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分项解析第一期(含解析共10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分项解析第一期(含解析共10套)》 共有 1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阅读 一、【2019届广东深圳罗湖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卿终当坐此!”大业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九月,舟师叩夷陵,铣①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谕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帝将伐辽,召靖入,谓曰:“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亦有意乎?”对曰:“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铣:萧铣隋末起兵,自称梁王,次年称帝,后兵败降唐,被杀于长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B.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C.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D.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床,文中指坐具;文中和“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中“床”的意思相同。‎ B.大业是隋炀帝年号;君主时代帝王以年号纪年,中国古代所有帝王皆有年号。‎ C.第,原指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后来上等房屋也通称为“第”。‎ D.诸侯或有爵位的官死去称“薨”,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或封王贵族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志向远大,学深多才。他渴望建功立业取富贵;韩擒虎非常认可他的军事才能;牛弘、杨素都很欣赏他的政治才华。‎ 52‎ B.李靖审时度势,懂得机变。秘密告发李渊失败后,面对将被李渊处斩的处境,又能以理相争;李世民求情得释,后被重用。‎ C.李靖精通兵法,擅长谋略。在夷陵之战中,统帅李孝恭急于集结兵马出击,李靖认为应等对方将士锐气衰竭后才可以进攻。‎ D.李靖年老病苦,不忘报国。皇帝想要派他攻打高丽,前去征求他的意见,他向皇帝表达了带病征战的决心,令皇帝感动不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 ‎(2)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 ‎【答案】10.A11.B12.D ‎ ‎13.(1)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想要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 ‎(2) 自古以来富贵了但是知道节制的人很少,他们那些人即使生病了劳累了,还是致力于进上之务。‎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中国古代所有帝王皆有年号”错误,年号应该是从汉武帝开始。故选B项。‎ ‎【12题详解】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皇帝……前去征求”错误,文中说的是“帝将伐辽,召靖入,谓曰:‘‎ 52‎ 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亦有意乎’”,意思是“皇帝想要攻打辽这个地方,召李靖进去,和他说:‘你在北面打败了突厥,在西面平定了吐谷浑,现在只有高丽没有臣服,你还有意出征吗’”,是召李靖来询问,并非是前去征求。故选D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52‎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容貌魁梧俊秀,精通典籍文史,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博取富贵,哪至于去做寻章摘句的儒生?”他的舅舅是韩擒虎每当和李靖谈论兵法,赞叹着说:“可以和他谈论孙子、吴起兵法的,不是这个人还有谁呢?”开始的时候在隋朝做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到他说:“这是辅佐天子的人才啊!”左仆射杨素摸着他的座椅对李靖说:“你最终应该坐到这里!”大业末期,在隋朝担任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江都,向朝廷报告事变,路过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想要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秦王(李世民)也替他求情(不要杀他),于是高祖就放了他。秦王作用他作“三卫”一职,他跟从秦王平定王世充,因为军功授予开府一职。九月,军队攻打到了夷陵,萧铣的将领文士弘带领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唐军统帅赵郡王李孝恭(李渊 的堂侄)要攻打萧铣,李靖说:“不可,文士弘是员猛将,下面带的都是勇敢的士兵。现在刚失掉荆门一带,集中全部的精锐部队来抵抗我军,像这样的来解救失败的军队,不可抵挡。应该先驻扎在长江南岸,等到他们的士气衰退 的时候才能攻打他们。”李孝恭不听从,留下李靖守营盘,自己带兵去和萧铣作战,大败返回。李靖每次上朝参议政事都是很恭顺的样子,好像不会说话一样,以沉稳忠厚著称。当时皇上派遣使者巡查国内十六道的民风习俗,让李靖担任畿内道大使,正好碰上李靖生了脚病,就向皇上请求离职退休。皇上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传旨说:“自古以来富贵了但是知道节制的人很少,他们那些人即使生病了劳累了,还是致力于进上之务。”皇帝想要攻打辽这个地方,召李靖进去,和他说:“你在北面打败了突厥,在西面平定了吐谷浑,现在只有高丽没有臣服,你还有意出征吗?”李靖回答说:“我过去凭借皇上的天威能够取得微小的成绩,现在有病而且身体衰弱,陛下如果不嫌弃,我的病就将痊愈了(我可以上阵作战了)。”皇帝怜悯他年老,最终没有答应让他去。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疾病加重,皇帝亲自前往他的宅第看望,流下眼泪说:“你是我平生的故人,对国家有功劳。