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4 篇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掌握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8 开白纸 2 张、圆片、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学
1、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思考
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你会发现了什么?(正像
同学们说的那样,有水纹、圆……)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书中的图)你同样
找到圆了吗?
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板书:圆的认识)
2、认定目标
对于圆,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1、动手操作 1:用圆规画圆。
操作要求:(1)自己用圆规尝试画圆。
(2)同桌两人交流,说说画圆的基本方法。
2、全班交流:
(1)谁来说一说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到黑板把圆画出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①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定长)
②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定点)
③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三、自学交流,理解概念
1、分组自学,认识有关圆的基本概念。
自学提示:
(1) 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 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怎样表示?(3) 在自己画出的圆中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
2、分组汇报自学成果。
3、及时练习,巩固概念的理解。
判断:在这个圆中,哪些是它的直径和半径。(多媒体出示图。)
四、再次操作,发现规律
1、动手操作 2: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直尺、圆规等,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
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建议:在研究过程中,把小组发现的结论,记录在学习纸上,一会儿进行交流。
2、小组汇报:
(1)用连一连,画一画的方法说明圆有无数条半径。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
得出圆的半径都相等。
引导思考:这个结论大家觉得对吗?有补充吗?
得出:应该说明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直径是半径的 2 倍,反过来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4)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引导思考: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5)圆的位置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提示:同学们手中如果还有其他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的,可以下课后将刚才的发
现剪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分享。
五、数学文化,拓展认知
1、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
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中心,也就是圆心。
想一想:那同长又指什么呢?
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补充: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2、《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
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
的。 ……
3、思想教育: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六、联系实际,解释现象
1、结合生活谈一谈对圆的认识
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
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启发: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
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七、实际运用,解决问题
1、刚才,大家会用圆规来画圆,而生活中许多时候都无法用圆规画圆,比如学校要建
一个直径是 10 米的圆形花坛,该怎么办呢?
2、动手操作 3:
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3、分享各个小组创造出来的画圆方法。
4、联系生活,思想教育
既然不用圆规,我们依然创造出了这么多画圆的方法。那么俗语中为什么还会有“没有
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呢?
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
的人生准则。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
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
【2】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
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
正确地画圆。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1)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2)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今天我们要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
(1)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
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学生列举回答。)
(二)利用素材,尝试画圆
1.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教师:如果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你会怎样画?
预设:
(1)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
(2)用三角尺;(3)用圆规……
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3)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
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教师总结圆规画法。(学生)
教师: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定点(固定住针脚) 定长(两只脚之间的距离不随意改变) 旋转(带铅笔的脚围
绕针脚旋转一周)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展示几份学生用圆规画的圆。
2.自学教材,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概念。
(1)教师:想了解更多圆各部分的名称吗?请你打开教材第 58 页,自学圆的各部分名
称。(学生看书自学。)
(2)请将名称标在自己画的那个圆上,标注圆心(O)、直径(d)、半径(r)。加深
对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圆心:用手指着 58 页上半页作图,针尖所指的点,感悟圆心。
移动同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概念:齐读找出关键内容。连接圆心和半径上任意一点。半径的一端是圆心,一
端是圆上任意一点。用铅笔在圆画一条半径。10 秒钟比赛,看谁画的半径最多?想一
想,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在圆中你能画多少条半径?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
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观察,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不一样,得出结论,半径决定圆的大
小。
直径概念:齐读找出关键内容。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用铅笔在圆上画一条直径。小
组合作,把一个圆对折,观察这条折痕是什么?(直径)再把圆对折,两条直径的交点
是什么?30 秒,你能折出多少条直径?如果时间无限长,你能折出多少条直径?想一想,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里,圆有(无数条)直径,他们的长度都(相
等)。
(3)练习:在纸上画一个半径是 2 厘米的圆。
(4)判断图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说说为什么?
