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冬天的回忆 苏少版美术第八册(全册)教案教学 内容:课本第1-2页的冬天的回忆。 苏少版美术第八册(全册)教案教学 目的: 1、通过学生对冬天生活的体验和回忆,苏少版美术第八册(全册)教案发现冬天生活的种种美好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利用水粉颜料、画笔,对头脑中的生活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利用水粉画材质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苏少版美术第八册(全册)教案3、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感受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 教学 过程: 一、电脑游戏导入 。 从电脑游戏软件中截取小游戏“打雪仗”的片段进行演示。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玩打雪仗的游戏 在什么季节?揭示课题。 二、冬天还有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或是最难忘的事情?小组进行交流。 三、欣赏回忆:先带着学生对课本上所出现的范作进行欣赏性评价,接着提问:冬天有什么特征?你对冬天有何认识?结合范图引导学生从天气、城市乡村景色人们的穿着、动作、姿态等到方面回忆冬天的特征。 四、你能用画笔将冬天画下来吗?学生尝试用笔把冬天画下来。表现出冬天的特征。 五、在上面的练习的基础止进行“添画”“改画”练习,将已经画出的冬天进行修改。也可以进行重画。让作品更能反映冬天的特征并富有一定的生活情趣。 六、学生自由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播放音乐。 七:作业 展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己评,并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八:展评:举行以冬天的回忆为主题的作品展示会。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将画面贴在墙上。
课题二:水墨游戏 --------变形的牛 教学 内容:课本第2题水墨游戏 --------变形的牛。 教学 目的: 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物象的形态特征。 2、初步掌握简单的简化、变化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绘画表现力。 4、通过对个体的简化、变形,激发学生认识美、鉴赏美的情感。 教学 过程: 一、欣赏录像片《变形的牛》,了解自然界的牛的千姿百态。 二、教学 新课,欣赏毕加索的《变形的牛》,提问: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呢?和你刚才看到的牛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 三、通过观察这组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一幅比一幅简洁”的规律。 四、这些牛是如何进行简化的?抓住什么样的特征?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特征:牛角、庞大的身体、简化各部分的结构。 五、如果用水墨来表现这些牛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你试一试。 学生试画,教师行间巡视。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六、教师出示学生作品。《变形的牛》。这些画是如何去画的?你能画出这些简洁更有趣的牛吗?小组进行讨论。 七、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八:展评学生的作品,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九:课堂延伸。 出示齐白石的《牛》。这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能学着齐白石的样子画出不同形态的牛吗?
课题三:水墨游戏---变体画 教学 内容:教材第3页的水墨游戏---变体画。 教学 目的: 1、欣赏马蒂斯作品《金鱼》和夏加尔的作品《故乡的梦》,让学生感受变体的画的艺术魅力,同时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水墨画练习,感受水墨技法的独特,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3、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 重点:对画家作品的感悟及“水墨表现” 教学 难点:水墨变体的特殊表达。 教学 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一个有关夏加尔和马蒂斯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今天我带来了一幅刚才故事中的画家的画,大家想不想看? 三、出示作家的作品,你觉得这幅画画得怎么样?与我们平常见到的画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 四、请同学们小结一下变体画的一些特征。 五、欣赏课本上的画家和学生作品,让学生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对变体画的认识。 六、你们也想作一次变体画的尝试吗?老师相信同学们画得一定比课本上的还要好! 七、学生练习。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辅导,注意水墨技法的点拔。 八、作品展评。采取“展示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略作点评。 九、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
