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分项解析第一期(含解析共10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分项解析第一期(含解析共10套)》 共有 1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歌鉴赏 一、【2019届广东深圳罗湖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②。 ‎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翛 (xiāo) 然:形容无拘无束、超脱或自由自在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 B.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又可从“竹”和“雪”的描写中见出人物的品行节操。‎ C.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D.全诗写景优美,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目前,令人觉得美不胜收,极富感染力。‎ ‎15.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如何回忆胡居士的。‎ ‎【答案】‎ ‎14.A15.尾联借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回忆胡居士。尾联借用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如何回忆胡居士的”,然后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再结合上文来分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士的。“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意思是“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42‎ ‎,从注释来看,“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可见诗人是借用典故来回忆胡居士,以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手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考生从用典和想象两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 二、【2019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三11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春闺 明·陈子龙①‎ 满眼韶华,东风惯②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③。‎ ‎【注】①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②惯:照例。③“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之起句,“满眼韶华”,此时抒情主人公举目所见,是一片明媚春光。欲抑先扬,美好的被摧残,更能表达凄凉惆怅的情感。‎ B.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 C.下片的“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D.“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 ‎15.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案】14.C15.①词的上片描绘的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指大明江山大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情绪。②“只有花难护”,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无奈,也能令人感到作者在国家败亡之际无力回天的沉痛。③“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想到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胄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④“杜鹃啼”,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也可以令人联想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 42‎ 朝的系念,但在词的意脉上仍与上片紧密相连。词人在白天看到风雨摧残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联想到惨遭践踏的故国。“梦里相思”一句,为艳词中常语,然而此处用以表达爱国之情,却非常深刻而又贴切。“王孙”一辞,通常被理解为贵族子弟,这里的本意却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怜王孙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唯有少数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图反抗。此处作者对明代王孙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将复兴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可是梦醒之后,依然风雨如磐,落红成阵。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不得不发出“春无主”的哀叹。结二句进一步渲染出这种悲哀情绪,哭出了国家将亡的忧思。句中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这里说“泪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转化而来,则杜鹃悲鸣时流出血泪,洒在飘飏落花的风雨中,红雨满天,景象壮丽而又悲惨。‎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2019届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①‎ 42‎ 杜牧 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②。‎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③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注释:①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②一阳生:指冬至日。③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向是( )‎ A.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 B.第四句作者从对方落笔,遥想在京城的弟弟此时也惦念着自己。‎ C.第五句“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 D.作品感情深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 ‎15.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答案】14.B15.①“疑”字把作者客居江南的所闻所感与弟弟的京城生活情景关联起来,拓展了诗的意境;②“疑”字自然流露出作者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语浅情深,真切感人;③“疑”字回扣颔联的“忆”字,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 ‎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作者从对方落笔”错,第四句还是写自己思念弟弟,是从自己方落笔。故本题选B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中的炼字。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炼字题的方法:第一起,自然流露出作者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思念之情虽不明说,却尽在不言中,读来息发韵味无穷,形成虚实结合之境。