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秋季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年秋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3秋季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3秋季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官仓镇响水小学 教师:黄明强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 ‎(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教学反思:‎ ‎ ‎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教学反思:‎ ‎ ‎ ‎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后记:‎ ‎ ‎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教学后记:‎ ‎ ‎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 ‎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    1、计算下面各题。‎ ‎ 59+40=   20+67=  24+63=   46+53=‎ ‎ 62+17=   35+24=  3+84=   43+40=‎ ‎    2、数学医院:‎ ‎ 17+20=19   50+26=    42+3=72‎ ‎     1  7        5  0       4  2‎ ‎    +   2      + 2  6     +    3    ‎ ‎     1  9        7  6       7  2‎ ‎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    4、  3  7        4  5‎ ‎       + 2  ?    + ?  4 ‎ ‎         5  9       7   9‎ 开放题: 3 6‎ ‎        +6 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         9 9‎ 教学后记:‎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 ‎36+21=   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 ‎ ‎    3  8   6  7   1  7        9‎ ‎  + 3  9   +  4  +5  3    +3  6‎ ‎    3、数学医院:‎ ‎    4  9     2  1      6  5‎ ‎  + 4  4    +3  9    + 3  5 ‎ ‎    8  3     6      1  0  0‎ ‎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31+(  )=(  )   54+( )=( ) 13+( )=( )‎ ‎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  2         4  7        3        2     ‎ ‎+ 6  9     +   9        + 2  8    +   6     +     ‎ ‎  9  4      8  6         6  0     5  5       9  9‎ 教学后记:‎ ‎ ‎ ‎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 二、自主探究:‎ ‎1、看谁算的正确?‎ ‎57+12=   40+38=   16+52=   23+72=‎ ‎36+47=   28+59=   8+75=    43+37=‎ ‎24+68=   19+49=   85+9=    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 姐姐(张)1924222617‎ 妹妹(张)2118233720‎ 合计(张)‎ ‎3、第15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 ‎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 38   40  27  60  85  62  73  50  15‎ 开放题、第15页第10题。‎ 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第(3)小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教学后记:‎ ‎ ‎ ‎2、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点:‎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点:‎ ‎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图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    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 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 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三、拓展运用:‎ ‎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 ‎2、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交流算法。‎ ‎3、48-18=    35-31=‎ 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 ‎    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 ‎    5、猜一猜。‎ ‎   9  4     6  5       8        9  0‎ ‎  -  4   -2  5     -   1   -7  0 ‎ ‎      0       7           2        0‎ ‎    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 ‎25元        30元        18元 根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能力点:‎ ‎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43-23=  89-62=  59-5=  92-71=‎ ‎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列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学情预测:‎ ‎(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 ‎(3)先拿出2捆,再从2捆中拿出2根。‎ ‎(4)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   35-8=   81-56=  50-24=‎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三、拓展运用:‎ ‎1、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2、做练习三第7题。‎ ‎3、数学门诊:‎ ‎   4  7     8  0      6  4     9  0    ‎ ‎ -2  8   -5  1    -2  3   -1  7    ‎ ‎   2  9     3  9      3  1     8  7‎ ‎    4、蚂蚁传递信息。‎ ‎  38-18 =()   ()-8 =()  ()+35=( )                      ()-25=( )    ()+40=( )   ( )-26=()‎ ‎  实践调查: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它们相差几岁?5年后,他们之间相差几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后记:‎ ‎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鸡一起在吃米,他们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妈妈吗?‎ 母鸡85    19    43‎ 小鸡16+27  62-19  44+41  98-13  90-5  ‎ ‎64-45  36+49  91-72  30-11  90-47  19+24‎ 二、自主探究:‎ ‎1、小鸡和鸡妈妈要回家了,请你帮他们把路铺好。‎ ‎45 -9  (  )-9  (  )  -9  (  )‎ ‎2、在圆圈里填上“”和“=”。‎ ‎ 30+63   93   7+32  37   58   90-40‎ ‎ 75-36   39   57-30   27   17+28  44‎ ‎ 100-40   36+10    63+8   72-19‎ ‎3、青蛙妈妈:我吃了58只害虫。小青蛙:我才吃了24只害虫。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4、小红拿50元买了一把雨伞,阿姨找了38元给他,一把伞多少钱?‎ ‎5、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妈妈用去了15根,盒里还剩多少根?‎ 三、拓展运用,开放练习:‎ 小明 小华 小方 小兰 跳的个数 34  41  45  39‎ 看上表,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教学后记:‎ ‎ ‎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体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师:自从“非典”过去之后,我油区掀起了“改陋习,讲卫生”的热潮。我校也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 二、自主探究:‎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 ‎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1)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二(1)班得16面。‎ ‎(2)三(1)班比二(2)班多1面,二(2)班得13面。‎ ‎(3)四(1)班比三(1)班多2面,三(1)班得14面。‎ ‎(4)四(1)班比二(2)班多3面,二(2)班得13面。‎ ‎(5)三(2)班比二(1)班少1面,二(1)班得16面。…‎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 三、拓展运用:‎ ‎   1、做“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   优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现在足球多少元?(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 ‎   学生自己解决。‎ ‎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现在要多少钱?‎ ‎(2)足球比排球贵多少元?……‎ ‎  请同学们列式计算。‎ ‎   2、课本24页第2题,独立完成。‎ ‎  3、小明今年9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几岁?‎ ‎  4、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   开放题:北京什刹海的湖面上有很多的野鸭子,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野鸭子越来越少,最后一只也没有了。