现在病成这样,我为你很担忧啊。”李靖去世,享年七十九岁,皇上追封为司徒、并州都督,赐 予班剑、羽葆、鼓吹这些葬礼上的仪式用具,让他陪葬在昭陵,谥号景武。 ‎ 二、【2019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三11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也。子盖解褐武兴王行参军,出为慎县令。炀帝即位,征还京师,转凉州刺史。子盖言于帝曰:“臣一居岭表 52‎ ‎,十载于兹,犬马之情,不胜恋恋。愿趋走阙庭,万死无恨。”帝赐物三百段,慰谕遣之。授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以善政闻。大业三年入朝,帝引之内殿,特蒙褒美。乃下诏曰:“设官之道,必在用贤,安人之术,莫如善政。子盖干局通敏,操履清洁,课最之首。凡厥在位,莫匪王臣,若能人思奉职,各展其效,朕将冕旒垂拱,何忧不治哉!”于是进位金紫光禄大夫,赐物千段。五年,车驾西巡,将入吐谷浑。子盖以彼多鄣气,献青木香以御雾露。及帝还,谓之曰:“人道公清,定如此不?”子盖谢曰:“臣安敢言清,止是小心不敢纳贿耳。”子盖又自陈曰:“臣自南裔,即适西垂,常为外臣,未居内职。不得陪属车,奉丹陛,溘死边城,没有遗恨。惟陛下察之。”帝曰:“公侍朕则一人而已,委以西方则万人之敌,宜识此心。”辽东之役,征摄左武卫将军,出长岑道。后以宿卫不行。其年帝还东都,以子盖为涿郡留守。九年,车驾复幸辽东,命子盖为东都留守。属杨玄感作逆,来逼王城,子盖遣河南赞治裴弘策逆击之,返为所败,遂斩弘策以徇。国子祭酒杨汪小有不恭,子盖又将斩之。汪拜谢,顿首流血,久乃释免。于是三军莫不战栗,将吏无敢仰视。从驾还东都。时绛郡贼敬槃陀、柴保昌等阻兵数万,汾、晋苦之。诏令子盖进讨。于时人物殷阜,子盖善恶无所分别,汾水之北,村坞尽焚之。百姓大骇,相率为盗。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拥数万之众,经年不能破贼,有诏征还。又将兵击宜阳贼,以疾停,卒于京第, 时年七十有二。上悲伤者久之顾谓黄门侍郎裴矩曰子盖临终有何语矩对曰子盖病笃深恨雁门之耻 帝闻而叹息,令百官就吊,谥曰景。 ‎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八·樊子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悲伤者久之/顾谓黄门侍郎裴矩曰/子盖临终有何语矩/对曰/子盖病/笃深恨雁门之耻/‎ B.上悲伤者久之/顾谓黄门侍郎裴矩曰/子盖临终有何语矩/对曰/子盖病笃/深恨雁门之耻/‎ C.上悲伤者久之/顾谓黄门侍郎裴矩曰/子盖临终有何语/矩对曰/子盖病笃/深恨雁门之耻/‎ D.上悲伤者久之/顾谓黄门侍郎裴矩曰/子盖临终有何语/矩对曰/子盖病/笃深恨雁门之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褐”指褐色衣服,是古时贫贱、卑贱的人穿着的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B.岭表,“表”的意思是外部,“岭表”一词,地理上指五岭以外的地方,特指岭南,在今广东省一带。‎ C.冕旒,“冕”礼帽;“旒”礼帽前后端垂下的玉串儿。古代帝王的礼冠前后有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 D.丹陛,古时宫殿前的台阶多饰红色,故名“丹陛”。一般只有皇帝与有一定地位的人才可以从丹陛两侧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子盖加官封爵,入京受赏。庐江人樊子盖曾任武兴王行参军,后来被杨广调回京师,带到殿内,杨广夸赞他德高品优,考核第一。‎ B.樊子盖随帝西巡,表明忠心。隋炀帝西巡,将要前往吐谷浑,樊子盖献青香木防瘴气,又自陈说衷心,皇帝也表达了自己用人的用意。‎ C.樊子盖身任要职,杀人树威。樊子盖平叛杨玄感,派出迎击的裴弘策战败,被樊子盖处死示众;又要杀死不恭敬的杨汪,树立威信。‎ 52‎ D.樊子盖绛郡讨贼,残害百姓。绛郡敬槃陀、柴保昌率兵造反,隋炀帝诏令樊子盖讨伐,樊子盖不分好坏,烧毁村落,活埋被逼为盗的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帝还,谓之曰:“人道公清,定如此不?”子盖谢曰:“臣安敢言清,止是小心不敢纳贿耳。”‎ ‎(2)汪拜谢,顿首流血,久乃释免。于是三军莫不战栗,将吏无敢仰视。‎ ‎【答案】10.C11.A12.A ‎ ‎13.(1)等到皇帝回京,对子盖说:“别人说你清廉,一定是这样的吗?”子盖回答说:“我哪里敢说自己是清廉的呢,只是小心谨慎不敢收贿罢了。”‎ ‎(2)杨汪跪倒谢罪,叩头到流血不止,才被免罪释放。于是军中没有人不害怕的,将吏没有人敢抬头看他。‎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A项,“后来被杨广调回京师,带到殿内,杨广夸赞他德高品优,考核第一”错误,原文“大业三年入朝,帝引之内殿,……课最之首”,选项时间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及:等到;安:哪里;耳:罢了;谢:谢罪;才:乃。‎ 52‎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三、【2019届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②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范滂传》,有删改)‎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国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B.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C.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D.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任职的“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 B.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C.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心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也借指官爵。‎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滂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弹劾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余人,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表示如存私心,检举失实,甘愿受死。