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一、选择题
1.[2018·滨州中考]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B)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2018·长沙中考]在研学中,一群学生看到几只鸟在水面游动,还会潜入水底,生物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绿头鸭。据此推测,绿头鸭的足具备下列哪种形态特征(B)
3.[2018·长沙中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4.[2017·赤峰中考]“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C)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5.[2017·威海中考]如图为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D)
A.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D.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6.[2017·孝感中考]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4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7.[2017·呼和浩特中考]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8.[2017·遂宁中考]对如图食物网的分析,错误的是(B)
A.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还需加入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在“农作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若大量捕捉蛇,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
D.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
9.[2018·湖州中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D)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10.[2018·长沙中考]“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
4
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诗中涉及到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B)
A.青虫→燕子 B.植物→青虫→燕子
C.青虫←燕子 D.植物←青虫←燕子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
B.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
C.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12.[2018·安徽中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0)》公布,我国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34984种,脊椎动物有6445种,真菌1万多种。这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中(A)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环境的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13.[2018·昆明中考]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某小组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步骤1:在上述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实验结果应取“步骤1、2”各重复组的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3)实验结果表明,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4)关爱生命,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或大自然)中。
4
14.[2016·莱芜中考]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图表示大气中CO2的来去路径,其中字母表示过程。请分析回答:
(1)从组成成分看,树与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是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实现该功能的结构基础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2)如图中,过程b3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实现的,是影响大气碳—氧平衡的因素之一。
(3)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如图中过程[c]燃烧日益加强,大气中的CO2含量逐年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越演越烈。
(4)据图分析,要长时间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过程a与过程b1、b2、b3、c中CO2流动量的关系是a≥b1+b2+b3+c,据此分析,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15.[2017·福建中考]《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如图所示)。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状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丧失。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中提及的动物所属类群特有的生殖方式是胎生。
(2)图中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是变差。
(3)保护濒危物种应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基因(遗传)多样性三个层面采取措施。
(4)“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5)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请举一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