后来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改变了环境,野鸭子又飞回来了,为了保护野鸭子,人们做了木筏放入水中让野鸭子住,野鸭子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有35只,今年比去年又多了28只,你知道今年有多少只?‎ 教学后记:‎ ‎ ‎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会比较分析同类应用题。‎ ‎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课外活动的资料,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解决。‎ 二、基本练习:‎ ‎1、跳绳的有27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9人,踢毽的有多少人?‎ ‎2、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38个,小华比小阳少做9个。小华做了几个?‎ ‎3、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个,小丽比小明少投中7个,小方比小明多投中3个,小明投中16个,小军投中多少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 ‎4、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34个,小娇比她多踢12个。‎ ‎              ?‎ ‎5、               ,看书的比画画的少5人,看书的有多少人?‎ 三、拓展运用:‎ ‎    1、在玩“猫捉老鼠”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名,女同学有19名,(1)男同学有几名?(2)一共有几名同学?‎ ‎    2、静静、欣欣、帆凡在跳绳,静静跳了36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下,帆凡比静静少跳9下。‎ ‎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 ‎    3、完成教材25页第5、6、7题。‎ ‎    第5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 ‎    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让学生用平时实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 开放题:小军、小明、小兰三人在玩猜一猜的游戏,小军说:我拿的是橡皮,小明说:我拿的砂是铅笔,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明、小半兰各拿的是什么吗?‎ 教学后记:‎ ‎ ‎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能力点:‎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体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个   34个  23个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学情预测:‎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 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 摘出:28+34+23‎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学情预测: 2 8        6 2      ‎ ‎        +  3 4      + 2 3      ‎ ‎           6 2        8 5        ‎ ‎          2  8‎ ‎       +  3  4  ‎ ‎          6  2‎ ‎       +  2  3 ‎ ‎          8  5‎ 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 ‎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并试算。‎ 学情预测:85-40-26      40+26=66  85-66=19‎ 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三、拓展运用:‎ ‎1、46+25+17    75-28-19‎ 注意书写格式。‎ ‎2、54+20+16    90-58-24‎ 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    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       24    45   30‎ ‎       48    36   5‎ ‎       17    18   34‎ ‎   4、26+(  )-20=30      73+5+(  )=98‎ 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25+28+36=   78-59-11=   ‎ ‎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 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  67+28-25‎ 如何计算。先算什么?‎ 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 ‎     (2)简便写法。‎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做一做:56+24-30=80    78-24+39=93‎ 指名板演:5  6        7  8‎ ‎       +  2  4      -2  4   ‎ ‎          8  0        5  4‎ ‎                    + 3  9 ‎ ‎                      9  3‎ 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 三、拓展运用:‎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   24+15-29   65-43+19   54-28+19‎ ‎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 ‎26  +43    -54     +48     -39‎ ‎ ‎ ‎3、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数。‎ ‎    38  +  46         40  - 29‎ ‎     ○  -  58        53  +  ○‎ ‎    4、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教学后记:‎ ‎ ‎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能力点:‎ ‎1、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德育点:‎ 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题图,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 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3元   茶杯24元 二、自主探究:‎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 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  9024‎ ‎(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30+40=70(元)100-70=30(元)  30>24‎ 三、拓展运用:‎ ‎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    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教学后记:‎ ‎ ‎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18+23  70-41   58+29   89-34   6+48   68-65‎ ‎ 46+23  91-83   43+19   17+79   92-56  90-54‎ ‎ 90-60+24   ‎43-8-30‎   50+27-9   17+26+18‎ ‎3、数学医院。‎ ‎   8  2        3  9        9  5        2  7‎ ‎-1   7     +  4  8      -1  6      + 7  3    ‎ ‎   7  9        7  7        7  9        9  0‎ 说说错在哪里?‎ ‎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 ‎    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    伞14元  钟表26元   足球35元   茶杯10元 ‎ 教学后记:‎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能力点:‎ ‎1、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德育点:‎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长绳、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 ‎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 男生女生 头围(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运用:‎ ‎    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    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三、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德育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 ‎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 ‎2、角的概念。‎ 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 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 ‎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 ‎ ‎ ‎ ‎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 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画角。‎ 三、拓展运用:‎ ‎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 ‎ ‎ ‎2、自由用角做画。‎ 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就会做。在下图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角。‎ 教学后记:‎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 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 ‎ ‎ ‎ ‎ ‎3、画直角。‎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4、用纸折直角。‎ 三、拓展运用:‎ ‎    1、做43页第6题。