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今天的西方有个国家总统成了全球网红。他就是特朗普,简称“川普”。习惯于在推特以个人身份发表很多时候都是非常简短的言论。看他说的好像就不是一个伟大国家的声音,更别说代表一个民族了。无论是谈世界焦点还是听到社会烦躁的声音,“指责”、“甩锅”和自夸就像中国故事中程咬金的“三板斧”。总是让人看不出他再有什么新花样。他以视频方式出场时,爱甩动金丝镶满的头发还辅以手势顺然地手捋一下,然后再用眼神向左右反复移动来表现底气十足和气色盎然,这样带有商人政治业范和亮相贴切说与那种街头的形体艺术表演神似。面对国内外舆论场纷纷扬扬的提醒和批评,语言上的假防守和与己何干的坦然,也迎合了同类有依附关系的众人欣赏和捧场。可但是,也许无知,却遗憾地忘了他们崇拜的自家贤人梭罗曾经的训教:“潜鸟隐没在偏僻的池塘里去换羽毛。蛇脱皮、蚕破蛹,大抵如此,都是依靠内在的辛勤和扩张,因为衣服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皮和尘世的烦恼而已。”(第二十页)其结果会是:“人们就一定会发现我们航行的船悬挂的是假旗,最终将必然既被人类看法所抛弃,也被我们自己的看法所抛弃。”我非常赞同和相信这一点。要真是把这种习性彻底脱旧继而无所畏惧地演绎成历史的传承,就不会仅仅是一时的社会环境季节性的扬弃,而是一定会甩掉整个民族硬实基因所积累的人类显著成果,换成酥骨而由此发端走向民族退变的历史新拐点。无论怎么说:“一个阶层的奢侈,被另外一个阶层的贫困抵消了”(第二十九页)的社会现实,在人们看来给国家安装伟大的、甚至是“优先”的标签都是对人类生存权和文明的挑战。毕竟也永远会带给人类自残发生和互相不断掠夺的历史退步。梭罗在现实思考中随想的过程中,笔端始终流淌着一种对社会公平的渴望和讲述文明与野蛮之间的社会存在关系。阐述的是:“文明创造出了宫殿,但要创造出贵族和国王却并不容易”的深刻道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盖房子的住不起房子。更确切说,宫殿作为文明的成果并不是文明人打造的,宫殿里住的大都是野蛮人。而社会上的奢侈已经把人划分为两类,一个是富人,一个是穷人。穷人和富人的共同需求是让生命安全和生活便利,他们之间的差别就是只要有条件,哪怕是一次,一天,一个月看谁更奢侈。梭罗一边说:“我们倾向于把更多的钱花在奢侈的布置上,而不是花在安全和便利上,结果预示着没有了安全和便利”。一边敞露自己对现代化交通工具这种文明所带来的空气污浊极为鄙视的态度。这对今天城镇建设发展那种不惜花钱只图外表花园式装扮,而忽视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真需求视而不见的荒唐行为狠狠抽了一鞭。我理解梭罗所提倡的节俭也是去掉社会行为中的一种无必要的掩饰。那种“天当被,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才是人类最高级的状态。而今天几乎被所有人所遗忘。因此我也想,所有的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果丢掉自然界及其原始文明状态都是人类的罪过。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是人类走错路后总是要该回头才会再见的阳光之路。梭罗对生活的情节观察和思考再一次在这个段落中表达了充满透骨的逻辑张力。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15世纪末开始的移民国家。梭罗所在的麻省是在17世纪前夜英国殖民后以新英格兰命名的六省之一,也是当时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今全球教育环境最好的地区。当时移民开始的生活建造的住处也有点像我们东北的地窨子。但是我国的地窨子是长方形,而新英格兰人挖的像地窖,而且是四方形。看来人类不管东西方,在新地方生活的方式和思考能力没多大区别。都是以环境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这是人适应自然的不得而已。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领地之争、食物之争,人类文明会是一种自我自然进化。而一旦打破这种对自然的依赖,就会出现人类社会本身之间的文明与野蛮矛盾发生。而按梭罗的说法:“文明人就是一种更有经验和更聪明的野蛮人。”野蛮来自自然界本性,野蛮只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博弈,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博弈和野蛮无关,都带打着文明下的旗号,斗嘴和斗力,最核心的是斗智慧,斗智斗勇争天下,争来争去还得回归自然!在梭罗看来的理想社会只是以自己的超然生活来区别于大众热衷的复杂追求。也确实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年代差不多,说是接近个人自由和主张这种自然主义倾向。空想社会主义概念主要流行于19世纪的西欧,它是源于更早的乌托邦理论框架。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之书拿网上定格是人类发展指数的1.0版本,那么人类历史还有《桃花源记》的影响力是我国魏晋时期出来的,要早其所有这种对好社会的幻想1500年左右。我看梭罗的想法不是很系统,有独行中的思维狭窄。但是也不能说他表露的自然主义倾向和对人们社会行为的思考没有价值。这让我想到法国作家左拉写的《金钱》一书。多少有梭罗思想相传的影子。有些观点参见网上我写的文章《金钱与中国》。但我还是欣赏梭罗在这里讲述针对社会生活现象过程中所表现的探寻人类历史社会意识形态的自觉责任感和精神上不屈服于平凡生活的思考力。尤其是他亲身体验的生活过程,还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带着历史印痕为社会留影,确实体现了一个人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满腔热忱和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情怀。着实让我为他的每一句话感动万分。他范范描写生活的经历使我感到能走进近他的心里,但又不能像很多作家那样以这种阅历书写自己而无法出格;又不想去像编撰《文学描写词典》一样化类或学习创作手法。在字里行间我只好重点寻找他思想的精华所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