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读《红岩》有感李鑫萍 第一缕晨曦破晓,霎时,霞光万道瑞气氤氲。喷薄而出的朝阳,是那么振奋人心,令人热血翻涌。耀人的红光突破层层浮云,映在那一方凸石上,葱茏的树叶上泛着点点波光。天空也蒙上了一层红纱,看起来神秘而又美艳。这一辉煌景色皆是出于这《红岩》一书。 说起《红岩》,我便不由生出一股悲壮激动混合的复杂感情。一股脑便想起了一大串人名:江雪琴,许云峰,齐晓轩,刘思扬……他们是谁?他们是大勇的革命战士,他们是令人敬佩的,是后人赞扬的。在罗广斌,杨益言的笔下,多少个人物形象,都跃然纸上。 但读到关于江姐故事情节时,我不禁心潮澎湃。江姐在敌人严刑拷问下,镇定自若,冷笑嘲讽。“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振振有词的话语,直击敌人的胸膛,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为了革命,为了自己忠实的信仰,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她决不向丧心病狂的敌人透露半点党的秘密。老虎凳,竹签子,电刑火烤,即使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可她却自始至终没有透露半个字。这让可恶的敌人十分恼怒。就这样连续一个月的各种折磨,明知江姐不会说,敌人却还是不死心。 在整座渣滓洞里,每个人都亲切地叫着江姐。当敌人的怒吼与江姐微弱却又有力的声音在整座楼回响,久久不止时,大家无不担心着,没有人在这寂静的夜晚里睡觉,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悲伤的。当敌人将江姐抬回监狱时,简陋的白色被单上布着刺目的猩红;沉重的脚链在地上发出低沉的响声;鲜血滴落在地上,溅起涟漪,所过之处,可见一朵朵血花。 江姐,只是一介女子,她有丈夫,有儿子。她本可以做一个平平凡凡的贤妻,可因党需要,她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她做事细心认真,无数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对于孩子,她从不娇养,只期望有粗茶淡饭就行,希望孩子可以继承革命的红色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对于丈夫,她从未因回家次数少而埋怨,也从没对丈夫的工作表示不支持。 在大屠杀前,厚颜无耻的敌人以“转移”的名义,将白公馆和渣滓洞里的重要共产党员集中在一起。这,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江姐最后一次被提走,她整理好衣裳,理了理头发,穿上蓝色旗袍,披上红色织针毛衣,一切都是那么的随和,自然。她告诉狱友,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都应该做到——“脸不红,心不跳”。 她,拥有梅花一般的坚强气概,从不依附于人;她,用有力的双手书写了英雄般的人生;她,用热血挥洒出一篇华丽的篇章。 现在,我们处于国家富强、社会公平的时代。现在是黎明,可过去那些抗日革命不就是黑暗吗?黎明的代价就是必须经过黑暗。父母常说我们是在甜水里泡大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发奋图强,继承革命先烈的不屈意志和坚强毅力。在这美好年华中,谱写人生的赞歌。 在这晚霞酡红,夕阳余晖下,又是那熟悉的旋律,我不由哼唱起来:“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