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抱着学习的态度,翻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给我的感受就是没有距离,书中的案例都与工作息息相关,读这本书,就像在回顾自己这两年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很多自己遇到的事情就像放电影一般在脑海中异议闪现,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 “要记住,现在对人来说,如同需要空气一样,需要细腻的感情,而思想的细腻,智力的丰富,是它的源泉,无限相信书籍的丽丽,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知识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引语,也许正是这段话打动了我——苏霍姆林斯基给所有读者的新锐而独特的真诚建议。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理解社会理想刀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读者这些看似平淡无奇却意蕴深远的文字,一种强烈的共鸣感染着我。可以说是,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心门,仿佛一位素未谋面的好友与自己促膝长谈,没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说教,有的只是时而会心的一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提倡“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孩子需要博学的老师,更需要老师人格魅力的感染。教师教学的魅力在于博闻强识,教师的人格的魅力则在于言传身教。读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它会使你消融困扰,滋养心灵;它会给人力量,改变人生。让我们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这样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影响纪律;成绩不及格影响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响他人;行为不规范影响集体荣誉;一句话,他们是“后进生”。于是,为师者在埋怨“后进生”的同时,更是把与“后进生”作斗争当做班级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罚,总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后进生会搅浑班级!可以理解:现在学校里都在搞各种考核,平均分,及格率与考核排名结果直接挂钩,试问,谁能不食人间烟火? 但,理解不等于赞同。没有人会否认教育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她的崇高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超越、对世俗的批判上,一昧的追求现实得失的皎月非但无法让人体验崇高,反倒让人觉得师者是多么功利。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应该培养孩子具备能够质疑问难、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迷信权威、不固步自封等品质,这也许是对“不乖孩子”内涵的另一种解释吧。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刀工作实践中,客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解决学生矛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