课题四:扇面 教学 内容:教材第4-5页的扇面。 教学 目的: 1、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受扇面不同的艺术形式,并尝试运用水墨技法作扇面绘制练习。 3、体验扇子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 重点: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同的形式。 教学 难点: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 教学 过程: 一、演示导入 :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扇子的特征。 (扇形、扇面、图案) 二、你知道扇面还有什么样的图案吗? 三、出示“空白扇”与画有优美山水的扇子?让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把,并让学生说明一下理由。导入 课题。 四、欣赏范作: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扇面,并说出原因。 五、进行扇面画练习,最好能够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 六、学生自由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学生练习过程中可以放一些轻音乐,使学生的创作过程充满美的享受。 七、作品展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说出自己的创作感受。并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进行点评。 八、课后拓展:如果感兴趣请将自己在课本上画出来的扇面装上扇架,做成一把扇子。
课题五:罐和壶 教学 内容:教材第6-7页的罐和壶。 教学 目的: 1、感受古代和现代的罐和壶。 2、通过描绘这些奇异的罐和壶,切实体会陶瓷中的美学内涵。 教学 重点:感受“罐和壶及其造型的美感,能领略某些古代陶瓷上所透露的信息。 教学 准备:网络教室,教师应能熟练掌握使用相关软件。 教学 过程: 一、媒体介入、观察描绘。播放“先民制陶“的模拟场景。那些与生活自息息相关的陶和罐产生于一万年前,陶器执着地伴随着我们的祖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二、展示:远古、古代、近代、现代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带着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器皿: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的壶有着怎样的特点?你能读懂这些器皿上所传递的信息昵? 三、认识“罐和壶“:观赏这些陶器的造型与装饰,体会不同的外形变化、装饰风格所产生的异样的视觉效果。 四、讨论。 五、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我国古代的陶器资料,比较、分析,风格特点的不同,体会造型艺术的如何表现。
课题六:我做的罐和壶(一) 教学 内容:教材第8-9页的我做的罐和壶。 教学 目的: 1、认识领域:了解一些陶艺历史,使学生对陶艺产生了兴趣,学习不同造型的罐和壶的制作方法。 2、操作领域:学习制作的方法,能做一个简单的“罐和壶“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 重点:了解一些陶艺知识,学习制作“罐和壶”的方法。 教学 难点:学习制作的方法,并可以加上一些装饰。 教学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泥土吗? 二、用布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上台摸一摸陶罐,分析一下罐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三、讨论制作方法。如果要做好一个陶罐要从哪里入手,学生讨论。出示:毕加索的《鸟形壶》,学生讨论是如何来制作的,教师总结、演示制作方法。 四、研究“装饰”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展示,教师总结,学生自由想像。 五、制作“罐和壶”,可以模仿书本,也可以自己想像。 六、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七、开展活动。罐壶展示会,学生每人一张评价纸,把自己最喜欢的几件作品名称写下来,并写好在哪里,还有哪里要修改。学生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 八、课后延伸: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罐和壶的图片,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 九:收拾活动场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题七:我做的罐和壶(二) 教学 内容:教材第10-11页的我做的罐和壶。 教学 目的:1、认知领域:进一步了解“罐和壶”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实用、欣赏价值。 2、操作领域:巩固已学的泥土制作方法,能独立创作新奇别致的造型和进行装饰。 教学 准备:将上一课的作品布置一个展览。课前收集“罐和壶”的图片资料和故事。陶土、小刀、水罐、垫纸、抹布等。 教学 过程; 一、走进罐和壶的世界。让学生走进罐和壶的世界,从中挑选适合自己审美经验的作品,然后分别从“罐和壶”的造型、装饰上,让学生进行分析、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罐和壶”的创作激情。 二、倾听“罐和壶”的对话。 A、通过“罐和壶”的对话让学生对它的创意、造型有新的启发和触动。加上装饰,给“罐和壶”穿上漂亮的外衣,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花卉等画在上面,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珍爱在大自然。 B、你看我的造型多丰富,多的个性,那个坐在沙发上看书的小男孩就是我。现代人把我打扮的更时尚呢。更前卫了,在我的底部有四个人用力转动着壶体,人们称我是时尚的花公鸡,漂亮极了。 C、你看我的造型虽很简单但美观,古代非洲的人形陶罐独出心裁;在我的身上用小刀画的图案也很有民族风情。现在的学生们更是把我设计成丰富多彩,幽默。有的在我身上画了卡通人物,……。 三、探讨它的制作方法。 1、班上能力强的同学介绍如何做壶身,怎样做壶底,怎样将壶身与壶底相联。 2、造型大探讨。 3、介绍如何用小刀等辅助工具,如何用颜色进行装饰。 4、方法探索。构思想像 -----大形入手-----局部连接-----装饰加工----整体调整。 四、布置作业 。 同桌合作完成一件作品。 用纸垫在纸上注意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八:明度渐变 教学 内容:教材第12页的明度渐变。 