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毫米的认识复习课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系统整理长度单位的知识,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巩固这部分知识,以期达到能灵活应用的目的。2、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意识。提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毫米、厘米、分米、米的概念。难点是: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这几天两位数学老师帮助我们认识了一些新的知识。回忆一下,她们帮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长度单位知识整理。引出课题并板书:知识整理:长度单位若学生早有整理知识的基础,最好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整理方法。二、汇报交流整理结果,选择优秀的整理方法 1、投影展示 不同的整理方法 (教师在学生整理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情)一般学生有这样三种整理方法:按顺序整理(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打乱顺序整理、只整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2、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整理方法并说明理由(目的:帮助学生形成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小结:像这样按顺序整理知识,不但不容易漏掉或多写而且有助于帮助我们理清它们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按顺序整理是一种很好的知识整理方法。3、补充整理的结果。师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呀?(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把学生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如:大单位适合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小单位适合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等。)[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意识。提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三、操作活动,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1、学生画分别是1毫米、1厘米、1分米的线段。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设计意图] 通过画图,手势比划,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四、引入练习第一关:填上适当的单位。1、小明的身高是1( )30( )。2、1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3、马路两旁每隔10( )有一个树。4、小红走一步长约60( )。5、学校操场长200( )。6、课桌宽5( )。7、一个大树高18( )。8、一枝铅笔长18( )。9、一台冰箱高18( )。第二关:1、 找朋友(连一连) 黑板长 135厘米小刀长 18厘米身高 15米楼房高 3米学生口答上述各题。并说明理由。第三关:判断题1、小明身高1米40厘米,也就是1米4分米。( )2、9毫米的线段要比1厘米的线段长些。( )3、10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4、人的手掌大约宽8厘米。( )第四关:1、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0厘米 10分米 99厘米 9分米 90毫米 2、画一条比80毫米长2厘米的线段,想一想这条线段用分米作单位是( )分米。[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系统整理长度单位的知识,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巩固这部分知识,以期达到能灵活应用的目的,巩固新知。五、小测试: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 )( )。2、(1)量大楼的高度一般用( )作单位。(2)测量降雨量一般用( )作单位。3、 (1)这根直尺的长大约是1( ),厚大约是1( )(2)直尺量的这根铅笔长( )毫米。4、一根绳子长50厘米,一根铁丝长50分米,一条线段长 50毫米,( )最长,( )最短。[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六、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知识整理:长度单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