结构上,“疑”字回扣颔联的“忆”字,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 ‎【点睛】炼字题是诗歌语言类题考查最常见的一种,它需要考生能够:1.正确判断所考之字在诗中的意思(考生可在原诗基础上通过“组词法”确定该字在诗中的意思)。2‎ 42‎ ‎.了解不同词性的字在诗中可能产生的表达效果,如:动词,使诗中所写内容表现更生动,更有动感,用词显得新颖,不落俗套;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准确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特别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叠词,舒缓语气,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营造特定意境等;数量词,准确具体表现所绘之物。3.辨明语言运用的手法。其考查形式主要为:请分析“”字的妙处。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的某联中的某字被认为是全诗的诗眼,你认为呢?为什么?你认为该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明原因。解题分析:此类题形式各异,但答题模式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题型如何,考生始终做到如下几点即可:(1)弄清该字的本义;(2)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4)指出该字的表达效果;(5)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2019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 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1.下列诗句当中的重点描述对象,和本诗中菊花的寓意相近的一项是 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B.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C.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闯《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D.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李商隐《流莺》)‎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五、【2019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 洞 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 君 山 雍 陶 42‎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 ‎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的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 C.两首诗都巧妙的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影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写的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点睛】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㈠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A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项,借景(物)抒情 ,C项,情景交融。㈡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㈢修辞手法:(1)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2)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3)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4)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A项,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项,语意双关。(5)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6)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7)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8)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9)反语,讽刺。(10)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如ABD三项都从描写入手,C选项从修辞入手。‎ 六、【2019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 元好问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42‎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 C.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14.这首词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13.B14.这首词以“叶”、“浮萍”、“杨柳”、“云”、“月”、“鸳鸯只影”等具体形象把“薄命”写得有形有色,十分感人。①用薄“叶”形容命薄,具体可感。②以“浮萍”作比,写其身如飘萍无根蒂,生活无定。③以“杨柳”作比,写其迎来送往,暗示其卑微的身世。④以“云”聚散无定、“月”盈亏变化,喻指生活的变化不定。⑤以“鸳鸯只影”写其不能与情侣欢聚,形单影只,孤独伶傳。这些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七、【2019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柳长句 杜牧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①庙里低含雨,宋玉②宅前斜带风。‎ 不嫌③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④相映红。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注)①巫娥,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②宋玉,战国楚国人,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志。③不嫌,一作“莫将”。④与桃花,一作“感杏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引兴托喻,借景抒情,写“落日”“流水”“春光”“柳树”,营造了令人伤感的氛围。‎ 42‎ B.颈联两句,色彩艳丽,“翠”和“红”是春天常见的颜色,突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 C.尾联借柳伤别,新春柳绿,在游宦的别离中抒发对家人的依依不舍,抒情真切、自然。‎ D.诗的前六句写景,写柳树的婀娜多姿,柳在榆荚、桃花映衬下的妖娆,景中融情。‎ ‎16.本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A16.①“含”“带”二字写柳因雨重而低垂,因风拂而斜飘,突出柳树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柳的喜爱。②“巫娥”“宋玉”用典,诗人以“巫娥”来象征自己美好高洁的情趣;诗人以宋玉自比,表达了虽怀才不遇、宦途失意而仍矢志不渝的操守。 ‎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八、【2019届河北辛集中学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②‎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42‎ 悬知寒食朝陵③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②西京:指洛阳。