‎ ‎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教学后记:‎ ‎ ‎ ‎  ‎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 ‎3+3  5+5+5   8+8+8+8+8+8+8   9+9+9+9+9+9‎ ‎4+4+4+4+4+……+4‎ ‎   15个 ‎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 ‎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 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 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加法能用乘法计算?‎ 判断下面的算式能否用乘法计算:‎ ‎6+6+6   3+5+1   7+7   2+2+2+2+2‎ ‎2、自己尝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5+5+5‎ 学生汇报,学情预测:5×5  3×5  5×3  5×5×5‎ 师:这么多乘法算式,哪一个对?听老师怎样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例如:5+5+5‎ ‎(1)看,相同加数是几。  5‎ ‎(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  3个5‎ ‎(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关键)3×5或5×3‎ 问:3是什么?5是什么?‎ 有错的同学改正。闭眼回忆改写的方法。‎ ‎3、5+5+5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板书:5×3或3×5)‎ ‎ 3+3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板书:3×2或2×3)‎ 学生独立改写:8+8+8+8+8+8+8  9+9+9+9+9+9‎ ‎4+4+4+4+4+……+4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   15个 仿照老师的写一个加法算式。问:几个几?改写成乘法算式。‎ ‎4、出示一幅图。每行4朵花,共三行,一共有几朵花?‎ 用乘法算式表示:4×3或3×4‎ 横着看:3个4  3×4或4×3‎ 竖着看:4个3  4×3或3×4‎ 问:看法不一样,乘法算式怎样?‎ 师:3×4既可以表示3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 师:中间的乘号是由300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 ‎5、回忆,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说学会了哪些知识?‎ 三、拓展运用:‎ ‎    1、判断能否用乘法计算,能的改成乘法算式。‎ ‎5+5+5+5+5+5   6+8+2   100个5相加   2+2+2+2‎ ‎7+8+10   a+a+a+a+a+a ‎      2、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      3、连一连。‎ ‎  5+5+5   4+4+4+4+4  4+4  3+3+3  2+2+2+2+2‎ ‎ ‎ ‎    2×5    3×3      3×4     3×5      4×5‎ ‎     4、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有乘法。‎ ‎ 5、开放题:6+6+6+5写一个含乘法算式的式子。答案可以是:‎ ‎6×3+5  6×4—1  5×4+3‎ 教学后记:‎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 能力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养成探索、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看图列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游戏:‎ ‎1、用花摆出4个2或2个4,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乘法算式。‎ ‎2、自由摆,摆成几个几,列算式。汇报: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乘法算式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一幅由5个气球的图,说明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两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一共有几个气球?该怎样计算?学生尝试做。‎ ‎ 5  +  5  +  5  =  15‎ ‎ 5  ×  3  =  15  或  ‎ ‎ 3  ×  5  =  15‎ ‎ 因数  因数   积 ‎2、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名称 ‎ 5×6=30   4×2=8   6×3=18‎ ‎3、出示例3图,让学生看明白图意,列式计算。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 三、拓展运用:‎ ‎  1、做“做一做”,先看图再写算式。‎ ‎   2、列算式。3个8相加,和是多少。‎ ‎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   3、做第4题。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要求填数。‎ ‎4、开放题:一堆蛋糕,上面的规格:3×4 怎样装?‎ ‎  蛋糕:30克×12枚  说意思,再说说怎么包装。‎ 教学后记:‎ ‎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2、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摩天轮上每个吊箱有几个人?有几个吊箱?一共有几个人?‎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列式?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边提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 ‎3、小组汇报:‎ ‎4、自己用小棒摆你想摆的图案。再照课本45页的图摆,算一算你用了几根小棒?‎ 汇报:我摆的是什么?用了几根小棒?‎ ‎5、你发现了什么?‎ 三、拓展运用:‎ ‎    1、出示4个花瓶,每个花瓶有3朵花。‎ ‎  每束有()朵花,共有()束,一共有()朵花。‎ ‎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    2、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 ‎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    3、5乘6 写作:()×(),6乘5 写作:()×()‎ ‎    4、出示4盘苹果,每盘3个。求一共有几个?‎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是()个()相加。‎ 乘法算式是:‎ ‎    5、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  6+6+6+6=()×()   5+5+5=()×()‎ ‎  2+2+2+2+2+2+2+2+2=()×()‎ ‎    6、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     5个2相加是几?    3和4相乘是几?‎ ‎ 7、开放题:用12根小棒,摆出2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3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4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6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 教学后记:‎ ‎ ‎ ‎2、2~6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能力点:‎ 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那一个星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眼保健操呢?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如果我们每次算乘法时都要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到积的位置上,真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和他们的积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只要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会又对又快。板书: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一把小伞。‎ ‎2、数一数本组同学摆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请数的快的学生说说,怎样数的?‎ 强调: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熟的时候可以5个5个数。‎ ‎3、填写5连续加5,每次加得的结果。‎ ‎  +5     +5     +5     +5‎ ‎5    ()    ()   ()    ()‎ ‎4、编5的乘法口诀。‎ ‎(1)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  5×1 (分左右两边板书)‎ 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  或5×1=5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2)摆两把小伞用几根小棒?问: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5=10  5×2=10‎ 这表示什么意思?(2个5是10)‎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 “二五一十”。‎ ‎(3)摆3把小伞用多少根小棒?用乘法算式怎样写?‎ 试编出口诀。‎ ‎(4)小组写出4个5相加和5个5相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交流,完成板书。‎ ‎5、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熟记5的乘法口诀。‎ 三、拓展运用:‎ ‎    1、游戏:由“一五”开始,按顺序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 ‎    一边说: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    一边说: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    一边说:三五十五,一边伸出三只手:……‎ ‎    2、做“做一做”。‎ ‎  先看清图意,再写乘法算式。用哪一句口诀?积是多少?‎ ‎    3、答对正确答案,往前跳。‎ ‎   0  5   ?  ?  ?  ?‎ ‎    4、对口令:‎ ‎  一五()()  ()()一十    四五()()‎ ‎  三五()()  ()()二十五   二五()()‎ ‎  先师生对,再生生对。‎ ‎    5、猪妈妈找孩子。‎ ‎  小猪身上写算式,妈妈身上写口诀。‎ ‎6、小猴送信。‎ 小房子上写5、10、15、20、25号,小猴的信上写1×5、3×5、5×4、2×5、5×1、5×3、5×2、5×3+5、5×5-5、4×5的算式。‎ ‎  问学生用的哪句口诀?‎ ‎    7、开放题:出示钟面,问: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2大格,能用5的乘法口诀吗?