‎ B.范滂遭受诬陷,投案自首。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诏缉捕他。督邮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之出逃,范滂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52‎ C.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外甥李颂为同乡人所不齿,范滂在任命他做小官的问题上坚决不通融,即便是举荐他的宗资也无可奈何。‎ D.范滂慷慨赴难,重情孝母。他决定以死平息灾祸,但也难以割舍母亲的恩情;他的母亲深明大义,理解他的选择,母子离别的事迹令人感动流泪。‎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 ‎(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答案】‎ ‎10.C11.C12.B ‎ ‎13.(1)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 ‎(2)范滂(这样做)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裁决)不能违背。 ‎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欲弃官与之出逃”的不是“督邮吴导”,是县令郭揖。所以选B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 52‎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52‎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等他到达冀州界,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抛下官印绶带逃走。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裁决)不能违背。”宗资于是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四、【2019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后拜汝南大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迢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举孝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鲍永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干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悉/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曾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即“弹劾进谏”,表明刺史要对郡县履行监察之职。‎ B.“元年”指某个事物或事件开始的时间,文中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年号是汉武帝首创的用来纪年的名号。‎ 52‎ C.“肃宗”为庙号,“宗”一般指继业守成的皇帝。庙号是皇帝在太庙里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大多数君主有庙号。‎ D.“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孝廉”是汉代察举制最主要的科目。“孝廉”明清时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昱谨守职责,不矜名节。他任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文书上注明自己的姓氏,鲍显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旧例。‎ B.鲍昱奉公守法,心系百姓。任汝南太守时,郡内堤坝决口损坏,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C.鲍昱颇有见地,善于进言。皇帝问他如何消除旱灾,他希望皇上施政有所得,并说处理案件应公正、宽和,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鲍昱子孙有德,受人爱戴。鲍德修学校,敬养老人,宴请儒生,郡里人称他为神父;鲍昂服侍孝敬患病的鲍昱,后守孝甚为虔诚。‎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 ‎(2)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答案】‎ ‎7.D8.A9.D ‎ ‎10.(1)皇上应该让那些流放的人及其亲属回乡,免除禁铜他们的刑罚,使灭绝的家族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死者生者都各得其所。这样,就可以达到社会的安定祥和。‎ ‎(2)鲍显的儿子饱德,修养德行节操。很有名望,经多次升迁后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年成(不好),很多地方闹灾荒,只有南阳丰收。‎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时要抓住关键的地方,准确断开。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系者千余人”的意思是:受牵连的有千余人。句中“系者”作主语,“干余人”作谓语,句意完整,语法合理,故应在此句的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了A项、B项、D项。据此推断D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语意为:只是我先前在汝南时,处理楚王谋反一事,受牵连的有千余人,恐怕也有处理不当。先帝的诏书说,大狱一起,受冤屈的人在一半以上。那些被判流放罪的人与亲人分离,死后成为孤魂,无人祭祀。‎ 52‎ 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D项,先联系上下文。了解文段大意。然后抓住关键词“汝南”“千余人”“又”等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刺”是“探听、侦察”的意思。 ‎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还”:“让……回乡”;“蠲除”:“免除、取消”;“兴灭继绝”:“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死生获所”:“死者生者都各得其所”;“致”:“达到”。第二句关键点:“志节”:“德行节操”;“名称”:“名气”;“累官”:“多次升迁”;“时岁”:“当时年成”;“丰穰”:“丰收”。‎ 参考译文:‎ 52‎ 鲍昱字文泉。他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诲与学识,客居于东平教书。建武初年,太行山中有强悍的贼寇,太守戴涉听说鲍昱是鲍永的儿子,有智慧与谋略,就去拜见他,请他担任高都长。鲍昱答应了他,于是讨伐土匪,杀了他们的首领,使道路得以开通,并由此出名。(绝昱)后来担沘阳长,施行仁政,境内安定。荆州刺史上表奏明他的政绩,他再次被提拔,中元元年被授予司隶校尉一职,皇帝下诏派鲍昱去晋封胡人,颁布让胡人降汉的檄文。光武帝派小黄门问鲍昱是否感到奇怪。鲍昱答道:“我听说按照旧例,通官文书不注明持文书官员的姓氏,又恰逢司徒颁布军用文书,(我)为派遣我这个做司隶校尉的在传送文书时却注明姓氏而感到奇怪。”皇帝答复说:“我特意想要让当今天下人都知道忠臣的儿子也担任司隶校尉。”鲍昱在职期间,奉公守法,有他父亲的风范。后来被授予汝南太守一职。汝南郡河湖较多,每年堤坝决口损坏,耗费钱财三千多万。鲍昱于是在上游修建水闸与石砌的水渠,水量常年充足,可灌溉更多农田,人民因此生活富足。 十七年,鲍昱代替王敏任司徒,皇帝赐给他金钱布帛、器具和帷帐,让他的儿子鲍德担任郎官。建初元年大早,粮价很贵。肃宗召见鲍昱问他:“早灾已经那么严重,怎样才能消除灾祸的影响?”鲍昱答道:“我听说圣人治理国家,也需三年方能成功。现在陛下刚刚即位,政绩尚未显示,如果施政有所得,又怎么能导致灾祸呢?只是我先前在汝南时,处理楚王谋反一事,受牵连的有千余人,恐怕也有处理不当。先帝的诏书说,大狱一起,受冤屈的人在一半以上。那些被判流放罪的人与亲人分离,死后成为孤魂,无人祭祀。一人谋反,就使王政受损害。皇上应该让那些迁徙的人及其亲属还乡,废除禁锢的法令,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死者生者都各得其所。这样,就可以达到社会的安定祥和。”皇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建初四年,代替牟融担任太尉。建初六年去世,终年七十多岁。 鲍昱的儿子鲍德,修养德操名节,有名气,经多次升迁后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年成(不好),很多地方闹灾荒,只有南阳丰收。人们爱戴他,称他为神父。当时郡县的学校已荒废很久,鲍德便修建校含,准备俎、豆、黻、冕等器具服饰,行跪拜礼、吹奏乐曲(请教师到校)。又尊敬赡养老人,宴请读书人。看到这些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敬服他。鲍德的儿子鲍昂,字叔雅,有孝顺的名节。当初,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其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后来居丧守孝三年,过于哀伤,毁损圣体,以至于要扶靠着才能行走;三年服丧期满,便隐居在墓旁,不过问时政。他被推举为孝廉,召他到府就职,接连征召他都不去,死在家中。‎ 五、【2019届河北辛集中学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 52‎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刚上任、刚到任。文中指陈祐刚到官任。‎ B.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C.“颜子”是指颜回,“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可以称有道德、有学问的圣贤之人,如孔子、颜子、孟子、老子,也可以用来称老师。‎ D.“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就是统一用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虑曰定”,所以文中的“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B.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命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 C.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 D.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② 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52‎ ‎【答案】7.C8.D9.C ‎ ‎10.①当时州县的官吏因没有官府供给的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 ‎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的评论(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得分点:“以”,因为;“清慎”,清廉谨慎;“见”,被。第二句得分点:“人才治本”,判断句;“审”,慎重;“尽”,完全;“时论”,当时的评论。 ‎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陈祐自幼好学,家境贫困,他的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书,(他)长大后就博通经学史 ‎ 52‎ ‎(2)于是派功曹拿了礼品拜见他,给他写信,送去医药,使者一个接一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官职不随朝代的不同而不同”错误,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也不同。故选D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 52‎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县人。十二岁时,他就成了太学的学生,在长安学习,他通晓《诗》《易》《春秋》,在太学中很有名气。‎ 52‎ 更始元年,朝廷任命任延为会稽都尉。当时他十九岁,来接他的官员见他年轻很吃惊。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道路不通,来江南避难的人都没有回中原,所以会稽一带有才能的人很多。任延上任以后,对品行高洁之士像董子仪、严子陵等人一概聘请,并以师友之礼相待。