③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九、【2019届河北辛集中学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紧扣“雨”“暮”的主题。‎ B.“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出一个细雨笼罩的凄清沉重的场面。‎ C.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意境开阔渺远。‎ D.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14.诗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 42‎ ‎【答案】13.D14.①“迟”、“重”二字用意精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表现出离别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音韵美,是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 ‎③作者使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渲染出自己沉重的心境,帆的形象寄托作者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写照。‎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 ‎【点睛】题干已经点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要求“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分析时首先应准确理解句意,如该句意为“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然后再分析其所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该句“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景象,并为诗歌增添音韵美等;再分析该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依依不舍、离愁别绪。‎ 十、【2019届湖南湘东六校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42‎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暮雨中送别诗。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紧紧扣住了诗题中的“雨”“暮”二字。‎ B.首联对仗,“暮钟”对“微雨”,视听结合,从时空的角度渲染离别时细雨笼罩的凄清沉重。‎ C.颈联“深”“远”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氛围,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界迷蒙,极为邈远。‎ D.尾联中将沾襟的离别之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15.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 ‎【答案】14.D15.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迟”、“重”二字化动为静,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 振翅,表现出离别之时心情沉重,依依不舍之情。‎ ‎②寓情于景,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帆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 渲染出昏暗沉重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沉重的心境。‎ ‎③“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音韵美。‎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子的赏析能力,考生作答时,可以从语言、表达技巧、情感抒发等角度考虑。诗歌的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由此可见,这“迟”、“重”二字用意精深,化动为静,写出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的情形,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这景物描写来表现离别之时心情的沉重与不舍。同时,作者还用“漠漠”“冥冥”这两个叠词来渲染昏暗沉重的氛围,来烘托出自己沉重的心境。考生作答时,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赏析,并分点作答。‎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十一、【2019届江西高安中学高三上第四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古意(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① 海燕双栖玳瑁梁。‎ 42‎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②‎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卢家少妇”,名莫愁,是南朝民歌《河中之水歌》里的人物,后用作少妇的代称。② 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思妇的身世和处境,她寂然独居空闺,哪比得上双栖于梁上的燕子呢?这独居空闺的寂寞之情,兴起了全篇绵绵的愁思。‎ B.颈联前一句承上文征戍之意,后一句承上文忆辽阳之情。这一联写征夫音书断绝,生死难料,思妇长夜不眠,愁断人肠。‎ C.本诗既有“郁金堂”“燕双栖”的正面衬托,又有"木叶”落、"秋夜长"的反面衬托,多角 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 D.这首七言律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情致婉转,色彩富丽,音韵和谐,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15.本诗颔联中“九月寒砧催木叶,”一句,“木叶“一词是否能改为“落木”,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4.C15.不可以。‎ ‎1)二者所描写的外在形态不同:“木叶”是飘零的树叶,但是疏朗而绵密,树上还有叶子。“落木”则是叶子几乎要落尽的形态,更为疏朗空阔。‎ ‎2)二者所表现的意境不同:“木叶”是冷清凄凉(凄清萧瑟)的;“落木”则更为肃杀悲凉(萧条悲凉)。‎ ‎3)二者表达的情感不同:“木叶”更符合迢远而深情的思妇形象,用以表现女性思念丈夫的忧伤与深情更为贴切;“落木”则用于表达更为悲伤苍凉的情感。‎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郁金堂”“燕双栖”是反衬,用华丽居室和双飞燕子衬托女主人公的孤寂。“木叶落”“秋夜长”是景物正面衬托,冷清之景衬托冷清之情。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42‎ ‎【15题详解】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 十二、【2019届银川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4.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15.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4.C15.“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 ‎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 42‎ ‎【点睛】这是一道典型的炼字题,这种题的答题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诗句运用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十三、【2019届山东济南外国语高三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香冉冉泪涓涓”。由于环境恶劣。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难免要清泪涓涓。