拨分针,说几分钟。‎ ‎  拓展:分针指向6、7…时,你能编出口诀吗?‎ 教学后记:‎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出5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一五( )( )  ( )( )一十    四五( )( )‎ 三五( )( )  ( )( )二十五   二五( )( )‎ ‎3、听口诀写算式。‎ ‎4、计算并说口诀。‎ ‎           5×‎ ‎      1    2    3    4    5‎ 二、拓展练习:‎ ‎1、比一比。填上“”、“=”。‎ ‎ 5×2   10    5×5   20    4×5   16‎ ‎ 3×5   17    5×1   1    2×5   9‎ ‎2、连一连。‎ ‎5×3      15     17-7‎ ‎14-9     10     5×1‎ ‎5×5      20     4×5‎ ‎30-13+3    25     33+2-10‎ ‎2×5      5      5+5+5‎ ‎3、列式计算:‎ ‎(1)每个盘中有5个杯子,3个盘中共有几个杯子?4个、5个呢?‎ ‎(2)53页第8题。‎ 先弄清画面的内容,说一说画面上提供了什么信息,题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表述,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和怎样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独立完成。‎ ‎4、开放题:每个人有2只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4个人共有几个手指?‎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能力点:‎ 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 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春天来了,各种植物都发出了新芽,同学们种的向日葵在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发芽了,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好吗?‎ 二、自主探究:‎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出示主题图,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一棵幼苗上有两片叶子,表示几个2?用乘法怎样计算?你能编出口诀吗?‎ 两棵幼苗有几个子叶?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口诀吗?‎ 齐读口诀,记忆口诀。‎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又去看向日葵,他们长高了。看一看一行有几棵向日葵,应该用几个几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怎样编口诀?‎ ‎2行向日葵有几棵?3行呢?小组合作编出3的乘法口诀。‎ ‎3、用四根小棒依次摆成几个正方形,自己对照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出4的乘法口诀。把书上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根据“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1=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三、拓展运用:‎ ‎    1、对口令,记口诀。‎ ‎    2、一一()()    ()()得四    一()得三 ‎   ()()得六     三三()()    二四()()‎ ‎    四四()()    ()()十二    一一()()‎ ‎    3、听口诀写算式。‎ 三四十二、一一得一、二三的六、三三得九、一二得二 二四得八、一四得四、二二得四、四四十六、一三得三 ‎    4、计算,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3×4   2×3   1×1   4×4   2×4  3×4  ‎ ‎5、开放题: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眼睛?有几条腿?‎ 教学后记:‎ ‎ ‎ ‎ ‎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究:‎ 根据画面,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学情预测:1、一共有几株玉米?问:怎样列式?‎ ‎2、三只青蛙共有几只眼睛?问:怎样列式?‎ ‎3、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问题1和2学生口答,问题3,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预测:1、3×3+2=11   2、4×3-1=11‎ ‎3、4×2+3=11    4、3+3+3+2=11‎ ‎5、3+3+3+3-1=1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 ‎3×3+2先算什么?在图中求得是什么?……‎ 师:你们能为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吗?‎ 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加乘减,它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它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 三、拓展运用:‎ ‎    1、做“做一做”第1题。‎ ‎    森林里的动物们开联欢会时,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这些桃子一共有多少个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4×3+2   3×4+2   5×3-1   3×5-1‎ ‎    2、4×3+4=   2×3-3   4×4-4   5×3+2‎ ‎    学生计算,说计算方法,第1、3题还有什么方法?‎ ‎    3、实际操作:用学具展开想象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    4、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乘加乘减解决。‎ ‎ 教学后记:‎ ‎ ‎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口诀,对口令。‎ 三三()()   二四()()  二三()()‎ 四四()()   三五()()  二二()()‎ 一四()()   三四()()  四五()()‎ ‎2、算一算,说口诀。‎ ‎4×1    2×3    3×3    4×2    1×3‎ ‎5×4    3×5    4×3    5×1    5×5‎ ‎ 4×4-2  4×5-4  3×4+2   5×3-3  2×4+4‎ ‎3、列式。‎ ‎(1)3乘4得多少?   (2)4个5连加的和是多少?‎ ‎(3)两个因数都是3,积是多少?‎ ‎(4)5乘3再加上6得多少?‎ 二、拓展练习:‎ ‎    1、在圆圈里填上“+”、“-”、“×”。‎ ‎    2   1=2    3   2=6    4   2=8‎ ‎    2   2=4    3   3=6    4   4=8‎ ‎    3   3=0    3   3=9    3   5=15‎ ‎    5   2=3    5   2=10   3   5=8‎ ‎2、下图中共有几个梨?在正确算式后面打  。‎ ‎ ‎ ‎ (1)3+3+3+1    (2)3×2+1   (3)3×3+1‎ ‎ (4)3×4-1     (5)3×4-2‎ ‎    3、每人折4只纸鹤,晓东、天天、真真、花花、李明一共折几只纸鹤?‎ ‎    4、每人跳三次,4个人一共跳几次?‎ ‎    5、开放题:小车5元,娃娃3元,魔方2元,手枪4元。‎ ‎  (1)3辆小汽车多少元?‎ ‎  (2)4个娃娃多少元?‎ ‎  (3)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教学后记:‎ ‎ ‎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 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运用:‎ ‎    1、练习十二第1题。‎ ‎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    2、练习十二第2题。‎ ‎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    3、练习十二第3题。‎ ‎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    4、59页“做一做”。‎ ‎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5、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教学后记:‎ ‎ ‎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题目,要求:1分钟内完成。‎ ‎4+4+4+4   3×5   2×3   4×2    5×5‎ ‎1×3    3+3+3   2×5   5×1    2+2+2‎ ‎3×5    5×2‎ 介绍算得快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比一比谁学得快,地点在水族馆。‎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鱼图,表格。‎ 鱼(条)123456‎ ‎(个)‎ ‎612‎ 师:比赛分三部分:(1)看图填表。(2)根据表写乘法算式。‎ ‎(3)根据算式编口诀。小组合作,比赛开始。‎ ‎2、小组汇报所编的口诀,问:口诀是编出来了,但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得记住它们呢?‎ 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 学了6的口诀你最喜欢哪一句呢?看到口诀你想到什么乘法算式?‎ 三、拓展应用:‎ ‎    1、61页“做一做”。学生用小棒摆出六边形接着让学生依序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然后随意提问:摆×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    2、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对3组题中每两小题的对比、思考,揭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学生填在书上,再观察每组中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 ‎    3、摘苹果。‎ ‎  6×4   5×6   6×3   1×6   6×6   2×6‎ ‎    4、填空。‎ ‎  5×()=30    ()×3=18    6×()=24‎ ‎    5、开放题:12=(   )×(  )=(   )×(  )‎ 教学后记:‎ ‎ ‎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口诀,写算式。‎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   6×2   1×6    6×4     6×6‎ ‎5×6   6×3   2×6    4×6     6×5‎ ‎ 6×5-10   3×6+6   6×6-8   2×6+20‎ ‎3、每6枝彩笔装一盒,2盒装几枝?3盒装几枝?4盒装几枝?‎ ‎4、1只蜜蜂6条腿,3只蜜蜂几条腿?6只蜜蜂几条腿?‎ 学生列式,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二、课堂练习:‎ ‎1、63页第5题。‎ 先理解图意,说一说图的意思,独立列式解答。‎ ‎2、第8题。师出示卡片12,问:几和几相乘得12?