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读罢掩卷,于夏雨中葱笼、繁盛、疯狂滋长的草木似乎也笼罩在宇宙宿命般的毁灭、绝望之中——“死神永生”的阴影岂能挥之而去,只能以“杞人忧天”一哂了之。作为“时间之外的往事”回忆者,最后竟然还在坍塌的宇宙中飞行的程心似乎真的“成仙”了,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竟是如此烦恶之极!作为“执剑人”,竟在数十亿的“生死时速”中想着“怀抱婴儿”的“圣母样”而不知所措,使人类整体性地沦为“三体人”的“奴隶”、压缩性地流放于Australia的荒漠中。作为“星环”公司的总裁,关键时刻放弃了对Wed主持的“曲率驱动光速飞船”项目的支持,致使人类失去了一种逃离“灭顶之灾”的可能性。尽管人类/地球甚至银河系的深重灾难不应全让这位“爱心女士”背锅,但作为居于关键岗位、掌握特殊资源的重要人物,她显然是重大失职或者渎职的,对于人类灭绝、地球甚至银河文明的绝迹的“罪孽海洋”负有不容的重大责任与罪过!!这岂是一句“爱心”就能轻飘飘地解脱的?!“有爱心”没错,但“能不配位”就是大错,以“爱心”的名义去竞选“执剑人”、看不清宇宙的残酷现实以“童话解读”滥用“人类最后决定权”就是最大的过错与罪恶。另外,作为“云天明”厚赠厚爱的接受者,她对他可曾有过真正的感恩、感动或一丝的爱意温情?不客气地说,称之为“好心办坏事/罪恶”的典型是算轻的了,称之为“圣母婊”也毫不为过,甚至在事实上已是罪大恶极的帮凶了。当然,把这样一位“爱心女士”推上这样的决定人类终极命运的关键岗位,本身是人类选择或决策机制的荒谬所致,确实注定了人类自作自受的悲剧:对于以自己五十多年“老僧入定”的生存方式与三体人“直目相对”的罗辑先生,“人类不感谢”,甚至“指控有世界灭绝罪”!对于决断、冷峻,甚至“异类”的Wed及其领导的“星环”力量也毫不留情地予以剿灭、铲除,连Wed也被“激光汽化”。这样的“地球政府”及其人民却对三体人有着幼儿园般幻想的同情与怜悯,对三体人的统治予以相当的配合、忠实地履行“赶羊群”的角色;其首脑——无论是联合国时的秘书长还是联邦时的总统——似乎都是女性!甚至整个人类也呈现鲜明的“女性化”倾向与趋势,象罗辑那样冷静、Wed那样强硬的“男人”已是上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异类”了,是古董甚至抹布式的存在了!P449的戏剧性画面如“烈火真金”般表明:人类无论经过多久的演变、无论面临什么样的灾难或考验都难得有进化的希望!对于书中情节或人物的强烈感情无疑证明了该书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巨大成功——它(们)成功地引发了人们如梦如幻、似假还真的代入感!这种成功是当之无愧的:宏大的主题、严谨的整体设计、巧妙的多线索叙事、深刻的人性洞察与宇宙揣测、简洁却不失优美的情景描绘、绚丽的太空/宇宙想像---既深刻入理(物理、哲理),又生动入情(人情、物情、世情),的确算中国该类文学类型的里程碑或现象级的经典代表。在我的印象中,可与《机器人启示录》媲美,却又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既然涉及到宇宙及其本质这么深奥、沉重、冷峻的终极式问题,作者也仅是“业余中的高手”,也没有人可以装逼为“职业九段”、对这个问题给出权威的结论,因此谁都可以猜想一下而不用担心他人的嘲笑。在以往人们接受的大多数主流教育、教化或信息知识中,“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帝仁爱地建造伊甸园”等充满美好想像与希望的画面烙在人类的初始印象中。但科学的探测、探索、演绎或揣测却让人们越来越地看到其荒凉、广漠甚至孤寂的太空景象,进而想到极其残酷无情的毁灭过程(过去、现在与将来)和死寂的宿命性结局。本书描绘与渲染的“三维世界”(太阳系、银河系---)“融化”为“一滩”“二维世界”的过程与“死神永生”的图景可说是恐怖之极、绝望透顶的了,以致于让我(们)怀疑它是否适宜于拍成电影?!关于宇宙“本来面目”的认知或猜测,只能根据人们既有的(看到的、接收到的、经历过的)证据、事实、体验及其整理所得的逻辑,除了对地球以外太空观测所得到的小部分甚至很少的所谓“科学证据”外,恐怕得更多地依赖人类及地球上的“痕迹”。这基于如下似乎还算合理的假设:地球作为宇宙中普通的一个星体或一个样本点——这也是本系列书“宇宙社会学”的基本公理。那么,其物质构成、运动轨迹、动力或能量机制、秩序生成及其稳定性,既有一定的特殊性、偶然性、随机性,也肯定有部分的共性、必然性、规律性;这种哲学性认知应该可以在一定置信度上外推到太阳系以外的范围。同理,人类及其文明与可能存在的外星物种及其文明也既有程度各异的生物特征、信息沟通、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但其生物性、文明特征及其演化也当有共通之处,程度不同而已,也应有随时间、沟通而“见怪不怪”的可能性:比如为生存而争斗、为发展而合作、为文明而有所节制------我不太相信大多数外星文明会以单纯地毁灭其他星球及其文明为乐子、太空及宇宙系统的稳定性而毫不担忧与顾忌、损人又害己这类变态行为不会是大多数文明的“理性行为”吧?至少占领或掠夺其他星球的资源也比无端、无益地毁灭它更为“理性”些吧?如果连这点基本理性都没有,其高度的科技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如果连这点道德水准都没有,其文明或社会秩序是怎样维持的?至于在地球文明现有探测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尚未得到明显的外星生命或文明的存在证据,这是否可以作为“毁灭或死亡是宇宙的大概率事件甚至宿命”(可观看世界末日片《神秘代码》)的依据呢?这至少会面临两方面的质疑:(1)人类探测的时空范围相对于宇宙而言是个极小的样本,很难以此作为概率估测、进而作出“宿命论”之类的可靠证据.(2)宇宙可能确实像“黑暗森林”,因而“掩藏自身”既是动物本能,也是文明的基本生存之道。就是在人类社会中,“道行较深”的人虽然不可爱甚至讨人厌恶,但也往往是活得较好的群体。因而,这也可能是地球人类尚未“找到”他们的重要原因。但是,尽管一个丛林或黑暗森林中各种动物相互捕猎、厮杀,为生存而血腥争斗,但几乎没有动物会蠢到把赖以为生的整个森林或系统都烧光、毁灭殆尽吧?这样迟早还是会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均衡甚至共存共荣的生态系统。难道各种科技发展到让我们匪夷所思地步的高级文明会理性沦丧、愚蠢到连丛林动物都不如的境地?果如是,那么停止科技进步岂不是更合理的选择?正如本书一句哲言:“在错误的方向上停止也是一种进步!”所以,看重当下应比过度地幻想未来更有意义,做好自己比祈求造物主更切实际,保护好地球比什么星际移民理性得多,这应是对人类及其文明亘古有效的箴言。这个系列科幻作品及其描绘的另一种可能的图景——“死亡结局”也许可以让人类更为清楚、警惕,窃以为,这是其最大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