‎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诗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密,立意高迈。诗人有意识地避实就虚,不作平直语。‎ ‎15.清·吴郡评曰:“此虽咏野菊。细绎通篇词意,多寓言伤感。”试分析这一评价。‎ ‎【答案】14.B15.首联:点出野菊所处的环境:它的北面是苦竹园,而且还有椒坞在旁。竹的味道那么苦,椒的味道又那么辣,苦、辣之味包裹着菊花。由 42‎ 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不断洒落了。颔联:菊花毕竟是花中的强者,它是决不会甘于寂寞的,备受风霜困扰,如同寒雁羁栖,这已经是够可悲可叹的了,可它又怎么能够敛香隐迹,甘心与暮秋的寒蝉一样寂寞下去呢?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这首诗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密,立意高迈。诗人自己似乎很清楚。有意识地避实就虚,采用象征的手法。字面上除五、六两句外,明里句句写的是野菊,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在写自己句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野菊托根于辛苦之地,花发于西风落叶之时,倍受苦寒,这是诗人命运的生动写照。‎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十四、【2019届西安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词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上下阙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B.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村野春光得到充分展现,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C.“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香气氤氲,生机盎然,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D.下阕“远远围墙”‎ 42‎ 四句,视野由近放远。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人遐想。‎ ‎15.这首词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赏析。‎ ‎【答案】14.B15.①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②白描手法;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观中,营造—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 ‎ ‎③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最能代表春天,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本词描写春光时,百花、虫鸟,动静结合,交相映衬,渲染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从而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整首词通篇写景,寓情于景,描绘了“小园”—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回答本题时,应从动静结合、白描、寓情于景、色彩的选择、词语的准确生动等角度回答写景手法最后结合具体诗句分点作答即可。‎ 42‎ ‎【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对比。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主要从抒情的方式、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答。‎ 十五、【2019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半期考】阅读下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戏赠友人 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便坦承与诗结缘之深,表述词浅意深,化抽象的感受为具体,鲜明生动又通俗自然。‎ B.“笔砚”“吟咏”互文见义,皆指创作。诗人感慨虽坚持作诗,有时仍得“清冷”,没有灵感。‎ C.在诗人眼中友人亦有同等雅趣襟怀,所以他将自己每日苦吟的生活和对作诗的独到见解“书赠”之。‎ D.诗人曾说“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但本诗却可看出他依然勤于练笔,通过“渐修”追求真谛。‎ ‎15.本诗围绕“戏”展开,诗中的“戏”表现在哪里?‎ ‎【答案】14.B15.①手法上:比喻生动有趣,以汲水喻做诗,通俗幽默。只要“一日不作诗”,诗人就觉得思维变得迟钝,生活就少了乐趣,这种非疾患所致的心理感受,用水干土埋,毫无鲜活之气的“废井”作喻,是十分新颖、贴切的。‎ ‎②情感上:戏谑自己,暗含无奈与自嘲。诗人强调日日作诗,不可或缺,并非在炫耀自己趣高、诗才不俗,而是在表明自己癖深、苦炼之勤。对自己苦吟的积习难改、执迷不悟,也流露了些许无可奈何的自嘲调侃之意。‎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 42‎ ‎【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语言,B项鉴赏诗歌的手法及语言,C项鉴赏诗歌的内容及人物形象,D项是对诗歌内容及诗人形象的评价。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十六、【2019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半期考】阅读下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边庭落日 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①灞水东。一朝辞俎豆②,万里逐沙蓬。‎ 候月③恒持满,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积石④,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⑤。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③候月,《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④积石,山名。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⑤长虹,《史记·邹阳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1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用地名并举,且用了虚实结合的表达手法,使空间跨度极大。‎ B.“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将士们戍守边塞紧张丰富、警惕艰辛的边庭生活。‎ C.“精诚贯长虹”用荆轲刺秦白虹贯日这一典故,抒发了主人公戍守边关精诚为国的雄心壮志。‎ D.尾联直抒胸臆,为报答君王赐剑的恩情,将为国征战矢志不渝。全句气势磅礴,自信豪迈。‎ ‎17.全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42‎ ‎【答案】16.D17.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意象豪迈,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诗歌通过描绘“逐沙蓬”“恒持满”“屡凿空”等边塞沙场人物活动,展示人物不惧艰难,勇敢进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③在情感抒发上,“精诚贯长虹”“龙剑有雌雄”,借典抒怀,“斗志”、“精诚”“君恩”,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 ‎【点睛】第2‎ 42‎ 题考查对边塞诗的鉴赏,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这类诗歌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其主题思想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常用的意象有: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等,意境一般雄浑阔大,辽远深广等。 ‎ 十七、【2019届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15.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15.①对比。“莺啼燕语报新年”的汉苑和平宁静的春景与 “路几千”的遥远边关——“胡天”,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或者,春天枝头花团锦簇与女主人公“独眠”构成对比,突出了妇人的孤寂之感。‎ ‎②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③用典。尾联使用汉代窦宪大破匈奴,刻石而还的典故,表达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得胜而归的心情。‎ ‎④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或者,“笑独眠” ,枝上花团锦簇,好像在嘲笑独眠的女主人公,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之感。‎ ‎⑤诘问(疑问)。末句“何时”即“什么时候”,表达了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凯旋的急切心情。‎ 42‎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1)准确指出用 ‎【点睛】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十八、【2019届广州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尉佗楼 许浑 42‎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 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15.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4.B15.答案示例一:同意。①本诗以“登楼”为题,却不写所见之景,而是由楼及人,写尉佗接受委任、自立为王以避战乱以及后来接受诏封、促进汉朝统一等历史事件;②诗人抒怀却不依于所见,而是围绕历史事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尉佗的历史功绩,寄寓诗人的时局慨叹。‎ 答案示例二:不同意。①从标题看,许浑登的是尉佗楼,故不写登高所见之景,而是写与尉佗有关的历史事件,也属寻常。②从题材看,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写怀古,故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以抒己怀的常规思路展开,未见匠心。 ‎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翻译,理解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体裁特征、评价文章思想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首先就要读懂“有人认为”的意思,然后再明确自己的观点,依据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一般以登楼为题的诗歌,写作的思路是登高揽胜即景抒怀;其二,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按一般思路写,要求考生分析本诗算不算“匠心独运”。考生解答时可以同意此诗是“匠心独运”‎ 42‎ ‎,然后分析诗歌的写作思路,即不写所见之景,却由楼想到古人,想到历史事件,借历史事件来抒情,不同于寻常思路;考生也可以答不同意此诗是“匠心独运”,然后从诗歌的选材来确定此诗不是写景诗,而是怀古诗,而写古人和历史事件来抒情是怀古诗的常见思路,因此并不能算是“匠心独运”。无论考生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注意先表明观点再分析,注意自圆其说。‎ ‎【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一、二句内容,B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诗人情感,C项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语言,D项鉴赏诗句内容。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十九、【2019届广东肇庆高三第一次统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祭常山回小猎 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梁簿①,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①西梁簿:指晋将军谢艾,曾任西梁州主簿,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着力勾画狩猎队伍开向狩猎场的气派和场面,为下文的狩猎作铺垫。‎ B.颈联以“白云、青山、红叶”烘托诗人归来的风度神采,增强了诗情中的画意。‎ C.尾联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欲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境。‎ D.本诗与《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所显之志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答案】‎ ‎14.C15.①用词巧妙,极具表现力。作者连用一连串动词,“弄”“跑”“立”“掠”“飞”,使骄马、苍鹰的形象跃然纸上,动态十足。“弄”为拟人手法,写出马的灵性可爱。②画面感,很具画意。矫健的奔马腾跃在秋天劲风之中,鬃毛飘洒、马蹄立空扬尘,苍鹰擦地急速而过,以“掠地飞”的震撼姿态追捕逃兔,状物如在眼前,行肖神似,很具有画意。‎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 42‎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答题时既要指出特征,还要结合诗句分析。‎ 二十、【2019届河南开封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田家苦 章 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歌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①。‎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②;‎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 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注】①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②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农夫向问路的商人陈诉田家之苦写起,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 B.用乌龟占卜,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无奈无助 C.诗歌通过对农商苦乐的深层对比,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 D.诗人以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 ‎15.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C15.第一问:①麦子丰收,田家遭受贱价之苦;②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 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反映出无论丰歉,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 ‎【解析】‎ ‎【14题详解】‎ 4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十一、【2019届河南南阳高三上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赏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42‎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 ‎15.