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0 检验、鉴别、除杂、共存
【化学实验方案】23(2017·兰州中考)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
A.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B.验证甲烷中含有 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观察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C.鉴别化肥 KNO3 和 NH4Cl,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检验 NaOH 是否变质,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转化、制备】25(2017·扬州中考)某工厂以含有 FeSO4 和少量 H2SO4 的废水为原料制备
FeSO4•7H2O 的步骤如下:
①调节废水 pH;②过滤;③蒸发浓缩;④结晶池中结晶;⑤收集晶体,洗涤、干燥.
(1)调节废水 pH 时,适宜加入 a .(填序号)
a.Fe b.Cu c.Ca(OH)2
(2)实验室中,完成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烧杯 和 漏斗 ,过滤和蒸
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 引流 、 搅拌 .
(3)结晶池底部有一定坡度的主要目的是 便于收集晶体 .
(4)用冰水洗涤 FeSO4•7H2O 晶体的目的是 减少晶体因溶解而损失 .低温干燥的目的是
防止受热晶体失去结晶水 .
(5)结合如图,补充完整由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 FeSO4•4H2O 的实验方案:蒸发浓缩,
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
(1)a;
(2)烧杯; 漏斗; 引流; 搅拌.
(3)便于收集晶体.2
(4)减少晶体因溶解而损失. 防止受热晶体失去结晶水.
(5)结晶.
【化学实验方案】2(2017·湖州中考)利用厨房用品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测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
D.比较食用油与水的密度大小
【化学实验方案】10(2017·菏泽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
观察现象
C 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分别灼烧,闻气味
D 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解答】解:A、CO2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B、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反应物氧气
中只含有氧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能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
理.
C、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棉
线和羊毛线,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
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
验方案设计合理.3
故选:A.
【双选】18(2017·龙东地区中考)下列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 FeCl2 溶液中少量的
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鉴别固体 NH4NO3 和 NaCl 加适量水溶解,测液体温度变化
C 除去 CO2 中的少量 CO 点燃
D 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入集气瓶中
24(2017·河南中考)为了除去粗盐中 CaCl2、MgCl2、Na2SO4 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
作: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 BaCl2、NaOH、Na2CO3 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
蒸发、结晶。[提示:Mg(OH)2、BaSO4、BaCO3 难溶于水;微溶物不形成沉淀;Na2CO3 溶
液呈碱性]
(1)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______ 个。
(2)操作①、③、⑤要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⑤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操作③所得溶液中含有 NaOH。(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24.(1)六 (2)搅拌,使受热均匀(或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
(3)取③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 酚酞溶液,
若溶液变红色,则溶质中含有 NaOH。
【化学实验方案】12(2017·贵港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
A.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
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C.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4
D.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锌溶液中
15(2017·重庆中考 B 卷)下列相关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滴加酚酞
B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除去 KCl 固体中的 MnO2 溶解、过滤和蒸发
D 除去 NaCl 溶液中少量的
Na2CO3
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过滤
A.A B.B C.C D.D
【解答】解:A、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均能使酚酞溶液显无色,不能鉴
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B、氢气和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蒸气,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上均
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C、KCl 易溶于水,MnO2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
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D、Na2CO3 能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 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 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
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C.
12(2017·重庆中考 A 卷)实验方法多种多样.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灼热的 CuO 区别 CO 和 CO2
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
C.用 AgNO3 溶液鉴别食盐水和稀盐酸
D.用带火星的木条对氧气验满
【解答】解:A、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能还原氧化铜,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而二氧化碳不
和氧化铜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用灼热的 CuO 可区别 CO 和 CO2,故能达到目的;
B、实验室中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故能达到目的;5
C、硝酸银和食盐水、稀盐酸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达到目的;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能否复燃,用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故能达
到目的.
故选:C.