教学 目的:1、认识领域: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操作领域:通过明度渐变的练习,体会渐变的技术的要领,掌握制作的方法。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 重点:了解明度渐变的概念,感受渐变的艺术特点。练习、掌握绘制方法。草稿图的设计。 教学 难点:1、草稿图的设计,色条、色块的布局,设想添色后的有序排列。 2、渐变的技法要点和添色时的均匀有致与灵活运用。 教学 过程: 一、先在黑板上或是用多媒体来展示多种风格的渐变形式。人物个子高矮的渐变,人物体型胖瘦的渐变,罐子的粗细的渐变,纸盒的体积大小的渐变……把色块的明暗渐变夹在其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出渐变的物体的特征。 趣味发现渐变物体间的反义词现象和渐变顺序的双向性。 二、先出示几例打乱了色彩明暗顺序的物体。如房子、鞋子、树、人物等自然形,各题材均涉及,让学生重新排列,作拼色游戏。再打乱了渐变顺序的纯粹的色块或色条,让学生自由搭配、配合。这两、次拼摆练习,就是两次练习不同范围:一种是自然形,一种是线条几何形。 三、欣赏教材范图:交流、发表意见,了解、熟练概念。 四、多媒体辅助分析,讲解色彩的明度。 五、老师现场演示明度变化的绘制。学生练习时,强调作业 要求画面整洁、排列正确。 六、作业 纸不要扔掉,可以当做手工业制作材料,做成剪纸等。
课题九:纯度渐变 教学 内容:教材第13页的纯度渐变。 教学 目的:1、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操作领域:要求学生通过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练习,学会色彩,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3、情感领域:分析色彩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对色彩的渐变的兴趣,体验出纯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 重点:1、了解纯度的概念,感受纯度渐变的艺术特点以及构成规律,练习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2、骨骼、自然形的设计。 教学 难点:1、探索纯度渐变的规律,绘制丰富的纯度渐变图案。 2、添色时要均匀有致,细致耐心。 教学 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作业 所需的工具材料。 教学 过程: 一、导入 新课。从颜料中的色彩着手,找出红、黄蓝等各种系列的色彩。比较颜色的鲜艳程度,通过实践引出问题。 二、新课教学 。 A、先选择一种原色,逐渐调入一种灰色,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颜色的变化。 B、回顾对比色的概念,选择一种原色,逐渐调入对比色,要求学生观察说出变化。 C、回顾明度渐变的骨骼设计,在创新的基础上设计新的骨骼。 学生观察、讨论,试着调配色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调色实验,讨论实验结果,并把结果有序的添在作业 纸上。 四、布置作业 。 A、设计骨骼或者自然形。 B、练习色彩调配方法,调配出有区别的纯度渐变色彩,有序排列。 五、学生自评。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说出感受或是进行评价。
课题十:适合纹样 教学 内容:教材第14-15页的适合纹样。 教学 目的:1、认知领域: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特点,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2、操作领域:学会除了用颜色绘制,还能够用剪纸、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于格式。 3、情感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法像力、创造力。能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 重点;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 教学 难点:1、图案的设计制作、色彩的配合。 2、图案的外形与图案的内容的适用性。 3、纹样设计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统一性、均衡性与整体性。 教学 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以前画的“花头花叶纹样”真美,它们都是一片树叶或一朵花儿变来的,今天你们能用这些更多的花儿、树叶拼出更美的图形吗?利用投影仪,让学生用花头花叶实物进行摆拼,大家一起欣赏。 二、讨论,你们觉得它美在何处?若有不足你认为怎样调整会更好吗? 三、利用收集的各种材料进行“拼摆”:如火柴、豆子…… 四、大家摆出了这么多漂亮的纹样,纹样的组织方式各种各样,你们看它们是用了哪些方式?放射、直立,……大家真了不起,无意中竟摆出了这么多的方式。再看看它们的外框又是什么模样?讨论总结。 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适合纹样的最重要的两点要素:外框形状和内部的构成。提出适合纹样的概念。 六、打开书看一看它们是绘制出来的适合纹样,内部构成有自然形,几何形,外部框架形。 七、讨论:说说你的感受。这些纹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应用,除了书中展现的,你们平时还在哪儿见过。 八、课后作业 :继续发现、收集、记录平时生活中见到的适合纹样的应用。
