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2.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3页。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会用尺子测量具体实物的长度。不少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尺子,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和交流的机会。3.学情分析。“认识厘米”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这一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学习目标1、能用手势表示1厘米有多长,能列举出那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2、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测量的过程。评价任务任务1:观察刻度尺发现长度单位厘米(cm), 探究交流从0到几是1厘米,从几到几是几厘米。发现手指宽、田字格宽……大约长1厘米。任务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测量的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学生能想出办法,有根据的说出哪根长点,哪根短点?
出示两根不同颜色的线绳,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哪根长一点呢?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我们的祖先啊,就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那么,到底怎样用尺子量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尺量的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导入新课)
学生会说出比较长短的方法。
环节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观察刻度尺, 学生能说出刻度尺上有什么组成,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出示尺子,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说出从0刻度开始,数从小到大排列,每一个数对应一个刻度,尺子上有字母cm。
观察把食指从0刻度开始摁在尺子上,发现正好从0到1,是1厘米。说出尺子上还有那些1厘米,发现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能联系生活找到大约长1厘米的物体。
你们知道自己食指的宽度吗?把你们食指摁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找找,自己尺子上,还有哪些是1厘米的。
知道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能说出生活找到大约长1厘米的物体。
观察尺子找到从0到各个数各是几厘米,从1到各个数是几厘米?……。
提出问题:“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3厘米又有多长呢?”5厘米呢?7厘米呢?
能说出尺子上从几到几是几厘米。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测量绳子的方法。 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能正确的说说测量的过程。
刚才上课时,老师展示的2根线绳,到底哪一根长一点呢?现在,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两根线绳各自多长,然后在测量比较一下,好吗?
能正确测量绳子的长度,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测量的过程
环节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说说没有0刻度怎么测量。 学生了解其他测量工具。
老师这里有一把尺子,可是它断了一节,没有刻度“0”,只剩下刻度3到刻度10,那么这把尺子能不能用来量物体的长度啊?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想办法,好吗?其他测量长度的工具(课件展示)卷尺、米尺、皮尺。
能交流自己的想法。
环节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啊?这些知识有用吗?什么地方能用到它们呢?
学生能说出这节课学习的知识。
附:学具准备每小组准备2根绳子 ,每人准备一把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