12(2017·雅安中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酚酞溶液可以一次性鉴别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物质 M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M 就是碱
C.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的氢氧化钡,滴入适量的稀硫酸
D.将 Zn 和 Ag 分别放入 CuSO4 溶液中,可以比较 Zn、Cu、Ag 的金属活动性
【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稀硫酸、氢氧化钙
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别显酸性、碱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不能出
现三种明显不同 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物质 M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M 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金属
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
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 Zn 和 Ag 分别放入 CuSO4 溶液中,Zn 与 CuSO4 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 Zn>
Cu;Ag 与 CuSO4 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
可以比较 Zn、Cu、Ag 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2017·南充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氧气中少量的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除去 NaCl 溶液中的 Na2CO3 加适量稀硫酸
C 鉴别①CuSO4 溶液 ②FeCl3 溶液 不加其它试剂,利用组内物质的颜6
③NaCl 溶液 ④NaOH 溶液 色和相互反应进行鉴别
D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的 BaCl2 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CO3 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
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FeCl3 溶液是黄色的,CuSO4 溶液是蓝色的,能与 FeCl3 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NaOH
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 NaCl 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
的.
D、硫酸能与适量的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
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1(2017·泸州中考)酸性锌锰干电池的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碳粉,二氧
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请回答:
(1)废电池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 碳粉 ;滤液中主
要的阴离子是 氯离子 ;
(2)欲从滤渣中得到较纯的二氧化锰,最简便的方法是 在空气中加热混合物 ,其原理
是 碳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故答案为:(1)碳粉;氯离子;(2)在空气中加热混合物;碳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
碳气体.
6(2017·德阳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 Fe、Cu 和 Ag 的金属活动性 将铁粉分别浸入 CuSO4 溶液和 AgNO3 溶
液7
B 除去 CO 中的少量 CO2 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
C 实验室制取 CO2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
D 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灼烧
A.A、 B.B、 C.C、 D.D、
【解答】解:A、将铁粉分别浸入 CuSO4 溶液和 AgNO3 溶液,铁 能与 AgNO3 反应置换出银,说
明了活动性铁>银,铁能与 CuSO4 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无法比较银和铜的
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CO2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 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再通过浓硫酸
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
的.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采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
目的.
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燃烧产生特殊气味,可
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4(2017·娄底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 NaCl 和 NH4NO3 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B 鉴别 NaOH 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 除去 ZnSO4 溶液中混有的少
量 CuSO4
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
后过滤
D 除去 K2SO4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KOH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解答】解:A、分别加少量水溶解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吸热的是硝酸铵,该选项
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该选项8
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加入足量的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铜得到硫酸锌
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时,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除去氢氧化钾的同时带
入新的杂质氯化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8(2017·孝感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
和硝酸银溶液中
B 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稀硫酸、澄清石灰
水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C 除去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
燥
D 检验露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
除杂、鉴别
(1)鉴别
(2017·南京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
可行的是( )9
A.FeCl2 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KCl 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C.CO 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NaCl 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解答】解:A、过量的铁粉能与 CuCl2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
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ClO3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
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
误.
C、CO2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
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MgCl2 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
至中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2017·扬州中考)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 CO2 和 N2
B.用水鉴别 NaOH 固体和 CaCO3 固体
C.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D.用 Na2CO3 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解答】解:A、CO2 和 N2 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
故选项错误.
B、NaOH 固体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液的温度升高,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以鉴别,
故选项正确.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
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
错误.
D、Na2CO3 溶液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均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10
(2017·襄阳中考)借助括号内的试剂,不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固体:铁粉 氧化铜 木炭粉 (稀硫酸)
B.固体:NaCl NaOH NH4NO3(水)
C.溶液:NaOH Ca(OH)2 盐酸 (CO2 气体)
D.溶液:KNO3 MgCl2 盐酸 (AgNO3 溶液)
【解答】解:A、稀盐酸能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
到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与木炭粉不反应,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故选项错误.