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4.D15.两个字是“独”“空”。 “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意合即可) ‎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一个“空”字透露出来的不是消极、悲观、失望之情,而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情逸致。可谓“空”字不空、词“空”意丰。‎ 二十二、【2019届河南郑州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42‎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 ‎14.B15.①写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 ③反衬(或“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 ④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 ⑤前后呼应(或“与尾句呼应”“结构缜密”)。颈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⑥用词精当(或“精于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遣词造句、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意象的选取等角度分析,此题“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句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从写景的角度看是“视听结合”从抒情方式的角度是“借景抒情”;从意象选取看,“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从结构看,前后呼应,紧扣标题,还可从炼字的角度分析。‎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二十三、【2019届湖南郴州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42‎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苹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B.颈联用“有道”和“无情”明写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C.尾联描写的一幅荒村日暮图,止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 D.诗中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 ‎15.简析颔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 ‎14.D1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通过写寒林日斜之时,秋草寥落,诗人独自在此寻找当年留下的痕迹,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 ‎【解析】‎ ‎【14题详解】‎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颔联的艺术手法,可从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先描绘景物特征,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明确情感。‎ 42‎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二十四、【2019届湖南株洲高三上统一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宿州上元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①,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注】 ①“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典。②“白云乡”,《庄子》:“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骑试春游”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便争相 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 B.“小雨如酥落便收”中的“收”,写春雨绵软细微,洒在干涸的土地上,即刻就吸收尽净,用字极为传神。‎ C.“飞火乱星球”写想象之景,烟花腾空而起,如同团团星球迭相灿烂进发,“乱” 字透出目不暇接的热闹。‎ D.“浅黛横波翠欲流”写眼见之景,山如着了一抹淡青色画眉,春水荡漾,山水青翠 ‎1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雨中春游的欣喜之情;②厌倦仕途的归隐之情;③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④遭遇朝廷冷落的伤感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想象之景”错误,是作者在上元佳节所见实景。“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进发的团团星球。一个“乱”字,点出星火灿烂、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 42‎ 二十五、【2019届山东德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抒情主人公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C.“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念远怀人,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 ‎15.“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A15.①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写出了不能与思念中的故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之情。②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写出了诗人盼友归来,却又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 42‎ ‎【点睛】诗词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词意思、诗词的思想主旨、诗词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词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词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词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十六、【2019届四川达州高三第一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 张籍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注】①弊:同“敝”:破旧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 B.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 42‎ D.本诗第七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 ‎15.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 ‎【答案】14.D15.(1)表达了“湘东行人”淹留他乡的羁旅之愁。“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之久,归家不得的乡愁;(2)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弊裘羸马”“饥寒”等写出游子窘境,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 ‎(3)抒发了“湘东行人”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龙蟠泥中”喻指“湘东行人”时运不济,“不能生彼升天翼”则表达了“湘东行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境遇的愤懑。