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易
中
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
1、2
3、4、5
俄国十月革命
6、8
7、9、10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1、12、13、
15、19
16、17、18
14、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近代欧洲,曾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他们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种种理想;他们还曾尝试说服有钱人掏钱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他们”中的一员是( )
A.圣西门 B.伏尔泰
C.黑格尔 D.马克思
解析:A 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尝试说服有钱人”,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可知“他们”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故A项正确。
2.“‘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20~30年代,是指社会批评家傅立叶和欧文的思想”。他们的思想( )
A.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B.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C.来源于欧洲工人运动的实践
D.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途径
解析:A 傅立叶、欧文是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的思想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社会主义制度做出了天才的设想,但从根本上来看,他们的思想并没有看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途径,因而具有空想性,答案为A。B、C两项指马克思主义理论,D项说法错误。
3.俄国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问: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据此可知,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是( )
A.生产力高度发展 B.武装暴动
C.无产阶级联合 D.欧洲一体化
解析:A 题目中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也就意味着他认为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故A项正确。
4.亚当·斯密在1859年发表的《道德情操论》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尝试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解析:B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与材料中“1859年”不相符,A项错误;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B项正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不属于“率先”,C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与材料信息“1859年”不相符,D项错误。
5.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表明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诞生的实际原因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
B.民族矛盾尖锐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C.工业革命与当时生产关系的矛盾
D.工业革命导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解析: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诞生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在外有普鲁士的侵略,内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屈膝投降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故B项正确。
6.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沙俄政府内务大臣玛克拉科夫就预言:“可能在新的战争结束之后俄国骚乱重起。”这主要是因为( )
A.垄断资产阶级掌控国家政权
B.自由主义思想在俄国影响深远
C.战争会加剧俄国经济和政治矛盾
D.军事失败必然引发俄国统治危机
解析:C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一场革命不可避免。故C项正确。
7.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解析:D 据材料“成为共和国”,可判断此次变动指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是历史的进步,因此,正确的答案为D项。二月革命后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手中,A项不正确;B项是十月革命的意义;C项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8.“列宁以上述的理论为依据,使他的党作好了1917年第二阶段革命的准备——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体现“上述理论”的文献是( )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解析:A 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阶段是二月革命,主要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第二阶段主要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四月提纲》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正确选项 为A。
9.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解析:D 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之武昌起义,在武昌起义影响下,全国十几个省份纷纷宣布独立;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之攻打冬宫,十月革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A项仅符合第一幅图片,俄国推翻专制王朝的是二月革命,辛亥革命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B、C三项错误。
10.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诞生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解析:D 材料描述的情景是人们在欢呼胜利,关键信息是“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这表明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与这一场景相关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1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价为“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次会议( )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
B.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
C.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解析:B 五四运动后中国才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二大时不可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提出了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井冈山的斗争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故C项错误;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D项错误。
12.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主要的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中共中央这一方针( )
A.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
B.推动了农村的土地革命
C.使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解析:A 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确定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的方针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土地革命、工作重心转移、苏维埃政权是1927年之后的事情,B、C、D三项错误。
13.国民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国共产党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指示( )
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
B.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C.影响到党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解析:C 根据材料“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可以看出苏联的指令实际上是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从短时间看苏联的指示确实有利于团结,但是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妥协并没有挽救国共两党的分裂,故D项错误。
14.关于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则材料最能说明( )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中国共产党没有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党内对中国革命斗争形式与道路存在严重分歧
D.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解析:C 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D两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关于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反映出党内对于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存在不同意见。故选C。
15.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
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解析:A 抓住材料“1935年10月”“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可知这次会议是指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A项正确;遵义会议时红军还没有粉碎国民党的“围剿”,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撤换“左”倾领导人,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故C项错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才意味着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故D项错误。
16.《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C 材料反映出该文发表时中国民族意识空前高涨,抗日战争爆发,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C项正确。
17.1937年9月,蒋介石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说:“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材料说明( )
A.各党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
D.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
解析:D 材料反映的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主张,不能体现出各党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希望和其他党派联合,一致抗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民党放弃党派差异,主张各党派一致抗战,体现的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导致国内各党派暂时消除了阶级差异和分歧,故D项 正确。
18.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
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
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解析:A 费正清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由一个战争的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后中国还经历了解放战争,因此B项错误;中国本身就是世界大国,只是在近代衰落,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不是一个偶然事件,故C项错误;日本侵华不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有利条件,故D项错误。
19.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解析:C 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和国内意义,故C项符合题意。
20.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国共产党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约有4~5个,1949年陡然增加到70个。这说明( )
A.中国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B.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C.中苏结成友好互助同盟 D.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解析:A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行将结束,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而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中国的战略地位获得极大提升,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非材料说明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的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弗里德里斯·恩格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8分)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8分)
(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4分)
解析:第(1)问,联系材料一中“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等作答。第(2)问,材料二、三反映了工人运动斗争的目标和方式发生了改变。第(3)问,主要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联系。
答案:(1)同:都看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4分)
异:恩格斯看到了圣西门等没有认识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斗争手段是捣毁机器;材料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自觉的阶段,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相结合。(8分)
(3)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北伐军誓词
材料二 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三 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
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
这路人是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
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
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
今番渡得黄河来,誓把敌人消灭净。
……
——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
(1)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取得的主要成果。(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意义。(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土匪军阀”“帝国主义”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信息可知广大农民不了解“苏维埃”的含义,这个名字本身是照搬苏俄模式的结果;第二小问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相关史实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展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军民要齐心”“全国都响应”等信息可知,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括回答。
答案:(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军阀。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6分)
(2)问题:照搬苏俄经验;没有充分发动农民。
解决: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8分)
(3)根本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
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