只要说出等于12就可以。小组由组长出题,分组练习。‎ ‎3、在()里填上“+”、“-”或“×”。‎ ‎ 3()3=6   4()3=12    5()6=30‎ ‎ 3()3=9   2()6=12    6()4=10‎ 三、开放题:‎ ‎1、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学生说完后,列出算式,并说用的那句口诀。‎ 教学后记:‎ ‎ ‎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计算:‎ ‎ 6×2+6    6×3    6×3+6    6×4‎ ‎ 6×4+6    6×5    6×5+6    6×6‎ ‎ 5×3+5    5×4    5×4+5    5×5‎ 计算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5×3   4×6   3×3   3×5   5×6‎ ‎ 4×4   3×2   6×3   2×6   1×6‎ ‎2、找朋友。‎ ‎ 6+6+6+6      5×4      四六二十四 ‎ 4+4+4       3×2      三四十二 ‎ 5+5+5+5      6×4      二三得六 ‎ 3+3        4×3      四五二十 ‎ 三六十八      6×6      6+6+6+6+6+6‎ ‎ 六六三十六     3×6      6+6+6‎ 二、课堂练习:‎ ‎1、64页第10题。小组比赛,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2、64页第11题。找出题中的信息,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独立完成,说说解决的方法和结果。‎ 想一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估算,并说一说方法,自己是怎样想的。‎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6×()=18    5×()=10    4×()=12‎ ‎()×5=15    6×()=24   ()×6=30‎ ‎ 6×()=36    6×()=12    5×()=25‎ 三、拓展应用:‎ ‎1、每张桌子旁边有6把椅子,餐厅里摆了5张桌子,一共有多少把椅子?‎ ‎2、数学游戏。64页,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小组比赛。‎ ‎3、开放题:‎ 晓东、玲玲、画画一起去植物园玩,一张门票6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学后记:‎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 ‎1、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共有几颗星?‎ 写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6+6+6+6=24                                  ‎ ‎6  ×  4  =  24 或4×6=24  表示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 因数  因数   积 ‎2、整理1~6的乘法口诀和计算。‎ 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学生仔细观察。‎ 问:横着看,每一排是什么乘法口诀?‎ 比较相邻两句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竖着看,每一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都是相同两个数的乘积)‎ 拐弯看,乘法口诀表又有什么规律?‎ 读口诀,背口诀,打乱顺序对口令。‎ 完成66页第1题。说出你用的口诀。‎ 二、整理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材65页第2题。‎ 学生先说图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材66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多种解法。‎ ‎3、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2+2+2+2+1    3+3+3+3+3    6+6+6-6+6+6‎ 三、开放题:‎ ‎1、人民公园一张成人票6元,一张学生票4元。‎ ‎(1)买4张成人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卖5张学生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后记:‎ ‎ ‎ 五、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能力点:‎ 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 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能力点:‎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德育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1、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物品的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 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它们一样吗?‎ ‎2、出示67页例1。‎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 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 ‎2、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4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拍的?(前、后、左、右)‎ ‎3、一架钢琴的4张图,让学生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4、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5、开放题:教师出示一幢房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4幅图,学生把方向和图连一连。教学后记:‎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德育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 ‎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得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二、自主探究:‎ ‎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你想自己动手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吗?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 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 师: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 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 ‎2、师: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3、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找出五角星的5条对称轴。‎ ‎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建筑、桥、古钱、生活用品、数字、文字、字母、体育用品等等)‎ ‎4、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    5、开放题: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师出示贴好的一半对称图形,学生自己贴另一半。)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教学后记:‎ ‎ ‎ ‎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能力点:‎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德育点:‎ 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镜子、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方格纸、镜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 ‎2、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3、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 房子、树叶、中国结、桥、鼠标。‎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五第3题。‎ 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动手画一画。‎ ‎2、练习十五第5题。‎ ‎  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 ‎3、分类。‎ ‎      0   1   2   3   4   5   8‎ ‎     A  B  C  D  E  F ‎    国  一  王  旦  元  由  美  春 ‎ 对称的:           不对称的:‎ ‎4、开放题:‎ ‎ 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再完成。‎ 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间。‎ ‎    介绍: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教学后记:‎ ‎ ‎ 六、表内乘法(二)‎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力点:‎ 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9的乘法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难点:7--9的乘法口诀。‎ 课时安排:  ‎ ‎1、7的乘法口诀          4课时 ‎2、8的乘法口诀          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4、整理复习            1课时 ‎ ‎ ‎1、7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每人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一摆,看能摆出那些可爱的图案。‎ 学生独立拼摆,在班里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这七个七巧板摆自己喜欢的图案,那你们看七巧板还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个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学生汇报。‎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测: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7个七巧板。‎ ‎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3、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小组合作编出口诀。