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考情分析
命题点
考点
年份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角度
未考查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新中国建设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科技成就
2016
12(2)、
14(3)
非选择题
8
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改革开放、科技成就
1.对外开放
2.经济体制改革
法制建设
2017
11(3)
非选择题
4
法制建设重要性及成就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
2018
11(2)(3)
非选择题
7
科技强国
总结与预测
本讲内容为“小切口深分析”考点。本讲较多新增内容,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梦等内容,复习时请结合最新热点时政复习
思维导图
自主复习
15
自主复习八年级下册教材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第9课《对外开放》、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并完成下列基础练习。
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真理标准问题__的大讨论。这是一声深刻的__思想解放__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实践才是检验真理__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__思想__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经济建设__上来,实行__改革开放__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__党的历史__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我国__改革开放__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进入__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__的新时期。
3.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__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__,目的是为了__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早的尝试是在安徽__凤阳小岗村__。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_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__国家宏观调控__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4.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形成了“__经济特区__—__沿海开放城市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__—内地”的__全方位__、__多层次__、__宽领域__的对外开放格局。
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邓小平__。他的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__十五大__上。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__习近平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__科学发展观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6.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时间是__1964__年,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东方红一号__,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架载人飞船__神舟五号__。2008年,航天员__翟志刚__实现了太空行走。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农业科学家__袁隆平__。__屠呦呦__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2年,中国作家__莫言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知识梳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
1.背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内容:
(1)思想: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5
(二)拨乱反正
1.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二、经济体制改革(对内改革)
(一)农村(最早)
1.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发展乡镇企业。
2.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最早的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
4.形式: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5.意义: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1.开始时间:1984年。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主要内容: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加快步伐: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对外开放
1.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内容: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始,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城市。
3.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时间:2001年12月。
15
(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了挑战。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党的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党的十三大(1987年):
(1)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1992年方谈话:
(1)背景:针对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2)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
(3)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姓“资”姓“社”:①特区姓“社”不姓“资”;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既不姓“社”也不姓“资”。)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1)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中共十五大(1997年):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中国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南方谈话。)
(三)中共十六大
1.时间:2002年。
2.目标:(1)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中共十七大
15
1.时间:2007年。
2.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五)中共十八大
1.时间:2012年。
2.主题: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内容:①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②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六)中共十九大
1.时间:2017年。
2.主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内容: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五、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中国梦:
(1)时间:2012年。
(2)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途径: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4)具体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意义(地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3.新发展理念:
2015年《中
15
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4.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表现:①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②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③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3)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内在关系:“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五大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动力和保障,都促进了综合国力的增强,综合国力增强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是“四个全面”“五大新发展理念”、综合国力增强的总目标和旗帜。
六、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
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
2.导弹研制方面的成就: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
3.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
4.“两弹一星”的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5.航天技术的进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1)表现:①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②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③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④2008年,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并完成太空行走(翟志刚)。
(2)意义:我国的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6.农业: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于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7.医学: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文化:(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典题回顾
1.(2013宜宾中考)请仔细观察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D )
15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2.(2015宜宾中考)如表是1978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部分内容比较表。
1978年
宪法
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现阶段主要有两种: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列入总任务
1982年
宪法
增加:“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等内容删除
从比较可知,1982年宪法( C )
①注意纠正“左”倾思想错误 ②促进公有制向私
有制的全面转化 ③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④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6宜宾中考)在研究历史问题时,需要区分“原因”“现象”“认识”。请根据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在建国后科技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并填在空格中。
历史信息
信息分类
1999年我国第一艘飞船发射成功
( 现象 )
2005年初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1.11亿人
我国在科技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 认识 )
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15
制定《863计划纲要》
( 原因 )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4.(2018宜宾中考节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结合所学知识,将图示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在下列横线上。
A__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__
B__新文化运动__
C__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__
当堂检测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关于这场讨论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
①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②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④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2.如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C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3.一批外国友人要到被称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他们要参观的城市是( B )
A.上海 B.深圳 C.厦门 D.广州
4.“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 D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5
5.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B )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6.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B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道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7.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的政策重新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并在短时期内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建设成就。邓小平现代化道路的核心主题是( C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8.某学校准备举办“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科学技术成果展”,下列历史照片可以选用的是( D )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B.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15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先列的标志是( C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10.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B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11.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B )
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2.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D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藩篱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共同点有( D )
15
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 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D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5.某同学在研究“我国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时发现,我国国企改革最早选择四川的六家企业进行试点,然后推广到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再向全国推开。这一“试点”的中心环节是( A )
A.增强企业活力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实行产权改革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6.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 B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7.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 C )
A.举办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18.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D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9.习近平主席描绘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D )
A.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人民的梦
15
B.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共中央
C.中国梦只有依靠计划经济手段
D.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20.如表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市场化指数的变化统计。关于这些变化发生原因,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D )
年份
1979
1980
1983
1985
1988
1992
2003
指数
24.9%
30%
40%
50%
60%
63.2%
73.8%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21.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总方略的是( C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22.“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该思想体系指的是( D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3.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论坛中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据此,某校对“当今的开放和近代的开放”展开探究,以下学生的思考,你赞同( A )
A.“当今的开放”是在独立自主下的主动开放
B.“近代的开放”是在落后挨打下的主动开放
C.“当今的开放”是从长江流域开始
15
D.“近代的开放”是从黄河流域开始
24.与时俱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延绵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老公在读MBA,
儿子在看NBA,
内事不决问老婆,
外事不决问Google(网络搜索引擎之一)。”
网友语录
沿海开放示意图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摘自互联网
(1)图片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答:全面开放(或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或发展市场经济);进入信息时代(或外来文化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2)英国卫报曾有学者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扼要论证这一观点。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②会议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2001年中国加入WTO;③进入21世纪后,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改编自一位伟人纪念堂中的留言
15
(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裕的“伟大决策”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答: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2)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答: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或适应中国国情的道路)。
材料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
答:基本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现实意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26.组合题。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重要成果既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 )
B.1992年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
C.胡锦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
D.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
材料二 A:国家对经济特区实行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B:“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又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2)对比上述A、B两段文字,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答:材料A经济特区: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材料B“一带一路”:侧重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