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好学者》读后感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巴伯的这话直接道出了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定义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方式与成长型思维方式。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模式被卡罗尔·德韦克整理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这本不算薄的一本书,看起来好似高深叵测,但其实讲述得非常通俗易懂——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相信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想证明自己,会把发生的事当作一个衡量自己的能力与价值的直接标尺。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相信人的能力是发展的,不会因发生的事而给自己贴上永久性的标签,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固定型思维的影子。浩同学是个有天赋的孩子。音乐专业的孙老师尤其喜欢他,是因为他活泼爱笑,乐感特别棒,一点即通。上学期浩因身体不适请了一个多月的假,期末考试那天拖着又月半的身子姗姗来迟,仍然考了五个A。由于疫情,这学期直到五月下旬才复学,之于浩同学,是足足半年没上学了。之所以说他半年没上学,是因为他基本上没上网课。这不正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主导下的行为模式吗?依仗天赋而轻视努力。如今,他终于来上学了。只是,身子更加月半了,就连眼睛里的灵气都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我布置默写第一课《古诗三首》的作业,听写的最基本的字词,他竟多半不会——讷讷地摇着头,面无表情。我真是拿他没办法。怪不得卡罗尔·德韦克说拥有天赋当然是件好事,但这只是个起点,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欣赏天赋,但是他们更崇尚努力——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努力才能激发你的能力,让你取得最终的成就。比如夏同学。我刚接手这个班级时,就有同事告诉我:“您班的夏特别好,在全年级里是数得着的。”看来这个孩子是芳名远扬啊。接下来的观察和交流中表明,夏的确是个有天赋的孩子,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不管是哪一科目,总是一点即通。她真的是完全靠天赋才如此突出的吗?并不是。在大小课间,别的孩子追逐打闹的时候,她玩一会儿就开始自己看书、写作业了。仿佛是大隐隐于市,让我心生感动和敬佩。在家里也是一样的认真和专注,我提倡孩子们描字帖,但是没有做硬性规定,夏听进去了,并把这件小事做得很漂亮——字迹慢慢有了书法的味道。我们都知道,越努力,大脑就越灵活,她越是努力,老师们就越想指点她,长此以往,她的进步便越是明显。就像是卡罗尔·德韦克在书里说的那样:“人们更愿意帮助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也能很好地抓住机会。”虽然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迥异不同,好似水火不容、针锋相对,但是人们也不会拥有完全单一的思维模式,大多数人面对不同的事情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你可以选择呆在哪个世界。只不过,身为一名老师,我更希望孩子们拥有成长型思维。作为老师,我们肩负着他人的命运。他们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能影响的对象。观察过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如此迥异的不同后,我们便要踏上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道路。那么,我能做些什么呢? 且去让孩子们做个好学者吧!培养他们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于是,我在黑板的最上端写下一行字:“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努力,明天的我比今天更优秀”。像卡罗尔·德韦克在书中强调的那样,做一个“相信才能和智力的发展,而且更关注学习过程”的优秀的老师。不做无谓的批评,而是尊重他们,激发他们的潜能。不要求孩子们没有失误,而是要求他们全力以赴——做个好学者,让成长型思维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