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1-13讲随堂演练(共13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1-13讲随堂演练(共13套)》 共有 13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九讲 随堂演练 ‎1.(2017·聊城中考)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向‎20 ℃‎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50 g 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 ‎2.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的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3.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4.(2016·滨州中考)下列是小刚“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4 g、水‎46 g 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C.将称取的氢氧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小刚认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 ‎5.(2017·济宁邹城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20 ℃‎时,在‎10 g水中加入‎20 g甲可得到饱和溶液 C.‎20 ℃‎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D.若要将组成在M点的乙溶液转变为N点的乙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升温至‎50 ℃‎ ‎6.(2014·济宁中考)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M、N分别是‎50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上的点。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5‎ A.‎50 ℃‎时,M、N之间任一点表示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50 ℃‎时,其他条件不变,升温至‎60 ℃‎,M点向右平移,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C.50 ℃时,其他条件不变,降温至‎40 ℃‎,N点向右平移,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 D.‎50 ℃‎时,向两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M点不动,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 ‎7.(2017·济宁微山一模)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取等质量t‎2 ℃‎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t‎2 ℃‎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C.恢复至t‎2 ℃‎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t‎1 ℃‎,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8.(2015·济宁中考)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见下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 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 ‎9.(2017·临沂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10.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小 B.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C.‎4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 ℃‎时,将‎80 g甲物质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4∶5‎ ‎11.表一是氢氧化钙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表二是在‎20 ℃‎时,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一:‎ 温度/℃‎ ‎0‎ ‎10‎ ‎20‎ 溶解度/g ‎0.18‎ ‎0.17‎ ‎0.16‎ 表二:‎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A‎.20 ℃‎时,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10 ℃‎时,将‎0.17 g氢氧化钙溶于水中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 D.将质量相等的氢氧化钙加入不同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 ‎12.(2015·泰安中考节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 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二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 ‎ ‎ 。‎ ‎13.(2017·德州中考)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④溶剂的质量;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5‎ ‎(2)下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0‎ KNO3‎ ‎31.6‎ ‎63.9‎ ‎85.5‎ ‎①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 ‎②‎20 ℃‎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 ℃‎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 ℃‎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14.(2017·东营中考)我市东临渤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请思考下列问题:‎ ‎(1)已知东营盐场测得:①海水中含NaCl约为3.5%;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晒盐最好用 (填序号)作原料。‎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5‎ ‎ ‎ 参考答案 ‎ 1.D 2.B 3.B 4.A 5.C 6.B 7.D 8.C 9.D 10.A ‎11.A ‎12.温度 水、酒精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 ‎13.(1)③ (2)①硝酸钾 ②不饱和溶液 ‎14.(1)② (2)A (3)①33.3% ABCD ②AC ‎15.(1)c (2)b (3)不饱和 (4)A ‎16.(1)氢氧化钠 (2)大于 (3)酒精 出现浑浊 ‎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