‎ 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编出了7的全部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 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4、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5、对口令。(师生、生生)‎ 三、拓展应用:‎ ‎1、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4个、5个、6个、7个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说口诀。‎ ‎ 7×3   7×5   7×6   7×4   7×7   7×2‎ ‎ 7×1   3×7   5×7   2×7   6×4   6×5‎ ‎ 4×7   6×7   5×2   1×7   6×6   5×4‎ ‎3、游戏:邮递员送信。‎ ‎     35     21     42      28‎ ‎  7×5   7×6   5×7   4×7   3×7   7×4‎ ‎ 6个7   5个7   6×7   7个3   4个7‎ ‎4、73页第4题。‎ ‎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 ‎5、7×2+7    7×5+7   7×7-7‎ ‎ 这三题可以怎样计算?能用乘法口诀计算吗?哪句口诀?‎ ‎6.:开放题:如果忘记了7*6=?你可以怎样想积?‎ 教学后记:‎ ‎ ‎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 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 教学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7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3、填空:‎ 二七(   )    四(  )二十八    三七(   )‎ ‎(  )三十五    六七(    )    (  )七四十九 三五(   )   (   )七得七     三四(   )‎ ‎4、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 ‎ 7×5    7×3    7×6    6×4    5×2‎ ‎ 7×2    7×4    7×7    6×5    6×2‎ ‎ 5×7    6×6    3×7    5×5    4×7‎ ‎5、看数说它是由几和几相乘得来的。‎ ‎ 12   21   28   16   35   14   42   36‎ 二、自主探究:‎ 教室里要摆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 ‎ 水彩笔每盒5元,买7盒,          ?‎ 问:要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分析计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应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 请将本月的日历记录在上表中。‎ ‎1、第一个星期日是(  )号;第二个星期日是(  )号;‎ ‎ 第三个星期日是(  )号;第四个星期日是(  )号。‎ ‎2、仔细观察着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 第二个星期日是()=()+7×();‎ 第三个星期日是()=()+7×();‎ 第四个星期日是()=()+7×()。‎ ‎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初步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 “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难点:‎ 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什么是“倍”,(板书:倍的认识)你对“倍”有哪些了解?你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2、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3、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4、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 3个2、2个5、4个6、3个5。‎ ‎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5、师:这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例3:第一行摆:‎ ‎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小组合作摆一摆。‎ 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 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 ‎1、画一画。‎ 第一行画:‎ ‎   第二行画:‎ ‎  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的5倍。‎ 小组里1人画一个。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教材76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3、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 ‎5、练习十七的第2、4题。独立思考,然后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 ‎ 6.开放题:玩具店里有8辆小汽车,  补充一条信息,和一个问题,并计算出来.‎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教学后记:‎ ‎ ‎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6的5倍是多少?  7的2倍是多少?‎ ‎ 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    2、周末的大扫除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擦桌椅的有几人?‎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决。‎ ‎3、汇报: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 ‎ 教师画出线段图。‎ 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小组中再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 问: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几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 ‎2、出示动物园的情境图。‎ ‎ 熊猫2只,‎ ‎ 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3倍,‎ ‎ 斑马的只数是熊猫的4倍,‎ ‎ 孔雀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 羚羊比斑马多4只,‎ ‎ 学生任选问题进行解决,并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和想法。‎ ‎3、根据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 3×4      5×2‎ ‎4、开放题:你在生活中哪遇到关于倍的问题,举出例子。‎ ‎ 一人说,一人解决。‎ 教学后记:‎ ‎ ‎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动手操作,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 ‎(1)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摆4个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 ‎ 2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4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5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学生边摆边填,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摆圆片,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6个圆,你能看图说一句话吗?‎ ‎(3)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 ‎(4)第一行摆7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几根?‎ ‎2、算一算。‎ ‎(1)7的6倍是多少?   4的5倍是多少?‎ ‎  3个7是多少?    2的7倍是多少?‎ ‎(2)苹果有5个,桃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桃有几个?‎ ‎(3)一支铅笔6角钱,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7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4)小红今年5岁,妈妈的岁数是他的6倍,妈妈今年几岁?‎ 二、拓展练习:‎ 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6倍,第一行有几个圆?‎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           ,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小猴有几只?‎ 让学生思考,这个题能解决吗?为什么?怎么办?‎ ‎3、小华有5本画报,故事书的本数是画报的7倍,      ?‎ 学生补充上问题后,再解决。说出解决的想法。‎ ‎4.清选初数来写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7.28.6‎‎.4.7.42.36‎ 教学后记:‎ ‎ ‎ ‎ ‎ ‎2、8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 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德育点:‎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口令。‎ ‎ 三七(  )    (  )十二    五七(  )‎ ‎2、抢答。‎ ‎ 4×5   5×6    3×2     4×3    7×4‎ ‎ 5×7   7×6    3×7     4×6    7×7‎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 ‎  有一只快乐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是怎样跳的?‎ ‎  0   8  16‎ 它是怎样跳的?‎ 自己填一填,说出填法。‎ 二、自主探究:‎ ‎1、根据小狗连跳的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 汇报所编口诀,自由提问。‎ ‎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2、快速记8的乘法口诀。‎ 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开火车背,正着背,倒着背。‎ 完成书上80页的填空。