‎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错误,第七句是将壮士喻为身陷泥中蟠龙。故本题选D项。 ‎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二十七、【2019届安徽黄山高三11月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裴舍人故居 刘长卿 42‎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天黄叶空庭图。在一个萧瑟寒冷的秋天,诗人经过故人的旧居,这里已人去楼空,诗人独自掩上院门,看到黄叶纷纷飘落,铺满了冷清的庭院。‎ B.“篱花犹及重阳发”写出了虽然故人不在,但是篱下的菊花仍然在重阳时节绽放,寄寓着友人高洁的情操。‎ C.“邻笛那堪落日听”用向秀《思旧赋》之典,写诗人徘徊在故人旧居庭院里,正当落日时分,听到邻家传来笛声,更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秋来芳草自为萤”句中“萤”指萤火虫,多于夏季就水草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化为虫,古人因此误认为萤是由腐草化来的,故在写到幽冷凄清的氛围时常写到“萤”这一意象,用以烘托诗人孤寂凄苦的感受。‎ ‎15.简析颔联“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案】14.B15.①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友人身后家属无处可归的怜悯之情。②诗人不知友人葬于何处,无法亲自到坟前拜祭;只知友人离世之后,众多家人生活困窘、漂泊流离,犹如那水上无根的浮萍。‎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友人的哀悼之情;后一句写友人死后他的家人的生活状况,表达出对友人家人的同情和怜悯之意。‎ ‎【点睛】第2小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 42‎ 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二十八、【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②,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1098年)迁戎州。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②石泓:砚台的别称。③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秋兔毫制成的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胸次不能平,吐出岁峥嵘,既是黄斌老画竹时的感受,也是作者黄庭坚痛内心的直实再现。‎ B.“公与此君俱忘形”是指黄斌老和横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挺直的竹子变成偃蹇。‎ C.本诗作者用黄斌老所画横竹的韵,既写出了黄斌老的画技高超,也写出了其性格的倔强不屈。‎ D.诗的前两联侧重于借画竹表达人物的品质特征,后两联主要咏叹的是黄斌老画技的高超。‎ ‎1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14.B15.①愤懑,对自己被贬官的抑郁不平、愤懑之情;②倔强不屈,借竹子的不屈来表达自己倔强不屈的特怀;③赞赏,对黄斌老的绘画技巧的赞赏。‎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 42‎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十九、【2019届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初雨后寻愚溪 柳宗元 悠您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国所欲。‎ 幸此息营营,嘯歌静炎煥。‎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时期。②燠(yu):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标题: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小溪旁,沿着曲折的溪岸而行。‎ B.额联将“寻愚溪”途中所见的最物描写与诗人的动作描写结合起来,饶有情趣。‎ C.颈联是诗人的自我反省,表达了矛盾的心情:在追求功名与忍受寂寞之间挣扎。‎ D.诗歌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言志,展现了诗人被贬永州时期的内心世界。‎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意为:我有幸来到这里,平息了奔走钻营之心;长啸高歌,觉得炎热的天气也缓解了许多。②表达了诗人虽遭贬谪但依然积极乐观,恬然自适,不再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不再为日后的前程而困扰的超脱旷达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表达了矛盾的心情:在追求功名与忍受寂寞之间挣扎”不正确。诗人舍弃“沉吟”而选择“寂寞”,即以前常为功名而沉吟不已,白白地浪费了许多光阴;但为了实现远大抱负和理想,宁愿忍受寂寞。故选C项。 ‎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侧重于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理解,作答时 42‎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十、【2019届甘肃民乐一中、张掖二中高三上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平甫①金山②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③。‎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①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②指镇江的金山寺。③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起笔横空而来,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营造了宏阔的画面。‎ B.第二句视线拉近,描写眼前景物,以“沙岸”与“西兴”相比,大大丰富了诗意。‎ C.第三、四句写夜色中金山的所见所闻,作者在描写中极力表现了市井夜景的凄凉。‎ D.前六句诗,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由黄昏到初夜再到深夜的过程,章法井然有序。‎ ‎15.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C15.(1)视听结合。颔联前句写悠扬的笛声,是写听觉;后句写闪烁的灯光,是写视觉。有声有色,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2)巧用比喻或动静结合。颈联“金破碎”写出松林间斑驳的月光,“雪崩腾”则写江间白浪腾涌,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高旷明丽的山月江水图。‎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 42‎ ‎【点睛】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有以下方面: ‎ 时间--早晚、四季。 ‎ 视角--远观、近看、仰望、俯瞰、平视.。‎ 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 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等.。‎ 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形声色。‎ 三十一、【2019届湖北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洪与权 王令 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 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 旧说王候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 ‎【注】洪与权:作者之友。