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湘教版24份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湘教版24份附答案)》 共有 25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章末过关检测(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13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 ‎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的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 A.A城 B.D城 C.E城 D.F城 解析: 由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图中显示,该地的煤炭、石油丰富,对其开发形成了D城和F城,A、C两地因独特的交通优势也形成了城市,E城附近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故矿产资源枯竭时,E城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 答案: 1.A 2.C 读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回答3~4题。‎ ‎3.图中公路有A、B两处弯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处合理,到大城市应该弯曲,增加运量 B.A处不合理,增加了道路长度,增加了支出 C.A处合理,公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D.B处不合理,到大城市应走环线,而不应只是弯曲 ‎4.若图中信息不变,聚落C的发展趋势是(  )‎ A.东北—西南延伸 B.东西延伸 C.南北延伸 D.团块状发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 第3题,A处穿过的等高线较多,走“之”字形可以减缓公路坡度;B处地势平坦,道路弯曲不仅增加了修路的支出,也增加了到大城市的时间。第4题,公路从聚落C穿过,所以聚落C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沿公路延伸。‎ 答案: 3.C 4.A 浙江宁波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读图完成5~6题。‎ ‎5.在四明山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  )‎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6.唐朝时宁波的行政中心从四明山麓的小溪(今鄞州鄞江镇)搬迁到了现在的三江口,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①河道运输 ②废水排放 ③水产加工 ④地形地势 ⑤水源丰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 第5题,山区公路呈“之”字形是为了降低坡度。第6题,三江口与小溪相比,地势更平坦,水源更充足,水运便利。‎ 答案: 5.A 6.D 河流对聚落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读我国古代某聚落位置示意图,回答7~8题。‎ ‎7.古代居民区选择在a处布局的原因是(  )‎ ‎①天然水面环绕,有利于军事防御 ②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形成肥沃土壤 ③河岸较陡,有利于修建港口,便于客货集散 ④水域较深,有利于轮船航行,便于居民出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面四幅图为沿a、b所在的河床横剖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位于河流的凸岸,b处位于河流的凹岸。凸岸有天然水面环绕,有利于军事防御;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形成肥沃土壤;地势平坦,便于农耕。第8题,当河流流经弯道时,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而底层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即表层水流由a岸流向b岸,底层的水流则由b岸流向a岸,形成弯道环流。‎ 答案: 7.A 8.D 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回答9~10题。‎ ‎9.中国从16世纪到20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 A.1470~1520年 B.1620~1720年 C.1840~1890年 D.1910~1950年 ‎10.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海拔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 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解析: 中国从16世纪到20世纪期间,大部分时间中国气温距平均为负值,1900年后为正值,说明20世纪气候处于温暖期。公元后挪威雪线海拔降低时期,中国气候相对变冷,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答案: 9.D 10.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于2013年11月22日在波兰的首都华沙落下帷幕。大会就全球气候变暖的援助基金等问题进行了谈判。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A.我国种植水稻的界限向南推移 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海南岛的面积将会变大 D.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会加剧 ‎12.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 C.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开发新能源,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 解析: 第1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半球农作物种植界线北移;内蒙古草原更加干旱,不会变成林地;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岛屿面积缩小;气候变暖使蒸发加剧,有可能使土地盐碱化更严重。第12题,防治全球气候变暖应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植树造林来吸收空气中已存在的二氧化碳,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的目的。‎ 答案: 11.D 12.C 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年等温线(℃)变化比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南方地区 D.东北地区 ‎14.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最可能是(  )‎ A.甜菜种植区域南移 B.小麦种植海拔降低 C.水稻种植北界北移 D.油菜开花期滞后 解析: 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变暖最为明显。第14题,气候变暖,甜菜种植将北移,小麦种植海拔升高,水稻种植北界北移,油菜开花期提前。‎ 答案: 13.D 14.C 读北半球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15~16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5.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的变化 B.距海远近的变化 C.气温的变化 D.降水量的变化 ‎16.近年来,与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由图可知,北半球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有向北扩展的趋势,反映了全球变暖这一背景;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频发强磁暴和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与之关系不大。‎ 答案: 15.C 16.C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读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有(  )‎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利用率过低 C.水污染严重 D.土壤盐碱化 ‎18.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小 C.灌溉用水量小 D.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解析: 第17题,读图可知,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偏高,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是图中所示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第18题,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是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 答案: 17.D 18.D 读我国两省(区)全年风速大于3 m/s小时数等值线图,完成19~20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9.