‎ 三、拓展应用:‎ ‎1、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螃蟹(  )条腿,三只螃蟹(  )条腿,四只螃蟹(  )条腿,五只螃蟹(  )条腿,六只螃蟹(  )条腿,七只螃蟹(  )条腿,八只螃蟹(  )条腿。‎ ‎2、口算比赛。‎ ‎ 1×8   2×8   6×8   7×8    3×8‎ ‎ 4×8   5×8   8×8‎ ‎3、每盒8个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4、(  )×4=32    8×(  )=56    ‎ ‎(  )×(  )=24    ‎ ‎5、开放题:出示183页第十五题情景图.‎ 教学后记:‎ ‎   9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84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   2.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式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背已学的乘法口诀.   2.看卡片把口诀说完全.   二八( )  四六( )  五八( )  六八( )   三七( )  三八( )  六七( )  五七( )   3.看题写得数.   8×4  7×8  8×6  7×5  8×3   4×7  3×7  8×8  4×6  2×8   订正时,可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用哪句口诀计算.   二、新课.   1.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看书,指名读题,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在空格里填数.在学生做的同时,教师用小黑板挂出准备题.同时进行行间巡视.   2.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我们学习7的乘法口诀和8的乘法口诀时,许多乘法口诀是同学们自己编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乘法口诀,看哪一位同学会编成乘法口诀.   (1)出示例1挂图中的第一个长方体.(或用9个小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图中的长方体是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提问:一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求1个9是多少,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形式如下   (2)出示第二个长方体.这2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有几个9?‎ ‎ 2个9相加等于18,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让学生自己想,并填在教科书上.教师在“9×1=1和“一九得九”下面板书:   9×1=9   一九得九   9×2=18    二九( )   (3)出示第三个长方体.教师说明依照前面的方法,同学们自己根据图中的条件,写出乘法算式和编出乘法口诀,并填在书上.以下依次出示第四、五、……、九个长方体,让学生独立填算式、编口诀.教师依次板书:   9×3=27 三九( )  9×4=36 四九( )   9×5=45 五九( )  9×6=54 六九( )   9×7=63 七九( )  9×8=72 八九( )   9×9=81 九九( )   (4)学生编完以后,教师指名说自己编的口诀,如有不恰当的,其他同学帮助订正.教师把每句口诀的得数用红粉笔填在括号里.填完后,教师让学生看一看今天共编出几句乘法口诀.然后指出: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9的乘法口诀.在挂图上面板书课题.   (5)齐读两遍9的乘法口诀.然后指出:用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9乘以几的乘法式题.让学生对照乘法口诀,读一句口诀,读一个乘法算式.边读教师边把乘法算式中的积擦掉.然后再参照乘法口诀说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积.加深学生对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关系的认识.   (6)教师说明,乘法要计算得又对又快,必须熟记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提问:9的乘法口诀,在相邻的两句口诀里,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的积多几?为什么?前一句的积比后一句的积少几?为什么?并让学生初步背口诀.暂不要求又对又快.   3.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9的乘法口诀”】.   (1)   (2)在下面的表里找出9、9的2倍、3倍……9倍,把这些数圈起来。   看一看9的乘法的各个积,你发现了什么?   (3)如果你记得9×2=18,你能推想出9×3,9×4的得数吗?   如果你记得9×5=45,你能推想出9×6,9×7的得数吗?   4.教学例2:6×9=□   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独立做.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熟悉,不必花过多时间讲解.   5.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哪句口诀.   2×9=   3×9=   7×9=    5×9=   6×9=   1×9=   8×9=   4×9=   三、巩固练习.   1.背出9的乘法口诀.   教师可让学生齐背,也可以根据学生掌握口诀的情况,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背.还可以不按顺序,教师和学生采取“对口令”的练习形式等等.   2.(1)9个5相加是多少?      (2)9的8倍是多少?   3. 一个小皮球的价钱是9元,___________,一共用了多少钱?  先让二、三个学生口头填一个条件,讨论确定之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后记:‎ ‎                                第二课时 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88页乘法口诀表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捷、清楚,懂得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会比较熟练地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乘法口诀表动态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每组准备全部乘法口诀卡片(一张卡片一句口诀)。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归1)学过的乘法口诀是:1—9的乘法口诀。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十6牛7+8+9=45(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数全部乘法口诀卡片,共45张。 ②按上面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 ③1+2+3+4+5+6+7+8+9=40十5=45(利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 ④1+2+3+4+5+6+7+8+9=5X 9=45(利用加法结合率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对于能找到第3、4种简便算法的小组,给予奖励。 2.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3.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对整理得有结构、书写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全部乘法口诀,并将整理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 (1)先出示“一一得一” (2)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的排在“一一得一”下面。 (3)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教材的排 法排好,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提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 ‎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三、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任意挑出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七八五十六”,使学生知道它既表示8个7相加是56,又表示?个8相加是56。 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活动。 (1)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游戏。    方法是:请一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位学生则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并算出结果,如果结果又是一个两位数,再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直至结果是一位数或零。   如,一位学生说:  “79”,另一位学生则口算:7X 9=63    6X3=18     1X8=8;一位学生说:  “58”:另一位学生口算:5X8=40      4X0=0(告 诉学生0和一个数相乘得零)   一位学生报了3个数以后,互换角色进行。 (2)已知积求两个因数的游戏。   方法是:一位学生说一个积(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另一位学生则说出相应的口诀。如:一位学生说“24”,另一位则说:“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这两个游戏可在两人间进行,也可在一人和全班其他学生(或小组其他成员)中进行,还可在师生间进行,由教师说数,学生写算式。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可让学生先观察表中出示的那一斜行数和正中数的特征,然后填数,并涂上颜色。   (2)将表格填满以后,再引导学生整体观察这张数表,看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如,由于将那一斜行数涂了颜色,学生能较快地悟出这行数就是这张数图的对称轴,两边对应方格里的数是相等的。学生发现的规律也许有很多,说出来都应给予鼓励。‎ 教学后记:‎ ‎                       第三课时  看一看,摆一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92—93页 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好小棒、直尺、三角板、硬纸条、6个图 钉。教师也要做相应的准备,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示范。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大客车)的活动。   (1)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好让学生观察的物体。如需在课外, 就应组织好学生去课外实地观察。