B、NaOH、NH4NO3 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降低,NaCl 溶于水温度
几乎无变化,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与 NaOH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与稀盐酸不反应,再
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变浑浊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澄清的是盐酸,无明显变化
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MgCl2、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KNO3 与 AgNO3 溶液不反应,不
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017·哈尔滨中考)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待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软水与硬水 蒸干观察 加肥皂水观察
B 磷矿粉与碳铵 观察颜色 闻气味
C 呼出气体与空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D 棉线与尼龙线 观察颜色 点燃后观察
(2017·海南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11
A.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 B.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
C.氮气与氧气——加澄清石灰水 D.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
(2017·玉林中考)下列各组稀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及其反应产物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KCl H2SO4 NaOH Ba(NO3)2 B. NaCl AgNO3 CaCl2 HNO3
C. CuSO4 NaCl KNO3 BaC12 D. NaCl HCl NaOH MgCl2
(2017·贵港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需要另加其他试剂才能区别的是( )
A.BaCl2、CuSO4、NaOH、NaCl B.Na2SO4、BaCl2、K2CO3、NaNO3
C.FeC13、Na0H、H2SO4、Ba(NO3)2 D.MgCl2、NaOH、HCl、Na2SO4
(2017·达州中考)下列各组溶液,不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HCl、BaCl2、NaCl
B.NaOH、FeCl3、HCl、HNO3
C.Na2CO3、NaCl、Na2SO4、Ba(OH)2
D.NaOH、Ba(NO3)2、NaCl、MgSO4
(2017·成都中考)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 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A.HCl B.KNO3 C.K2CO3 D.FeCl3
C 点拨: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鉴别为 Ca2+的特征反应,应用碳酸盐。
19(2017·邵阳中考)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
来的是( )
A.稀盐酸 B.二氧化碳 C.碳酸钙 D.石蕊溶液
【解答】解:A、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稀硫酸、氯
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12
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均不反应,不能鉴
别,故选项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
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紫色、红色,能出现三种明显
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017·株洲中考)只用一种试剂可以区分(NH4)2SO4、NH4Cl、K2SO4 三种无色溶液,这种试
剂是( )
A.AgNO3 溶液 B.Ba(OH)2 溶液 C.NaOH 溶液 D.盐酸
解:A、AgNO3 溶液与(NH4)2SO4、NH4Cl、K2SO4 三种无色溶液反应均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出
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Ba(OH)2 溶液与(NH4)2SO4 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水,与 NH4Cl
反应生成氯化钡、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水,与 K2SO4 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
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NaOH 溶液与(NH4)2SO4、NH4Cl 反应均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与 K2SO4 溶液不反应,
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盐酸与(NH4)2SO4、NH4Cl、K2SO4 三种无色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
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017·眉山中考)(5 分)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5%、10%、5% 的盐酸。选择
下列仪器和药品,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辨别出三瓶盐酸。
实验仪器:温度计、量筒、秒表、烧杯、试管、剪刀、镊子
药品:镁条
提示:镁条和盐酸反应速度很快,通过观察放出气泡的速度很难准确判断盐酸浓度的大
小。
(1)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的关键是控制三个变量:
①在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实验。13
②取相同质量的镁条。
③取 。
(3)你的方案是:
方案一:测定 。
方案—:测定 。
(1)Mg+2HCl====MgCl2+H2↑ (2)③相同体积的盐酸
(3)方案一:测定不同浓度盐酸和镁条反应所需时间
方案二:测定不同浓度盐酸和镁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温度
(2)除杂
(2017·长沙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Fe 粉(Cu) CuSO4 溶液
B NaCl (沙子)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Na2SO4 溶液(Na2CO3) 过量稀盐酸
D CO2(CO) 点燃
A.A B.B C.C D.D
【解答】解:A、Fe 粉能与 CuS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易溶于水,沙子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
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 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
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14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
方法错误.
故选:B.