课题十一:适合纹样 教学 过程:一、导入 新课: 1、将不同的花样置于外框里,比如三角形、方形、菱形等。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不太妥当的地方? 2、将同一种花样,放在不同的框架内。看一看是不是合适。 3、怎样解决不足的地方?教师演示。必须要懂得变形的手法。外框不同,里边的图形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 二、这种有外框的纹样,也叫适合纹样。不过真正的适合纹样,一定要先定外框,再画“内部纹样,”这样,既使把外框拿掉,图案也仍然能显示原来的形象。这样的图案才是真正的适合某种外形的图案。 三、设计纹样。 外框形状的选择、设计,内部构成的选择、设计,色彩的选择、设计纹样一、也分两种,一种是对称,一种是平衡。 1、对称纹样:可用复制的方法画出全貌,对称的纹样只需要画出一半结构,然后把纸盖在上面,用铅笔描出轮廓。再把纸翻过来,用铅笔刻印,既得整个纹样的结构。 2、平衡的纹样:比较难处理,要注意运用,纹样的描绘方法一般的点、线、面三种方法,每种方法本身有不少变化,三种方法又经常结合运用。为了说明每种方法的特点,要让学生多欣赏不同范围,还可以绘制三幅范图,画上的纹样一半是轮廓线,另一半分别暖和点、线、面描绘,以便比较。 四、上色稿上的颜色在图形中也有完全对称的,也有规则内稍有变化的。 五、图案教学 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工作学习习惯,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能增强美化生活的能力,陶冶热爱生活的情燥,掌握装饰语言和形式美的规律,锻炼形象思维和设计意图的表现力,进而提高设计技能和艺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各项设计,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一堂课的作业 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多做练习,循序渐进。每次作业 的纹样结构要由简到繁,色彩由单纯到丰富,使学生每次作业 在色彩认识上的所收获。
课题十二:套色纸版画 教学 内容:教材第16-17页的套色纸版画。 教学 目的: 1、认识领域:学习、掌握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领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制版、拓印的方法,学习拓印的方法。学会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3、情感领域: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培养有秩序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 重点:了解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 难点:拓印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教学 准备:教师的示范工具,学生准备颜料、纸、剪子、美工刀。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叶子或有花纹的实物摹印出纹理,使学生了解最简单的拓印方法。教师出示纸版画,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出来的?引出课题:套色纸版画 二、启发引导,积极探索。 A、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版画作品,感受版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分析这些版画的拓印的方法。 B、讲解并示范版画的拓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自主交流,勇于创新。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交流评价,深化提高。 开展一个展示会进行综合评价 A、开展一个展示会。 B、讲清评分的方法。 五、总结并提出希望。
课题十三:套色纸版画(二) 教学 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套色纸版画。 教学 目的: 1、掌握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拓展学生对绘画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2、根据画稿分色的要求制作“副版和主版”并进行套色练习分印,体验套色纸版画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 3、通过纸版画的教学 使学生感受纸版画的特殊美感,并启迪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细致精巧的劳作能力。 教学 重点:掌握分版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是重点。 教学 难点:如何进行套色拓印是难点。 教学 准备:实物投影仪,纸、宣纸、等。 教学 过程: 一、欣赏、体会。 教师出示上一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欣赏分版画作品,初步了解这种画的特点。这时教师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表欣赏感受:整件作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跟上一节课学到的制作方法一样吗?你知道怎样完成这样的作品吗? 二、观察、演示。 电脑演示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构思—制作底版,根据画色的分色要求分别制作印底色的副版和主版——磨印主版。学生观察体会所做的两个底版与主版与上一节课的底色版印刷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三、实践操作。 以同桌的形式,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创作。重点先要想好哪一部分做副版和主版? 四、作业 展评: 采用自评和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 展评。 五、反思、拓展。 课后可参观。可展示。也可以上网查一下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过程,和它的艺术特色。
课题十四:风筝 教学 内容:教材第20-21页的风筝。 教学 目的: 引导学生欣赏多种风筝,了解风筝左右对称的特征,回忆放风筝的场景、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表现能力。 教学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左右对称的特征,认识、熟悉风筝的种类。 教学 难点:把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的亲身体验加以表现。 教学 过程: 一、教学 新课 1、导入 新课:提问:你玩过风筝吗?都玩过哪些风筝? 2、欣赏多种风筝,了解左右对称的特征:教学 生如何玩风筝,从风筝结构与放飞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风筝能平衡飞在空中的起码条件就是左右对称。同时欣赏课本中的风筝,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美,它不仅是对生活中动植物等的摹仿,更是对生活中事物的提炼、美化。 3、展示风筝的照片,直观体会风筝的多种样式。通过对风筝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风筝。 4、放映录像,观看风筝的艺术节的录像。 5、把自己放飞的场景或是录像中的映象最深的画面表现出来。 6、生生互评、取长补短、修改画面。 二、拓展: 研究风筝的飞行原理以及它和飞机飞翔的原理的关系。
