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人生的修养不要设限。 三、荀子 荀子自小博览群书,接受的是儒家和道家的影响,他自称儒家,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儒家。 荀子主张的“性恶”是完全在反驳孟子的“性善”,形成了明显的对立。荀子把孟子的“性善”说成是人性本善,而孟子的本意是“人性向善”。 孔子的“杀身成仁”,和孟子的“舍身取义”都是正面积极的。荀子说“君子畏患而不避义死”就显得很消极了。 荀子的人性论和对天的概念与儒家的核心已经分道扬镳了,所以荀子教出了李斯和韩非子两个并不是儒家的学生。整理来说,荀子并非儒家代表人物。 除此之外,傅佩荣教授还对《易经》《大学》《中庸》做了讲解,这厚厚的一本书着实不能用区区几千字能讲述清楚。如果想了解哲学,钻研儒家《傅佩荣谈大学中庸》一书,可以作为你的睡前读物,在不同的年龄段拿出来钻研一翻,都会有不同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