9(庆阳中考)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足量) 操作方法
A CO(CO2)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的洗气瓶
B K2CO3(KCl)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
C FeSO4(CuSO4) 锌粉 加入锌粉并过滤
D Zn(Fe) 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过滤
A 点拨:A.CO 中的 CO2 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并除去,故正确。B.加入稀盐酸把原物质碳
酸钾除去了,故错误。C.加入锌粉,把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除去了,故错误。D.Zn 和 Fe 都
与稀硫酸反应,方法不正确,故错误。
(2017·天水中考)为了除去物质内的杂质,需选用适当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
A C(Fe) 盐酸
B CaCl2 溶液(HCl) Ba(OH)2 溶液
C CO2(CO) 碱石灰(CaO 和 NaOH 的混合物)
D NaOH 溶液[Ca(OH)2] K2CO3 溶液
A.A B.B C.C D.D
【解答】解:A、Fe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C 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
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HCl 能与 Ba(OH)2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不
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 能与 NaOH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 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15
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H)2 能与 K2CO3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
质氢氧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2017·遂宁中考)要出去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或方法
A CaO CaCO3 稀盐酸
B NaCl 溶液 MgCl2 适量 NaOH 溶液
C O2 水蒸气 浓硫酸
D Cu 粉 Fe 粉 磁铁吸引
(2017·眉山中考)下列除去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u 粉 Fe 粉 足量 CuSO4 溶液
B KNO3 溶液 NaCl 蒸发结晶、过滤
C CO2 气体 CO 点燃
D NaOH 溶液 Ca(OH)2 过量 CO2
(2017·广州中考)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
B H2(CO) 灼热 CuO 洗气
C NaCl(Na2SO4) 过量 BaCl2 溶液 过滤
D NaCl(Na2CO3) 足量稀盐酸 蒸发结晶
A.A B.B C.C D.D16
【解答】解:A、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 和 H2 均能与灼热 CuO 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 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
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SO4 能与过量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
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 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
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7(2017·达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CO2) 适量 O2 点燃
B NaCl 溶液(Na2CO3) 过 量 CaCl2 溶液 过滤
C KNO3 溶液(K2SO4 溶液) 适量 Ba(NO3)2 溶液 过滤
D FeCl2 溶液(CuCl2 溶液) 足量镁粉 过滤
(2017·鄂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与方法
A 烧碱溶液中混漫有少量熟石灰 适量碳酸钠溶液
B 硫酸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 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钾中混有少量二氧化锰 用足量水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D 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干燥
11.B
(2017·兰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17
A 氮气 氧气 木条,点燃
B 稀硫酸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钡溶液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D 氯酸钾 氯化钾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A.A B.B C.C D.D
【解答】解:A、木条与氧气在点燃条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
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
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能与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
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ClO3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且二氧化锰作
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
方法错误.
故选:C.
(2017· 扬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NaCl 溶液 CuCl2 NaOH 溶液 洗气
B MnO2 KCl 水 过滤
C CaCO3 CaO 稀盐酸 过滤
D CO2 HCl NaOH 溶液 洗气
A.A B.B C.C D.D
【解答】解:A、NaOH 溶液能与 CuCl2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应再进行过滤,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 易溶于水,MnO2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
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 和 CaCO3 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18
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2 和 HCl 气体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
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双选】(2017·绥化中考)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B KCl 溶液 KNO3 加入适量的 AgNO3 溶液,过滤
C FeSO4 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MnO2 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2017·齐齐哈尔中考)下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 铁粉 用磁铁吸引
B 二氧化碳 氯化氢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硫酸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硫酸
D 碳酸钙 氯化钙 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2017·哈尔滨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2 O2 伸入燃着的蜡烛
B CaCO3 CaO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NaCl MgCl2 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D K2CO3 K2SO4 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19
共存
(2017·菏泽中考)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 Na2CO3 H2SO4 B.CuSO4 KNO3 Na2SO4
C.BaCl2 NaOH Na2CO3 D.HCl Na2SO4 NaOH
B 点拨:A、因碳酸钠和硫酸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能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够
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因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故选项正确;
C、因氯化钡和碳酸钠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
选项错误;
D、因盐酸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
误;
故选:B.
(2017·玉林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
A. HCl NaNO3 K2SO4 Na2CO3 B. CuCl2 Na2SO4 KNO3 NaCl
C. NaOH K2CO3 NaCl Na2SO4 D. BaCl2 KNO3 CaC12
(2017·南京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Na+、Cl﹣、OH﹣ B.H+、K+、NO3﹣、SO42﹣
C.Na+、NH4+、NO3﹣、O H﹣ D.Ag+、Ba2+、NO3﹣、Cl﹣20
(2017·绥化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 Ca2+ CO32- SO42- B. H+ Cl- NO3- OH-
C.Na+ K+ Cl- NO3- D. Na+NH4+ NO3- OH-
(2017·安顺中考)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呈无色的离子组是( )
A. Na+、Fe3+、NO3-、Cl- B.Ba2+、NH4+、SO42-、OH-
C. Ag+、H+、Cl-、NO3- D.H+、Na+、NO3-、SO42-
(2017·郴州中考)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a2+ Na+ CO32﹣ Cl﹣ B.Na+ K+ OH﹣ Cl﹣
C.Cu2+ K+ Cl﹣ NO3﹣ D.H+ Na+ OH﹣ SO42﹣
【解答】解:A、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
确.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 Cu2+ 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
正确.
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