课题十五:飞机 教学 内容:教材第22-23页的飞机。 教学 目的: 1、认知领域:通过欣赏、引导学生了解飞机的起源、外形、种类。 2、操作领域:利用绘画的手法去表现自己喜欢的飞机。 3、情感领域:通过绘画去体现人类发明飞机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 重点:了解各种飞机的结构、外形、功能。 教学 难点:画出飞机的结构,突出飞机的外形美。 教学 过程: 一、引导阶段:学生分小组共同欣赏每人带来的飞机模型与图片,交流飞机的背景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飞机的背景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飞机漂亮的外形与颜色,想一想科学家为什么这样设计。请同学们介绍一下飞机的起源。 二、欣赏录像:观看我国空军演习的录像资料。 三、以展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飞机独特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设计的飞机作品,进行评价。为什么直升飞机的螺旋浆在飞机的顶部,战斗机是靠尾部的燃料推动的?它们飞行的原理是什么?为每一种飞机的机身、机翼、机尾归类。 你认为这些飞机有哪些地方要改进。 四、要求运用多种形式表现你所熟悉的飞机也可以根据你收集的飞机图和片画出飞机的雄姿。教师多鼓励学生多改变飞机的外形。可以在飞机的旁边注释。 五、课后拓展。 留意你身边的所见过的飞机模型或机场的外形,联想未来的飞机。 六、进行创作。
课题十六:我设计的飞机 教学 内容:教材第24-25页的我设计的飞机。 教学 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现代飞机的基本构成,通过欣赏、收集、研究新型飞机的图片资料,讨论未来飞机的发展与变化,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提高他们的创新水平。 操作领域:在设计未来飞机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美术技能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 情感领域:通过设计飞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 准备:投影仪。 教学 重点:研究新型飞机的特点,通过讨论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教学 难点:将自己想像与读者设计的内容画出来。 教学 过程: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飞机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使用视频展示台。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教材和材料。 1、欣赏教学 :让学生欣赏各种飞机的图片资料,教师提出问题:飞机都有哪些特点,由哪几个部分组在成。 2、游戏教学 。 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科幻电影,让学生体验在未来世界生存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突出重围”假设若干年后地球面临着毁灭,联合国召开紧急会义,人类要研制最新型的飞行器,能够带着人们飞向太空,寻找新的家园,这个宏伟计划的代号就是“突出重围。你们愿意做这个游戏吗?看谁能够设计出新型的飞行器,带带着人们飞向一太空。 3、观察与体验。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类从“鸟”到研制出第一架飞机的历程。 学生体验:人类社会的进步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汗水。 图片展示:人第一架飞机到最新型的飞机。 学生体验:高科技的力量和时代的发展习俗及这些新型的飞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学生观察:人第一架飞机到最新的飞机,它们的功能和造型都有哪些特点和变化。 学生经过对飞机的细习观察,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为了学生搭起了生活的通往创造表现的桥梁,学生的创造就不再是无源之水了。 4、想像和描绘。 师:刚才我们了解飞机的发展史,人类要走出地球,需要更新新的飞机,你觉得未来世界的新的飞机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生:… 5、创造和设计。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介绍设计和绘画的经验和方法,学生将自己的种种想法进行整合,在脑海里形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然后再画出来。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设计意图基本能够用画面表达出来,满足了学生的创造设计的欲望,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6、评价与鼓励。 在学生的想像设计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创造性表达更丰富的想像,作业 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7、课堂小结。
