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案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抓关键词“藏、同甘共苦、劝、做扁担” 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扁担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板书:扁担)指生认读。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谁的扁担吗?补全课题:朱德的扁担,指生认读。齐读课题。
2.指名让学生介绍朱德,师进行补充。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这根扁担做什么吗?(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3.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这根扁担,你发现了什么?(朱德的扁担)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上名字呢?(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一)体会“藏”
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1)朱德同志是军长,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学生看图片试着说一说。)
(2)教师小结:是啊,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3.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五六十里:单靠两只脚要走上一整天!路远吗?谁来读好这个数字?
(2)山高路陡:什么是山高路陡呢?(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学生想象:这样的路会多么难走呢?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险?指名读。
(二)体会“同甘共苦”
过渡: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课件出示插图)
1.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草鞋、斗笠。
2.说话练习: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文: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学生齐读。
4.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板书:同甘共苦)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课件出示)
5.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试一试。(自由读,指名读)
6.带着你的担忧、你的心疼齐读。
(三)体会“劝”
1.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挑,你想想:战士们会怎么劝说朱德同志呢?(思考交流)
2.多么贴心的话呀,朱德同志听劝了吗?他会怎么回答战士们好心的劝说呢?(交流)
(四)体会“做扁担”
1.在大家劝说不成的情况下,只好决定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战士们的心愿
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不料)
2.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地劈、认真地削、仔细地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的时候,你看到的朱德司令是什么样子?(交流)
3.看到朱德同志连夜赶做的新扁担,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德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士们不忍心啊!而且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呀,大家是不忍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齐读)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所以大家见了(引读)越发敬爱-----他的扁担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个和战士们(指板书)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战士们在一起。
三、拓展延伸。
朱德爷爷的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朱德爷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永远学习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小朋友一样受到教育,和小朋友一样感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