(四)探索半径、直径的关系
(1)量一量:选 2 名学生上台量一量两个圆的半径和直径。引导学生观察直径和半径
的关系。(发现: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
的 2 倍。)
(2)同圆中演示,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 2 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强调,在相
同的圆里或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 2 倍,半径是直径的 2 倍。
(五)练习巩固
(六)拓展与应用
1.解释生活现象。
通过同学们的探索、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圆、会画圆、知道了圆的特征,等等。其实
圆还蕴藏着许多的奥秘。请大家思考:餐桌为什么做成圆形?
2.课后思考:篮球场中间的圆怎么画?
【3】
教学目标:
1.在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学习任务:
任务一:画圆,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任务二:探索出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新的图形朋友,大家看看是很么图形。大家想一想圆和我们学
过的平面有何不同呢 圆是曲线图形。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圆,老师也找到一些圆。
我们来欣赏一下,
2.欣赏老师收集的图片。(课件播放)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圆可真多,说明圆怎么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
究圆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目标,下面带着这些目标走进课堂,有信心完成本节任务吗
二、民主导学(一)任务一:画圆,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交流前置作业:
前置作业:
交流前置作业
1、先借助身边的圆形物体画 3 个圆,再试着用圆规画出 3 个圆,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
画圆的
2、比一比画出的圆,想一想你画的过程。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3、你认为怎样才能用圆规画好一个圆?
学生上台展示圆规画圆的方法并交流其优点
要画好圆必须固定针尖所在的点,固定两脚之间的距离。你知道针尖所在的点,圆规两
脚之间的距离要叫什么吗?
自学课本 58 页第一段话,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读一读说说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
并在自己画的一个圆上找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判断是否是直径半径
2、自主学习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
3、展示交流
A、学生结合画的圆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 O 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
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 d 表示
老师想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判断是否是直径半径
强调直径过圆心,两端在圆上,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两点
。
追问画几个大小位置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中心位置是由什么决定?半径决定圆的什
么?任务二探究圆的特征
(一)、大胆猜想猜一猜圆有哪些特征?可根据提示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在同一个圆内,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二)你能用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等方法,验证这些猜想吗?
先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再填一填 看谁的办法多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法,其他小组请认真听,有不同的做好补充的准备。
师:我明白了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 2 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所以,老师这个圆
的直径是你们每一个人的圆的半径的 2 倍对吗?怎么又不对了?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独立完成检测工具
一,判断题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无数条半径。
2、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
3、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3 厘米,那么这个圆的直径是 3 厘米。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圆的直径。
二、看多媒体上的图完成 在一个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
的直径是( )厘米,半径是( )厘米。
2、结果反馈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结果。
3、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以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圆,但对于建立正
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点和性质还是比较困难的,小学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学生
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从生活中引
入圆,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抽象出圆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概念
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又是一个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正处在
逻辑抽象思维形成的阶段上,要使他们全面、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就应该灵活采取各
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我就说一说这节课的具体方法:
一、 在画圆过程中认识
让生经历画圆从不成功到成功,在画圆中认识元各部分名称
二、 自学课本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
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
三、 动手操作,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自己“做”数学的过程,因此,要将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
转变为在操作中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
折、观察等一系列活动中,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
总之,这节课存在着不足,比如,在课堂上还不够放手,如果能够给孩子更充足的时间
去创造、探索、交流、合作、发现,可能孩子们的收获会更多。
【4】
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生举例,电脑演示)认识圆无处不在,感受圆的
美。 2、学习画法: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讨论:画圆时应注意什么?如何才
能让全班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大?让学生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 3 厘米,画出圆。
3、概念介绍:如何称呼剪得的这个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心、半径、
直径。)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彼此的看法,或者查查书本。
(汇报交流)让学生画出圆的半径、直径;完成判断练习。
反思: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
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当我们“蹲下来”看学生时会发
现:生活的经验,已经让他们对圆有所了解。所谓“零起点”是子虚乌有,是教育的谎
言。我们应遵循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
过,教者的任务是引导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样把圆画得一样大小。关于圆的直径、直
径、圆心等一些基本的概念,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教者放手让学生说、画、完成相关
的判断练习,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着概念、感悟着概念,最终理解了概
念。
二、主动探究,实现新知的生成点;
1、关于圆你还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将问题梳理,出示研究提示: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
径?有多少条半径?②圆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吗?半径长度呢?③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
么关系?④任意连接圆上两点,哪条线段最长?⑤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由什
么决定?