课题十七:我做的飞机 教学 内容:教材第27页的我做的飞机。 教学 目的: 1、认知领域:进一步了解飞机的基本构成,激发学生科学的热爱之情。 2、情感领域:培养学生自己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学生自己合理地选择工具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3、操作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 教学 重点:对材料的形、色质、量 、进行感受和了解,巧妙地选择和利用某种材料进行制作。 教学 难点:选择材料、方法技巧。 教学 过程: 一、看一看:教师先让自己用彩色卡纸精心制作的飞机在教室里飞起来,飞机上带着校电视台的一则消息,让接到飞机的同学大声地读出来:我们将在中小学生中举行一次航模比赛,要求利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成本越低越好,主要是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新颖的模拟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二、说一说,让学生将自己带的材料取出来,相互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材料有哪些特征和优势。找出自己材料与飞机的形状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三、画一画:将自己的设计意图画出来,对照自己的材料,找出“差”哪些材料?这时候与同桌、前后的同学结成四人一组,取长补短,感受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四、做一做:四人一小组组成后,进行分工合作:设计方案的确立—工具的选择—制作方法的运用—操作的步骤的实施—效果的检验—收拾整理。让学生感受美感的提高技巧,提高技艺,锻炼学生的细致耐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切割、拼接等技巧做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安全问题。 五、评一评:教师将教室前面的面布置成一个展台,请教师和同学来做评委,先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介绍,然后评委会做出总评,尽量发现每一件作品的闪光点。 六、课后拓展: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还可以制作更多的生活中的实用的东西。
课题十八:小手帕 教学 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小手帕 教学 目的: 1、认知领域: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各种手帕,并对“手帕上的图案”谈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技能领域:通过手帕设计,使学生将自己学过的基础图案知识,色彩知识在设计艺术节上得到应用,培养他们对设计艺术的爱好和创造能力。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操。 教学 准备:若干学生的作品,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 过程: 借入生活,导入 新课。 欣赏与观察:上节课,教师布置大家的作业 收集各种手帕,你们收集到了吗?好现在请你们拿出来,同学们之间相互欣赏各自收集的手帕。 观看录像:让学生欣赏手帕上都有些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你喜欢哪一块?为什么?这些手帕上的花纹都是设计师设计的,今天我们自己就来当一回小设计师,设计漂亮的小手帕。 怎样做好一个优秀的小设计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范作,看看他们是怎样设计的? 自己探索,学习新知。欣赏与探讨.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手帕。说说它的用途,知道手帕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 观察讨论:师生一同观察手帕上的花纹,并且相互说说自己观察的花纹有何特点?手帕上的花纹很美丽,让学生分组想一想准备如何设计? 实践体会: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设计一块手帕,并且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胆大、心细、创新独特。 思考讨论:学生胆大展示第一次的作品,让他们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巡视指导。 欣赏设计: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你喜欢吗?分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设计手帕的要领,也拓展了他们的思路。 评述欣赏:让学生互评、自评,从形象上特征和设计中的态度、兴趣、能力组织学生等方面来进行评价。评价完后学生相互欣赏或是完成赠送手帕,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课题十九:穿编 教学 内容:教材第30-31页的穿编。 教学 目的:认知领域 :通过欣赏优秀的民间穿编工艺品,开阔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操作领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大胆的将自己的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情感领域:通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制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 准备:教师准备录像带—祖国各地的穿编工艺品。 学生准备:各种废旧的纸张,尖刀,双面胶,铅笔,直尺等。 教学 过程: 一、导入 。 同学们,我国幅源辽阔,全国各地的风光 更是美不胜收,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 师:你看见了哪些编织品? 师:它们有什么用途?既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新授。 1、创设情境,欣赏探讨。 师:同学们,勤劳而又聪明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制作出各种日用品,经济实用,富民间艺术特色。现在就让同学们一起去参加农贸市场,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心情吧! 师:真是令人兴奋了,仿佛我们走进了艺术的殿堂,从…到…各种各样,同学们你们最欣赏什么? 教师听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 2、拆装游戏,学习编织。 师:出示实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拆装游戏,你们愿意吗? 