王令:出身贫困,以教书为生,卒年仅28岁,其才华志向颇得王安石赞赏。剑气:“宝剑之气,上彻于天耳!”(《晋书·张华传》)耕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大道:指“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的心志。奇遇:机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始两句写男儿气概冲天,胸锁日月,入笔挺劲洒落,振响入云。‎ B.颔联借用痴虎和卧龙的比喻,既是勉励友人,也是借以表达自己的心志。‎ C.诗人对陈涉持不赞同的态度,对这些在野之人发愤一时以追求富贵颇有微词。‎ D.本诗主要运用了用典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全诗意气高昂,感情强烈。‎ ‎15.这首诗歌蕴含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 ‎【答案】14.C15‎ 42‎ ‎.青年应当豪气冲天,胸襟磊落。首联写男儿的气概要像龙剑那样腾光于高寒的暮空,心胸要像日月一样光明无尘。青年要力求振奋,渴求用世。颔联写青年不要像痴虎那样自藏牙爪,要做乘风雷而起的卧龙。青年身处穷困仍要胸怀大志。由颈联可见王侯将相并非世代相传,力耕的佣T也能求取富贵。青年遇到时机就要积极争取为世所用,但不能丧失道义,行事龌龊。从尾联可见诗人虽然有积极用世的心志,但对于不义而取得富贵的龌龊行径是不齿的。 ‎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 ‎【点睛】第2小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十二、【2019届江西吉安高三上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芭蕉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42‎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B.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15.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实则大相径庭。试结合诗句作比较鉴赏。‎ ‎【答案】14.B15.①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最后着一“怨”字,衬托出相思的愁苦。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的情形,着“嗔”字,实则表现作者心中之喜。②“怨”字属于直接抒情,正面抒情:“嗔”字属于间接抒情,侧面烘托,手法曲折幽邃。③“怨”字直接映照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嗔”字则从反面折射出作者真实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炼字能力,答题时基本思路是:如果该词含义特别,则要单独解释一下;然后考虑其中是否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如有则点出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果没有,则把该词放在句中解释内容,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是否生动形象表现了某人某事某物某现象的特点,是否能烘托某种气氛,是否能传情达意。本题要求从表达情感和艺术效果角度对两诗尾句的中”怨”“嗔”字进行赏析。郑诗尾句“却教风雨怨秋声”,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怨”字直接抒情,而且怨情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杜诗尾句“客至从嗔不出迎”意思是客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他们。“嗔”字曲折委婉写出诗人对新笋的爱护之情,这种情感是侧面表现出来的。‎ 三十三、【2019届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42‎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注】此篇当为悼亡之作。诗人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在诗人作此诗的几年前王氏遽尔病逝。‎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诗起笔背离题意,写“不曾愁”,最后写“悔”,表现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 B.王诗写少妇蓦然触见“陌头杨柳色”而幡然醒悟,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 C.李诗开篇把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刻骨思念有关。‎ D.李诗与其《无题》诗“春蚕”“蜡炬”两个比喻句所含情意相类似,比王诗更显沉痛。‎ ‎15.有人说古典诗词“教你如何优雅地说‘我想你”’。请从抒情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 ‎【答案】14.B15.王诗触景生情。“忽见”句所引起的联想、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不曾愁”大相径庭,“忽见”二字看似突兀,实则是不经意地蓦然瞥见“陌头杨柳”,勾起她对“夫婿”的深切思念,于是后悔当年让他博取功名而致千里相隔。‎ 李诗婉曲见情。“深知身在情长在”已将前面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诗境,最后却转以婉曲(通感)作结(以景结情),怅望“水声”,反映J’他对亡者深刻怀念的怅恨茫然,也似乎传递出逝者如斯的叹息。‎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分析有误。少妇不经意地流目瞩望,“忽见”陌头杨柳,马上想起相隔千里的夫婿.甚至“悔教夫婿觅封侯”,旨在表现对夫婿的思念,体现了“闺怨”的题意。故选B项。‎ ‎【1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本题明确要求从抒情的角度分析赏析两首诗中三、四句。‎ 42‎ ‎【点睛】解答此类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赏析能力题,涉及到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三十四、【2019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11月模块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诚堪死②,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且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B.诗中的“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14.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答案】13.B14.(1)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韧。(2)①比喻。把弈棋者的心比作“蛛丝”,足见其心思之细;②用典。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心无旁骛;③对比。用只剩一眼的危急情形和弈棋者的努力构成对比,突出弈棋者坚韧。作者通过上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解析】‎ ‎【13题详解】‎ 4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A项,“而且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说法错误,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C项,“已经”错,诗歌是说“尚可持”,即希望局势还能挽回;D项,“表明了作者……的不满”说法错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意在反衬人们下棋的专注,连时间都忘了。故选B。 ‎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4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