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湘教版24份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湘教版24份附答案)》 共有 25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章末过关检测(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6·天水高一检测)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2题。‎ ‎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统一性 解析: 第1题,漫画反映的主题是植被破坏导致区域内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干,土地沙化严重。第2题,图中反映了植被破坏会引起降水减少、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问题,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 1.C 2.A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5题。‎ ‎3.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暖流 B.山脉迎风坡 C.大气环流 D.寒流 ‎4.⑤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5.自然带①→③→②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 第3题,①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第4题,⑤地是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5题,①→③→②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 3.D 4.B 5.B ‎(2016·资阳高一检测)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7.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 第6题,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都是热带草原带,但①是因海拔高形成的,⑤是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第7题,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6.A 7.C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沙尘暴频发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解析: 据图可知,由于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毁林开荒,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该地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含沙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8.D 9.B 读下列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10~11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0.比较②、③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相同),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③丰富 B.②图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③丰富 C.②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③高 D.③图所示区域的植被比②丰富 ‎11.d、b、a、c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第10题,③景观图中的植物为仙人球,一般分布在中纬度的干旱地区,②景观图中的针叶林分布在较高纬度的亚寒带,由此可排除A、B、D项。第11题,结合右图可以看出d、b、a、c的景观变化,直接反映了由低纬向高纬的变化,因此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0.C 11.D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读图回答12~13题。‎ ‎12.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 解析: 第12题,不同温度带的荒漠面积能反映该大陆的纬度信息和大陆面积大小,据此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是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大陆;非洲南部西海岸的热带荒漠的形成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第13题,亚洲的内陆地区由于深处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南美大陆中纬地区,由于西部高山的阻挡,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形成荒漠。‎ 答案: 12.B 13.D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 ‎15.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第14题,辽宁大连——“碧海蓝天”;内蒙古——“风吹草低见牛羊”;新疆——“黄沙滚滚”。第15题,从辽宁大连→内蒙古→新疆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4.B 15.D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6~17题。‎ ‎16.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7.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解析: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16题,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我国东北地区。第17题,同一植被分布纬度越低的海拔越高。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天然白桦林分布在纬度相对较高的东北地区,喇叭沟门纬度较低海拔较高,说明影响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答案: 16.C 17.D 下图为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上图所示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 A.①和丙 B.②和丁 C.③和甲 D.④和乙 ‎19.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地形 解析: ②和丁都是热带草原带。自然带③为热带荒漠带,在非洲南部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本格拉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影响。‎ 答案: 18.B 19.B 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20~21题。‎ ‎20.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1.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解析: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20题,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第21题,迎风坡降水条件较好,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出现的海拔较低;同一海拔,迎风坡更为湿润,植被生长情况较好,植株较为高大。‎ 答案: 20.A 21.D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 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 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 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 m ‎23.影响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温度 ②湿度 ③坡度 ④坡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2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纬地区的山地林线较高,尤以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较高,表明山地林线与气温、降水有关。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第2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森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故A项正确。‎ 答案: 22.C 23.A 读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24~25题。‎ ‎24.沿X、Y、Z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 ‎25.引起X、Y、Z三地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从西向东降水减少 B.从西向东降水增多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从西向东气温升高 D.从西向东海拔增加 解析: 结合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特点,X、Y、Z的自然景观变化依次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Z属于热带荒漠带。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从X到Y到Z降水量逐渐减少。‎ 答案: 24.B 25.A ‎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3分)‎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2分)‎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____。(2分)‎ ‎(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____。(2分)‎ 解析: 第(1)题,图中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为苔原带,B为亚寒带针叶林带,C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E为温带草原带,F为温带荒漠带,H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G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G和H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成因均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3)题,D→C→B→A的更替是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进行的,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热量。第(4)题,D→E→F的更替是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进行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水分。‎ 答案: (1)C、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G、H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 材料一 图1为云南省区域图,图2为云南省的地形构成图。‎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材料二 有独特的地理条件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丰富,然而人类对自然的索取难以做到节制,致使生态系统遭遇重创,也极大地改变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使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经长期积累后,原有的丛林景观就会逐步变为干热河谷景观(如下图)。‎ ‎(1)分析云南省植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8分)‎ ‎(2)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该省多干热河谷分布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分)‎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元江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解析: 第(1)题,影响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因素包括纬度、相对高度及相应的气候。第(2)题,干热河谷主要是背风坡形成的焚风效应。第(3)题,径流量减少,导致水量减少,携带泥沙减少,从而引起海水倒灌,进一步影响生物。‎ 答案: (1)北回归线穿过,地跨热带、亚热带;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西部有高大山脉,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气候类型多种多样等。‎ ‎(2)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一侧,焚风效应明显,气候干热。‎ ‎(3)径流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28.下图甲、乙分别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2分)‎ ‎(2)图甲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什么?(4分)‎ ‎(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述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和图例可以看出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图甲中由C至D植被是从东向西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水分是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第(3)题,比较甲、乙两图自然带的位置和范围的变化可得出答案。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答案: (1)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3)变化:位置上,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等。‎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 材料一 非洲自然带分布图。‎ ‎ 材料二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判断图中A、B、C、D自然带的名称。(4分)‎ ‎(2)从图中可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纬度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3分)‎ ‎(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自然带的分异规律。非洲自然带的分布大体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反映了陆地环境的由赤道到两极地城分异规律。从美国西海岸到美国东海岸,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时,沿途经过高山地区,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又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美国东海岸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A为热带雨林带、B为热带草原带、C为热带荒漠带、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赤道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3)垂直 在高山地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发生垂直变化 ‎(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