师:教师提出拆装游戏的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物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仔细观察物品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并做好记录。拆装时要注意配合协调。 师:通过拆装游戏时,你们有些什么感受?遇到困难时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师:听学生汇报。 3、启发创新,学生制作。 师:你准备制作什么?主要功能?它的造型、图案、色彩如何采取什么方法? 师:小组讨论设计的方案,并请各组说说自己的设想? 师:各组把自己的方案用各种材料表现出来,力求设计出造型新颖、美观实用的作品来。 三、小结。 集全班的作品,布置一个农贸市场,接着模拟商品交易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形、色、实用性和材料利用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课后拓展。 调查穿编的工艺品的历史与现状,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的结果,并评述其优点与不足之处。
课题二十:瓶子变变变(一) 教学 内容:教材第32-33页的瓶子变变变。 教学 目的:认知领域:学会并熟练使用剪、刻、贴、画等多项手工技能。 操作领域:按欣赏——讨论——制作——课后拓展的过程进行教学 。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不乱扔废旧生活用品的习惯,认真制作的态度和乐观、积极的学习精神。 教学 准备:各种材料 教学 重点:由于年龄段的要求,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时,应该把重点放在想像力的培养上。 教学 难点:通过讨论,鼓励学生做出富于创意的作品,避免雷同。 教学 过程: 一、先让学生欣赏“新奇的艺术品”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材料做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拆开范作,学生看到这么多可爱的艺术品,是用废旧的生活材料做成的,感到很惊奇,因势利导: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废旧的生活的生活用品也能变废为宝。 三、教师组织学生对单个或多个瓶子进行空间位置提问:它与现实生活中哪些东西比较相似? 四、讨论:学生利用其它材料的贴补或对瓶子进行切、割、粘加工,看看瓶子变成了什么? 五、比一比、赛一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与竞争意识。 六、师生互动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是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七、鼓励学生留意日常生活,尝试用不同的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
课题二十一:瓶子变变变(二) 教学 内容:教材第34-35页的瓶子变变变(二) 教学 目的:认知领域:学生在动物制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团队合作的精神,感受和了解制作材料的形、色、质、量,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某种适宜的材料,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操作能力:了解“物以致用的思想,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体和抽象物体的造型,做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情感领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了和交流从学生喜爱的童话、神话故事着手,让学生了解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感受艺术与人生活的联系,尝试多元的艺术创作,增进对文化的理解。 教学 重点:根据制作要求选取瓶子,并对瓶子及其装饰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合理的搭配,并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来完成作品。 教学 难点:把握故事人物、物品的特征,合理选择材料,使材料特征在作品上能充分表现。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教学 过程: 一、首先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 新课,并引出主题——《白雪公主》,由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其中的人物形象。讨论后播放《白雪公主》的碟片。接着启发学生分小组思考并讨论:怎样才能体现故事中的人物和形象和情节。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介绍自己这个组的构思。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并在过程中进行相互欣赏并评价,教师小结。 二、教学 中通过制作前的讨论,看VCD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了解,把握人物的特征,再要求学生对瓶子本身并结合所准备的材料进行讨论分析,让它们完美地组合。制作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解决制作的难点。 三、收集瓶子等废旧物品时要洗干净后再带来;在制作时,要注意工具的使用安全。 四、让学生自己独做和同桌互相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五、展示作品。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看,看哪一组的学生做的又快又好。
