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好老师》有感老实说,读出教师的好,是因为有像梁卫星一样“直面教育深层次问题”的“思想者的教师”;有像马小平一样“一生中总在追求”理想教育境界,在探求“教育的危机与出路”,在坚持“用生命呼唤生命,用思想激活思想,用真诚唤起理解”的追求者和实践者;有“灵魂穿着一双草鞋”,但又“须臾不能离开学生”,自知已为弱者,但“弱者守弱而不自轻自贱”的农村老师马一舜;有在学生眼中是“栋哥”,但始终盯紧《前方是什么》,坚持《不跪着教书》(两书均为王老师著作,均入选“大夏书系”)的“合格的、真正的教师”王栋生,等等,这些老师,他们虽有“大忧虑,大恐惧”,有“凄凉,迷惘,悲悯,困惑”,但他们更有“平常心,正常情”,有“孤独中的坚守”和“期待与希望”,有与学生接触的“喜欢,心灵震颤,眼眶湿润”。正是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坚守,他们的探索,让社会看到了教师的好,让我们知道了教师的好,让教师们知道了怎样地“好”!我的教学生活中也能体会这样的好,投入工作的状态是安静而专注的,看到孩子们灿烂纯真的笑脸看到孩子们执着刻苦的学习劲头我会倍感欣慰。他们让我在喧嚣中获得了一隅安宁,在专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踏实更有力,让我始终瞩目于我的前方。然而,事实上,做教师也很难。因为,那些好老师已无数次感慨,钱老也清楚地看到,“与中国社会转型相应的教育转型所遇到的所有问题、所有矛盾,都集中到了第一线的普通教师身上”,他们要“为各级教育官员,各种教育专家的合理的、不合理的、可行的、不可行,名目繁多,而且常常是朝令夕改的观念、举措,承担一切后果”,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真的是很难、很难啊”。是的,我们的教师正面临的,可能有“主体地位与作用的丧失”。不可否认的现状是,确实有不少“普通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并不拥有发言权,逐渐被弱势化,成为校园里沉默的大多数”;我们教育和学校正面临的,“学校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本应该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圣地,它以自身的相对纯正、健康的精神范式影响社会,发挥着净化社会空气的作用,但我们却反过来为社会所左右,屈从以至趋丛于不健康的社会时尚,毒害了自身”。这样的境况下,要做“好教师”,就意味着,“要在困境中求生存,在束缚中求发展,戴着镣铐跳舞。”我们会面临这样那样的不公,这样的时刻更需要我们教师正确看待名利,虚名浮利需摈弃,不要热衷于评奖求名。余秋雨曾说:任何一个个体或集体,当他热衷于评奖的时候便是他走下坡路的时候。不热衷名利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奉献,而是钻研业务用自己的出色成就学生的出色,学生的出色也必然成就老师的更出色,在这一挣扎、奋斗过程中,寻求并获得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彰显自己别样的辉煌。这就是做好教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