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乘加、乘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的运算”部分的内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拓展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用意识。2.学情分析“乘加、乘减”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学习的,这使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并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另外,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可以为今后依据乘法口诀间的关系记忆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学习目标1.借助旋转木马的情境图,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能说出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2.通过经历例题的解决过程,发现不同的思路,会用乘加或乘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评价任务任务1:借助情境图、圆片,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发现不同的列式方法。任务2:结合图片清楚说出每个算式的含义,知道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任务3:完成4道检测题,能够自己编写一道乘加乘减的实际例子。资源与建议1. 现实情景时学生列式的依据,也为理解计算顺序提供了支撑。为此,可以借助教具或学具感受数据的特点,为后面的探究积累感性经验,并初步感受乘加乘减的意义。2.本课时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游戏引发认知冲突导入新课 借助情景图感知算式的意思 优化算法,知道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 简单应用。3.本节课的重点是再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难点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环节2和环节3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并通过环节四的练习巩固突破学习的难点。教具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评价要点
环节一:导入激趣景中启智
“抱团”游戏导入(请8个学生上台)。师:请根据提示抱团。(2个抱团、4个抱团、3个抱团)3个3个抱团出现了什么情况?这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呢?板书:乘加乘减。
学生根据游戏的分组,说出有几个几,并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思考;当每组的数量不同时该如何列式解决。
课前游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是为接下来学习的知识做铺垫,从游戏中引出2个3和1个2,以及灌输再补一个就是3个3的思路。
环节二:合作探趣 趣中生智
课件出示游乐园图: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强调: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课件演示: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师:谁能用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
观察、交流主题图中的内容,说出题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列式并说出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都坐满了,还有一个木马上只坐了2人。
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
环节三:交流生趣 疑智凝智
4个旋转木马上共坐了多少人?学生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小结:像3×3+2这样有乘法还有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3×4-1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师:四种算式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师:在计算这道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结合图和算式来说说。
四人一组,探索交流计算方法:3+3+3+2=113×3+2=113+3+3+3-1=113×4-1=11结合图片清楚说出每个算式的含义。
让学生尝试列式,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感受各数据的特点。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环节四检测汇趣 练中展智
1、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吗? 3.课本第58页“做一做”第2题。4×3+4= 2×3-3=5×3+3= 4×5-4=师:“5×3+3=18”,这个算式表达了什么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4.列式计算下面这首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 ? 悯 农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理解题意列出算式,说出自己列式依据。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解决几道检测题的体验中,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学会计算方法。
环节五梳理移趣 拓展益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小小设计师。课下自己设计一道乘加乘减的题目。
学生尝试总结。 交流解决的思路。独立编写一道实际问题,写在练习本上。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能结合生活实际编题。
板书设计:乘加乘减 3+3+3+2=11 3+3+3+3-1=11 3×3+2=11 3×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