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13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
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的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
A.A城 B.D城
C.E城 D.F城
解析: 由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图中显示,该地的煤炭、石油丰富,对煤炭、石油资源的开发形成了D城和F城,A、C两地因独特的交通优势也形成了城市,E城附近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故矿产资源枯竭时,E城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
答案: 1.A 2.C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反映了该地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4.引起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5.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解析: 第3题,气温越高,树木生长的速度越快,年轮越稀疏,反之越密集。图中树木年轮从中心向四周出现稀疏—密集—稀疏的交替变化,说明气候呈现温暖—寒冷—温暖的交替变化。第4题,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辐射也强,地面气温升高;反之,地面气温下降。A、D项只能导致气候变暖;黄赤交角的变化周期很长,可达4万年,对树木年轮的影响不大。第5题,M时期气候寒冷,最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海平面下降。
答案: 3.B 4.C 5.C
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回答6~7题。
6.中国从16世纪到20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
A.1470~1520年 B.1620~1720年
C.1840~1890年 D.1910~1950年
7.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海拔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
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解析: 中国从16世纪到20世纪期间,大部分时间中国气温距平为负值,1900年后为正值,说明20世纪气候处于温暖期。公元后挪威雪线海拔降低时期,中国气候相对变冷,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答案: 6.D 7.D
河流对聚落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读我国古代某聚落位置示意图,回答8~9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8.古代居民区选择在a处布局的原因是( )
①天然水面环绕,有利于军事防御 ②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形成肥沃土壤 ③河岸较陡,有利于修建港口,便于客货集散 ④水域较深,有利于轮船航行,便于居民出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面四幅图为沿a、b所在的河床横剖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位于河流的凸岸,b处位于河流的凹岸。凸岸有天然水面环绕,有利于军事防御;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形成肥沃土壤;地势平坦,便于农耕。第9题,当河流流经弯道时,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而底层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即表层水流由a岸流向b岸,底层的水流则由b岸流向a岸,形成弯道环流。
答案: 8.A 9.D
读图,回答10~11题。
10.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
A.雨带停滞 B.冬季风势力强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11.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的是夏季风的进退、锋面雨带及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属于重要知识点的考查,答案比较明确。
答案: 10.A 11.A
读北半球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12~13题。
12.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的变化 B.距海远近的变化
C.气温的变化 D.降水量的变化
13.近年来,与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由图可知,北半球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有向北扩展的趋势,反映了全球变暖这一背景;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频发强磁暴和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与之关系不大。
答案: 12.C 13.C
二、综合题(共48分)
14.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完成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24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皱类型是什么,并简述理由。(4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8分)
解析: 第(1)题,褶皱有两种形态,一是背斜,一是向斜,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从出露的岩层可判断是背斜。第(2)题,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和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第(3)题,山区的公路要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节省工程量。乙村到甲村,沿河谷修建,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工程量小,坡度小。
答案: (1)背斜;中心岩层年代较老,两翼岩层年代较新。
(2)①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③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
(3)①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②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15.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达1 600万吨。下图所示三个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针对a图所示地区城市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跨流域调水和海水淡化等。其中目前比较可行的是________,简述选择该措施的理由。(12分)
(2)b图所示地区城市群位于河流入海口,但仍有严重的缺水问题。试分析该地区城市缺水的主要原因。(4分)
(3)c图所示地区经常出现“咸潮”,导致城市供水出现季节性短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根据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咸潮”出现的季节,并简要提出相应对策。(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8分)
解析: 根据海陆轮廓判断三个地区,依次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第(1)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回答,一是分析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和海水淡化的劣势,二是从跨流域调水的优势去分析。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缺水是由于工农业发达、污染严重等造成的水质性缺水。第(3)题,咸潮就是海水与河水的相互作用,只有在河水水量较小时,海水才能逆水而上,从而使盐度升高,而河水的水量与该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答案: (1)跨流域调水 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海水淡化的经济效益较差(技术水平要求高、成本高),所以选择跨流域调水为主要措施。
(2)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密;水污染严重。
(3)冬季。兴修水利储水,从其他地区调水,全流域统一调配,加强监测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