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什么》——读后感 《道德经》这书,记得大学本科2年级时读过第一次。感觉类似于辩证法,充满转化的关系。研究生时期看小说《曾国藩》时,又读了第二遍。第二遍的看法,是觉得《道德经》是权谋之书,是帝王权术。今年疫情,刚好职业生涯卡壳,于是又读了第三遍。只不过这第三遍,不是读原文,而是读的这本《道德经说什么》。 曾国藩是在其咸丰七年(1857年)丁忧时,读了《道德经》开悟,当时他46岁。幸好,我比他早了4年读了《道德经》,只不过资质、涵养、学识比起先人明显要差了许多,能理解多少还是要打个问号。 《道德经》中最为强调的是,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讲的是,治国治世的大道理。周恩来读《道德经》,读出来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而我读完这遍,读出来的是,”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因此,身外名利皆是虚妄,看重了,就是着了相,看重的是自己的这个”身“。”身“是次要的,”事“是主要的,重要的依然是”做事“,不能打乱自己做事的节奏。我的重点是,如何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点点自己的思考和贡献,至于好不好、听不听、用不用,那不是我所关注的事情,而我个人的名誉、地位,那就更不是生命和历史的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事情。 毕竟,人的一辈子,就是一个不断求寻”道“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有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