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天景山小学“景慧活动导学”教学设计
课 题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活动方案
导学策略
个性调整
活动一:交流预习
活动二:操作探索
一、预习谈话导入
1.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汇报预习成果,注意倾听。
2.全班交流。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例1
1.引入新知
把10根小棒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除了正好分之外,我们还可以再分,不过在分的过程中发现有剩余。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1)》。
2.探索新知
全班交流汇报。
(1)追问: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平均分)
(2)分给几人?有没有分完?还剩几个?这里剩下的数还能再分吗?为什么?这剩下的1个能不能不写?在算式中怎么表示呢?商的单位是什么?余数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单位不一样?
(板书:10÷3=3(人)……1(枝),这里的1就是余数。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3)追问: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活动三:操作深入新知
3.小结: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时,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像这样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二)学习例2
1.出示情境图。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解答后小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深入组中帮扶弱势群体,收集有效资源,以便在下一环节中,适时渗透和利用。
交流:一个数除以4,余数可能是1、2或3,会不会出现4?为什么?
追问: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
三、巩固新知
先整体练习,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
讲评、交流“想想做做”P 2第 1~3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