随着温室效应和能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突出,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图中①②③④地最适宜兴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下列有关甲、乙两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两省(区)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数量的多少 B.两省(区)风能资源都很丰富,但风力较大的季节不同 C.N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于M河,年际变化小于M河 D.甲、乙两省(区)均有丰富的太阳能和天然气资源 解析: 第19题,②地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紧缺状况突出,而且②地地处沿海,风速大,最适宜兴建风力发电站。第20题,两省(区)风能资源都很丰富,新疆冬季风力较大,江苏夏季风力较大。‎ 答案: 19.B 20.B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21~22题。‎ ‎2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2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解析: 第21题,该类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高值中心位于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应该为干旱。第22题,甲为华北地区,主要是春旱,时间为3、4、5月;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为伏旱,时间为7、8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 21.A 22.B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23~25题。‎ ‎23.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  )‎ A.九省通衢 地上悬河 B.洞庭湖畔 赤壁战场 C.鱼米之乡 九曲回肠 D.黄金水道 险滩密布 ‎24.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 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 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 ‎25.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 ②大量采挖河沙 ③进行河道的截弯取直 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 ⑤建设防护林工程 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解析: 第23题,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荆江段有两大特征,一是该段为地上河,二是该段河道弯曲。荆江段位于长江中 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稠密,是鱼米之乡;该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险。第24题,地上河易决口是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原因,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第25题,大量采挖河沙易使河道堤防崩塌;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会使得河道水量增大,同时会影响该地的农业生产。‎ 答案: 23.C 24.B 25.D ‎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完成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12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曲类型是什么,并简述理由。(2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褶皱有两种形态,一是背斜,一是向斜,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从出露的岩层可判断是背斜。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村落沿河流分布,在河流流出山口形成的洪积扇,河谷地势低平,形成的洪积扇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第(3)题,山区的公路要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节省工程量。乙村到甲村,沿河谷修建,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工程量小,坡度小。‎ 答案: (1)背斜;中心岩层年代较老,两翼岩层年代较新。‎ ‎(2)①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③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 ‎(3)①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②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2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21世界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2分)‎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4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 (1)偏高 青海 ‎(2)①减少能源浪费;②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3)①北方降水少;②北方扬沙浮尘偏碱性,中和雨中酸性物质。‎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 ‎28.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达1 600万吨。下图所示三个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针对a图所示地区城市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跨流域调水和海水淡化等。其中目前比较可行的是________,简述选择该措施的理由。(6分)‎ ‎(2)b图所示地区城市群位于河流入海口,但仍有严重的缺水问题。试分析该地区城市缺水的主要原因。(2分)‎ ‎(3)c图所示地区经常出现“咸潮”,导致城市供水出现季节性短缺。根据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咸潮”出现的季节,并简要提出相应对策。(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4分)‎ 解析: 根据海陆轮廓判断三个地区,依次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第(1)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回答,一是分析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和海水淡化的劣势,二是从跨流域调水的优势去分析。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缺水是由于工农业发达、污染严重造成的水质性缺水。第(3)题,‎ 咸潮就是海水与河水的相互作用,只有在河水水量较小时,海水才能逆水而上,从而使盐度升高,而河水的水量与该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答案: (1)跨流域调水 开发地下水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海水淡化的经济效益较差(技术水平不够、成本高),所以选择跨流域调水为主要措施。‎ ‎(2)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密;水污染严重。‎ ‎(3)冬季。兴修水利储水,从其他地区调水,全流域统一调配,加强监测等。‎ ‎29.读我国某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河段降水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分析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2分)‎ ‎(2)请根据该地的降水资料分析该气候对图中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3分)‎ ‎(3)洪涝灾害是该河段突出的自然灾害。图中A、B、C、D标注出的河段中,洪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段是哪一段,并分析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该河段洪涝灾害?(5分)‎ ‎(4)如果用工程措施治理该河流的洪涝灾害,该工程应当建在A、B、C、D中的什么地点,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1)①流向自西向东;②支流多,南北对称分布;③流经平原地区的河道弯曲明显。‎ ‎(2)该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较长,年降水量较大。这种气候特征导致河流流量较大,水位变化较大,汛期长。‎ ‎(3)D。原因:①D处为平原区,地势低洼,易涝;②河道弯曲,泄洪不畅;③流域内夏季降水集中,时间长;④平原区一般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涝灾害时受损失更大。措施:D处上游建水库、加固D河段的堤坝、D河段裁弯取直等。‎ ‎(4)C。C地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可以控制上游的全部来水和来沙;工程修建后会形成巨大的水库,其中用于调节洪峰、拦蓄洪水的防洪库容大,可以有效控制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