课题二十二:教师和同学(一) 教学 内容:教材第36-37页的教师和同学(一)。 教学 目的:认知领域: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人物肖像的表现方法。 操作领域:在绘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及动手的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肖像绘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养成尊敬教师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品德。 教学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基本上能描绘出教师和同学的外貌特征。 教学 难点:如何表现教师和同学的面部表情和形体特征,以及采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来表现。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和同学的肖像或活动的图片、录像等资料。 学生准备:各种颜料。 教学 过程: 一、欣赏: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课堂、课间教师和同学活动的录像。 师:刚才看了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录像,你们能抓住教师和学生的外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吗?引导学生抓住对象的脸形、五官、发型等与众不同的特征。 生:脸形有圆脸、方脸、瓜子脸……眉毛有………,眼睛有单眼皮、双眼皮…… 欣赏:教师带领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的肖像画。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获得审美经验。 师:这些名家的作品,画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这些名家的作品,不但抓住了人物的特征,而且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充分地体现了个人的风格。 二、学生作业 。 1、构思,画什么? 2、打轮廓,用笔轻一些。 3、上色完成。 三、课后拓展。 1、欣赏更多的名家的肖像画。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方法、风格来绘制自己周围的亲朋好友。
课题二十三:教师和同学(二) 教学 内容:教材第38-39页的教师和同学(二)。 教学 目的:认知领域: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的肖像的表现方法 操作领域: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表现出人物的性恪特征,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完成一幅教师和同学的肖像图。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教学 重点:学习并掌握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 难点:如何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表现出人物的性恪。 教学 过程: 一、导入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依次将照片放大于投影布上,由全班的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这个学生或教师的外貌特征。 二、体验:回忆自己与这位同学或教师的朝夕相处的情景,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说说这位同学或教师的性恪特征,努力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 三、户发:如何通过绘画的形式在表现人物外貌的同时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讨论:你觉得书上的哪些肖像很好的刻画聉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内心世界。 五、创作:用所带的绘画工具完成一幅你所熟悉的教师和同学的肖像,注意抓住外貌特征,可以通过人物的眼神和表情、动作、衣着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评价:作业 观察,相互提出对作业 的意见或建议。 七、反思:除了用绘画、剪纸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哪些视觉传达形式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你热爱这个大家庭吗?作为家庭成员,你应该怎样做?
教师和同学(二)的第二教时 教学 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将事先记录下来的某个教师或同学的特征说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他是谁。 二、新授。 要求学生回答,你是从哪些地方面推断出是这位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学生得出结论:特征是准确表达出人物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征包括了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恪特征 和脾气。一个人除了外貌特征外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像,内在气质更能使人过目不忘。 1、欣赏优秀学生作业 或挂图,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表现方法,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2、教师指导画画。 构思构图,可以表现某人的面部特征,也可以表现某人的极富个人特征的动作。打轮廓整理上色,完成作品。 3、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画一幅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教师和同学,教师要注意个别辅导。 4、作业 展示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以正面肯定、鼓励进行互评。 5、课后延伸。 将画好的画像赠送给所描绘的教师和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