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观后感 再刷完一部剧——《少年派》。大概半年多前同事提到他小学高年级的儿子追剧,全家跟着追《少年派》,当时的我疲于应付工作,勉力提点着佳佳的学习,哪里还有时间看剧。现在,稍微松口气,那天自言自语,下一部看《清平乐》还是《少年派》呢?佳佳在侧幽幽的答,“看《少年派》”好吧。 让我选择先看《少年派》的另一个原因是,前几天佳佳还说呢,“林妙妙天天玩,都考上了浙大。”我气结,以为佳佳口误了“林妙可”。看完《少年派》恍然大悟。要找佳佳理论一番,林妙妙只是考上了她家门口的“江大”而已,剧末编剧忍不住“恶俗”一下——邮递员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递交给钱三一,满口艳羡。对江大的口出不逊和不屑一顾引起了楼下刚收江大录取通知书的林妙妙的反感和怒怼,邮递员哼了一声往楼下跑去,留下一句“我就是江大毕业的”,任凭林妙妙喊着“狗不嫌家贫”。这一段,估计被佳佳自行忽略了。 40集看毕,觉得别人家的高中生活好热闹啊!早上,送佳佳上学的路上,有一小段路会与重点高中的孩子们同行,去时同向返回面对面,原来只是觉得“别人家孩子去上学”,现在就开始想象着,“他会不会是钱三一那样的学霸”,“她又会不会是那个艺考的邓小琪”,只是没发现活灵活现的林妙妙。 感受一:这是一部给高考长脸、全民解压的轻喜剧。 漫长的40集,都是在看四个孩子怎么玩,学习的镜头少之又少,难怪误导了童真的佳佳。特别是写高三一年,哪里有高三党的痛苦,难不成是在用老师和家长的表现和感受在做反衬?! 感受二:《小欢喜》和《少年派》必定是共用了一个编剧。 同样的几个重点家庭里,单亲和婚变,失业和二胎,就差个生病的了。孩子们也是代表性比较强,学习好的、一般的、差的。 只是,两部剧的侧重点不同,大概《小欢喜》侧重写陪考的家长,《少年派》侧重写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 如果,孩子们在学校是这样学习生活的,那就和佳佳妈那个时代真的天壤之别呢,有点不太能理解。 感受三:不喜欢林妙妙。 林妙妙可爱而开朗,汉子得超过汉子。我却不喜欢她。 第一,林妙妙有独生子女的缺点——渴望朋友,抵触家长的管教,对父母“没大没小”。这,难道是“与孩子做朋友”的副产品?印象深刻的是,她在指责林大为的殡葬服务工作时的态度,林父的心会冷到冰点吧。 第二,林妙妙仅仅在最后的三个月中,用了用功,就考取了二本。这个对于非学霸的佳佳妈来说,不太能理解和接受。这,现实吗? 第三,林妙妙没心没肺的心理“健康”吸引了高冷却内心孤寂的学霸钱三一。其实,现实生活中,“一颗好白菜让猪拱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所谓“什么人什么命”大概就指这个了。 第四,林妙妙有一些小聪明,算得上“傻人傻福”式的“自求多福型”,这又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悖。 感受四:励志的片尾。 每一集的结束,都有一位学生、家长或老师出来布道,要不就是陪读体验和小贴士,要不就是学习经验和方法,要不就是和谐相处的鸡汤,估计这是拉收视率的高招。反正,我是每一集的这一点片尾都看了,有一些还颇得我心。 等佳佳有空,可以交流一下。 我的问题又来了,我好奇地搜了搜扮演林妙妙的演员,先前搜过一次忘记名字了,第二次搜的时候认真看了看她的介绍,刚开了个头,佳佳就叫出了她的名字“赵今麦”,我再次无语。 真的得好好谈一谈了,小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