反思: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健所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本节
课,从学生的主体出发,提出自己对圆的疑问,同时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梳理问题。
主体与主导恰当运用,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圆的特征。 2、(小组合作)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你们会有许多精彩
的发现。
反思:小组合作的时间要保证,切务追求合作的形式和气氛。不能草草收场,教师
要敢于“留白”,要为学生主动发展留下足够
的发展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时空允许的情况下,用自已的脑子思考,
用自已的眼睛看,用自已的耳朵听,用自已的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只有“静心等
待”,教师才能在进行着表演的同时,欣赏到学生那更加精彩的表演!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而定)
发现 1: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
(方法 1:折。把圆片对折,可以折出 1 条直径。打开后,再对折,又能折出 1 条直
径。这样不断地折下去,能折出无数条。方法 2:画。从圆心出发,向圆上任意一点,
都能画出一条圆的半径。(电脑演示,板书:无数条)
发现 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都相等,半径也都相等。
(方法 1:量。可以用直尺,量出半径或直径,发现它们分别都相等。方法 2:折。
可能把圆对折,折出一条半径,折出 2 条半径,如果再对折,圆的半径都重合,发现圆
的半径是相等的。方法 3:观察。)介绍数学史话:“圆,一中同长也。--墨子”
发现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 2 倍。 (方法 1:量。量出半径和直径。发现直径是半径的 2 倍。方法 2:折。折出一条
直径,再对折,就是 2 条半径,发现直径是半径的 2 倍。方法 3:讲道理。直径是从圆
心向两边画的,而半径是从圆心向一边画的。)
如果用上字母,可以怎样表示?(板书:d=2r 或 r=d/2)(举例计算)
发现 4: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直径最长。(结合学生回答,电脑演示直尺量的过
程。)
发现 5: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如果我们把圆心定在黑板上,那圆就画在黑板上。把圆心定在地板上,那圆就画
在地板上。因此,我们可以说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我们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
离,拉得大,画出的圆就大。两脚间的距离定得小,圆就画得小。电脑演示)
反思:本节课关键要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本特征。学生的对特征的发现又是动态生
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正如布卢姆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
成为一门艺术。”所以,对话并不是拟定好的,要根据学生学的情况随时大胆地调整教
案,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只有还他们性灵轻舞飞扬的
空间,教学设计才能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
三、积极应用,拓展新知的应用点;
1、智慧小博士
生活中圆到处都有。(小组合作)从下列生活现象中选择 1 至 2 个问题进行研究: ①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品种繁多,可无论哪种车的车轮都设计成圆形。这是为什么?
车轴为什么都装在车轮的中心?
②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
③有许多营房,为了便于同各营房间的联系,指挥中心应设在何处?
④为什么马路的下水井盖都设计圆形的?为什么不选择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作为下
水井盖呢?
2、小小设计师
(1)圆在生活中,不仅实用,而且充当着成为美的使者,装扮着我们的世界。(出
示:阴阳太极。)演示它的组合图(由 2 个相等的小圆和 1 个大圆组成)。如果告诉你
小圆的半径是 4 厘米,你能获得圆的哪些信息?
总结:古老的阴阳太极,为什么与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
的话题。
(2)欣赏:圆--美的使者。(电脑演示)
(3)请你用圆形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美化我们的教室。
反思:圆,原本可以如此美丽!生活中的圆到处可见,为什么这些地方会出现圆形?
而并不是正方形、长方形等其它图形?种种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就可解
决。运用所探究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更为美丽、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