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做一个良师》读后感"良师"是做老师的一种境界。谁也不是天生的良师。身为教师,该如何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通向卓越? 在这本好读的书里,明霞老师启示我们,成为名师,只有一个奥秘--只为做一个良师。从那些动人的故事、那些真诚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活得很单纯的教师,单纯到只讲究"教好书,教好人,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这份工作"。这不禁让我想起陶行知先生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经典名言。陶行知先生短暂的一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他得到那么多的奥秘竟是,什么也没有打算要。 在这本好读的书里,明霞老师启示我们,成为良师,有三条成长路径--育人,教书,修身。全书分三辑,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在教书和育人中修身,在育人和修身中教书,在修身和教书中育人。明霞老师教的是初中生物,却把最多的功夫下在育人上。她给了学生满满的爱,"没有偏爱,没有厌恶","发自内心地关心每一个学生,包容每一个学生,接纳每一个学生"。她说,有人问她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如同问一个母亲喜欢哪个孩子一样,无解。她的课堂,是没有恐惧的生命化课堂,是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坚强、学会感恩、学会欣赏与宽容,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课堂。 在这本好读的书里,明霞老师启示我们,成为良师,有四门必修功课--躬身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乐于笔耕。这四件事,几乎占据了她全部的生命时空。她把工作、学习和生活统整在一起,聚焦于成长,认为成长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在她的四门必修课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核心的问题--精于思考。在实践中思考,在读书中思考,在交友中思考,在笔耕中思考,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明霞老师对实践以及基于实践的反思,是虔诚的。她把自己当成重要的教学资源,讲血液时,提前一天到医务室抽取自己的血液做分层实验。她深刻反思童年的生活经历,将母爱、辛劳、贫困、伤害等都转化为促进学生成长的正能量,沉淀为自己的教育智慧:"少一些刻骨铭心的伤害"、"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劳动中懂得承担责任"、"在生活中学会尊老敬老"…… 在这本好读的书里,明霞老师启示我们,成为良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事伟大的事业,开发巨大的潜能,享受莫大的幸福……在教师队伍中,有的改行后升官发财了,有的成为教育行政领导或者名师了。明霞老师却活出了另外一种精彩。她的生命状态具有标杆性的引领意义,她让我们更加坚信,成为良师,人生就一定活得有滋味,有盼头。可能有的老师对做一位名师没有信心,但是没有人会拒绝做一个良师。像明霞老师那样,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不断探索教育真谛,产生广泛的影响,便是从事了伟大的事业;像明霞老师那样,虚怀若谷,学而不厌,笔耕不辍,便是开发出了巨大的潜能;像明霞老师那样,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同行的敬重,就能天天享受着莫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