如,观察的是一辆客车,就应让 每个学生分别站在这辆车的前、后、侧面几个不同的角度,让他们 认真观察,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看到的形状的基本特征,同时要求 他们把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记在脑子里。   (2)根据学生观察的对象,教师应从不同角度画出该物体的形 状,?回到教室后让学生进行辨认。   (3)请学生说一说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后的感想。使学生从低 层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高一层次的理性认识上来。如,学生理解从 不同角度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 断定一个物体的形状(或性质),如同中国寓言中的“盲人摸象”, 盲人就是犯了片面看问题的错误   二、利用学具进行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   (1)拼摆基本图形。  ‎ ‎ 教师说明活动的要求后,分小组进行活动。先让学生摆出已经 学过的平面图形。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指导。在学生摆好图形后, 让学生想一想: “摆1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摆1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摆1个长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1个三角形有几个角?”   “1个正方形有几个角?”   “1个长方形有几个角?”   “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的角是什么角?”   接着,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   “用6根小棒能摆几个三角形?”   “摆3个长方形要用几根小棒?”   “如果要摆大一些的图形可以怎样摆?要用多少根小棒?”   ……    (2)拼摆组合图形。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学生思考,并做简单的示范。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用3根小棒可以摆出1个三角形,用6 根小棒可以摆出2个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能不能 用5根小棒摆出2个三角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 学生摆要求的图形。    (3)拼、摆、做生活中的图形。   活动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我们还可以拼摆出哪些平常 见过的东西?”“1个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像什么?”   教师还可以拿出事先做好的五角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条 和图钉,说明操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照样子做一个五角星。   在活动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拼、摆、做出不同图形。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每一种正确的方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利用数学工具量、画几何图形。   (1)判断活动角。    ?   先让每个学生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让学生转动活动角,使角的 大小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角的大小的含义。接 着,让学生转出一个直角,并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你转 出的是直角呢?”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   (2)画角。 画角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做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这里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画一个角的步骤。  在画角时,除了让学生画出一个任意的角外,还可以让学生先用直尺画一个直角。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检验自己画的对不对。‎ 教学后记:‎ ‎                第七单元   统  计(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7页内容.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 ‎ 2、在调查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  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动物图片、统计图、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 师: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生1:我最喜欢小白兔. 生2:我最喜欢小狗. 生3:我最喜欢熊猫.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 今天,李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可爱的小动物,想知道 它们是谁吗?   师逐个板贴:小猫、小鸡、小狗、小兔。   师:大家喜欢它们吗?   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4只动物里面,咱们班喜 欢哪只动物的同学最多,喜欢哪只动物的同学最少,你们 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同学喜欢这几只动 物的情况.   板书课题:统计 二、过程体验 1、个人选择,组内收集. 师:这4只动物的卡片,都装在每组的信封里,组长拿出这 些卡片以后,每位同学把你最喜欢的那只动物卡片挑选出来,交 给组长。收集完以后,组长要数一数手里的卡片数和你们组的人 数是不是一样多,开始吧!   (学生操作、活动.) 2、汇报、记录.   师:现在各组的卡片都已经收集完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把 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记录下来,用什么方法记录最好呢?   生1:用画O的方法最好.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最好.   师:在许多的记录方法中,画“正”字是人们经常使用而又非 常方便的一种方法.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个 “正”字.(师生共同书写“正”字,写时师强调笔顺.)   师:下面,我们就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喜欢每种动物的 人数,谁愿意当记录员?(师指4名学生到前面,分别记录喜欢 每种动物的人数.)   师:各组组长,声音响亮地,念得慢一点,来汇报你们组同学 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学生操作:组长汇报,记录员记录) 3、完成统计表. 4、填写统计表.   师: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数 一数.  5、汇报结果.  ‎ ‎ 师指一组学生,到前面展示汇报统计结果,分别说出喜欢每 种动物的人数. 6、完成统计图. 三、完成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四、小结: 统计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这次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收获吗?‎ 教学后记:‎ ‎                     第八单元   排列与组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过程:‎ ‎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5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 2、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两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先写出1在十位上的有12、13;再写出2在十位上的有21、23;再写出3在十位上的有31、32。 3、用数字1、2能写出12、21;用数字2、3能写出23、32;用数字1、3能写出13、31。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 三、练习 1、拓展应用 数字2、3、4、5、出个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2、拓展应用 小狗要参加学校的时装表演,妈妈为它准备了4件衣服(出示2件上衣、2件裤子的图片),请你帮小狗设计一下共有多少种穿法。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交流想法。 4、完成课本99页的第2题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后记:‎ ‎                         第二课时  简单推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出示图片)你能分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么?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不能,因为他们长的一模一样)‎ 二、探索新知 1、做出判断 师:现在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 2、说明理由 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汇报。 3、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推理的过程)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推理(板书课题)。 4、找气球 师:推理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的条件对事件进行推断。为了庆祝元旦小明、小红、小芳每人从家里带来了一个气球,(出示三位小朋友及红、黄、蓝三个气球)小明说我的气球是红色的,小红说我的气球不是蓝色的。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说出小明、小红、小芳各拿来了哪一个气球吗?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拓展应用 1、可以在完成课本101页的第3、4题的基础上完成下列有趣的题目。 2、这三组影子分别是哪组积木的投影?请连线,并说明为什么?‎ ‎ 3、红圈中的积木和哪块积木拼合,才能成为一个和左图一样的正方体? 4、小熊、小狗、小兔的箱子分别装有相同大小的铁块、木块、棉花。你在看过跷跷板之后,能说出每人的箱子里都装有什么吗?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有意思吗?为什么呀?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