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ID:92547

大小:10.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科书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教科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提出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观念。【学情分析】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上节课“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为本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学习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资源】课件,米尺,1米长的红绸带,100根1厘米的小棒,卷尺。【教法学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出问题师:动物游乐园开业了,好多的小动物来玩耍。咦,长颈鹿被拦在了外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很快发现门口有一把尺子,看门员说: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生:长颈鹿的身高肯定超过1米了,所以他得买票才能进去。师:说得有道理。那1米究竟多长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米有多长》。设计意图:导入呈现课本主情景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意思。通过“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合作探究,建立表象1.认识1米师:你觉得1米有多长呢?举例说一说。提示:让学生估计一下从地面到教师身体的哪个部位是1米,然后用标签在教师身上做标记。或者拿出课前准备的1米长的红绸带,让学生自己感觉够1米了,就喊停,然后把它剪下来。师:大家的感觉准确吗?不要着急,接下来我们来动手摆一摆,亲自验证下。活动1  要求:(1)同桌俩人合作,先拿出1厘米长的小棒,摆出10根。注意要一个挨着一个摆放。(2)摆放完后用手比划,记着感觉,然后想象摆100根该有多长。(3)找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师:像这样,10根1厘米长的小棒摆在一起是10厘米,20根呢?20厘米……照这样摆下去,100根这样长的小棒连起来就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提问:这真的就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我这有个法宝,看,就是它(出示米尺)。师:像量黑板、课桌、身高这样一些比较长的长度,用这样的尺量起来就方便多了。我们把这样的尺子叫作米尺。活动2  要求:(1)同桌俩人合作,观察米尺。(2)汇报:从米尺上你发现了什么?(3)根据学生汇报,整理:米尺上有0、10、20……100这些刻度;也是把0刻度作为起点;每两个数之间间隔10厘米。通过观察得出: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师:现在可以用这个米尺来验证下刚才在老师身上的标记,是否是1米呢?(找学生验证:注意对准0刻度)同桌之间相互用米尺验证下剪下的红绸带是否是1米。设计意图:此环节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估一估1米有多长,然后通过摆小棒的活动,由已经认识的单位“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1根小棒长1厘米,100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就是1米,既认识了米,又揭示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介绍米尺,一方面加深对米的认识,另一方面为后续测量做准备。2.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师:刚才在动物园门口贴的就是一把米尺,我们一眼看出长颈鹿超过1米了。现在我把这把米尺请到我们的教室(课前在教室前面贴好米尺),同学们想不想来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呢?活动3  要求:(1)找2个身高不同的学生,再找另外2个帮忙测量。注意从0刻度开始,做好标记。(2)再看一看1米大约到同学的什么地方,做标记。提问:同样是找1米,为什么俩位同学标记的地方不一样呢?学生很快发现身高不同,1米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师:我们帮这两位同学在身体上找到了1米有多长,现在每个人拿出自己的米尺,也来找一找身边哪些长度大约是1米。活动4  要求:(1)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看从脚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是1米。(2)把自己的两只手臂伸开,看伸到什么程度是1米。把自己的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3)请学生前后站成一排,看几个人的队伍长差不多是1米。(4)汇报:学生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米大约有多长。设计意图:认识1米之后,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3.小组合作,测量教室的长度师:刚才呀,大家对1米的长度有了点感觉,想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还得靠数据说话。接下来分小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5  要求:(1)4人小组合作。用卷尺测量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长多少米?(2)汇报教室的长度:跟估计的比一比,看相差多少。设计意图:学生对1米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开始用稍大些的长度单位“米”进行实际的测量。通过量教室的长,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想一想,填上合适的单位师:现在你对1米的感觉越来越多了吧,闭上眼睛,再次回想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打开课本53页,完成绿点4。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出现错误,就和实际的长度比一比。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练习,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厘清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课本54页练一练:1——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2.课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并选择一些物体量一量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练习巩固长度单位的学习;课后作业是鼓励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帮助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并在反复实践中学会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以上练习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长度单位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四、回顾小结,梳理提升师: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在课的结束,学生回顾梳理学习的过程,通过交流再次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我的思考】测量即“度量”,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具有特殊含义的“量”。度量的核心要素有两个:度量单位、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本节课学习度量的长度单位——米。度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显然《1米有多长》属于第二类,我设计的四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注重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观察、操作、交流。此外,还应重视学生对米尺的实际长度的观察,让学生借助这些感性认识建构长度单位“米”的概念。选课前,我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度量”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对“度量”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方动笔开启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梳理如下:1.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度量”意识,需要要经历“猜想—验证—操作—归纳”这一过程。2.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操作、比较、表达等学习过程中发展度量意识。3.度量长度的本质是度量两点间距离,利用工具是度量的核心技能。因此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感知测量的意义与使用工具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体会工具上的刻度的单位属性与精确度概念。度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一条贯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主线。度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我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工具测量经验,感悟度量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