对贫困的部属,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他每次到各县巡行,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并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个叫龙丘苌的人,在太末隐居,立志不变。王莽时期,四辅和三公连续召他做官,他都不去。掾吏禀告任延,请求将他召来。任延说:“龙丘先生躬行德义,具有原宪、伯夷的节操。我上门洒水扫地,还担心使他受到羞辱,召见他是绝对不可以的。”于是派功曹拿了礼品拜见他,给他写信,送去医药,使者一个接一个。一年以后,龙丘苌乘车到官府拜见任延,表示愿意在临死之前在郡任职。任延再三推辞,后让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病逝,任延亲自为他治丧,三天没有处理政务。‎ 建武初年,任延上书请求退休,回去拜见天子。皇上下诏任命他为九真太守。九真的风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耕地种粮,老百姓经常到交趾去买粮,往往弄得穷困不足。于是任延要他们造农具,教他们垦荒种地。这样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给富足。骆越的百姓没有婚嫁礼法,各自凭着情欲喜好,没有固定的妻子。任延于是发文书给所属各县,要求男子年龄在二十到五十岁之间,女子年龄在十五到四十岁之间,都按照年龄大小结合。有贫穷出不起聘礼的,就要长吏以下的官员各自从俸禄中拿出一部分救助他们。这一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这些人生下孩子,才知道宗族姓氏。他们 都说:“使我有孩子的是任君啊。”许多人给孩子取名为“任”。于是边境外的蛮夷夜郎等部落,仰慕德义,愿意守保边塞,任延于是撤掉了侦察候望的人和把守边关的士卒。‎ 任延在九真任职了四年,被任命为武威太守。到了武威以后,当时统率军队的长史田绀是郡内的望族,他的子侄及宾客为害百姓。任延将田绀拘捕,田绀父子和宾客有五六人伏法。武威郡北对匈奴,南接羌人,老百姓害怕匈奴和羌人的入侵和抄掠,许多人荒废了耕种。任延到任后,挑选了一千在作战方面有才能的人,申明赏罚,要他们率领种族庞杂的胡人休屠、黄石的骑兵占据要害地方,一旦有紧急情况,就迎战和追击敌人。每战敌人伤亡必多,自此不敢再来。‎ 后来任延因擅自杀害羌人,被降职为召陵令。永平二年,皇帝召他到学校,任命他为河内太守。任职九年,病逝。‎ 八、【2019届银川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 ‎ ‎13.(1)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 ‎(2)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 52‎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所以选B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所以选C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 52‎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 参考译文:‎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进入太学,补为《五经》讲书,五年没有请过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选取为进士,调任须城主簿。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管劳役的人不能胜任,一天晚上,劳工混乱溃散,就造成大案。乔执中前去代替管劳役的人,终于安定下来。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乔执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建桥,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桥不能建。”最终没有建桥。‎ 王安石掌管政事,引荐乔执中编辑修订《熙宁条例》。,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峒。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记录乔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把恩惠转给父母。‎ 就地任转运判官,征召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百姓长期耕作,有人提议要收回,要铲平坟墓,砍掉桑木、柘木,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神宗下诏(把牧地)重新给百姓。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久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 元祐初年,担任吏部郎中,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升为朝官,得以加封他们的父母。兼任徐王府侍讲、翊善,升为起居舍人、起居郎,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审判案件,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判同等罪,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处罚把人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至。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升为中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经审查后复职,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实交接很深,摇旗呐喊,现在恢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内外疑心。”升为刑部侍郎。‎ 绍圣初年,乔执中凭宝文阁特制的身份出任郓州知州。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二年,谈笑着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评论说:宋朝的人才,从祖宗培养,到了中期,很兴旺。乔执中始终不改变他的操守,真是难得啊。章衡想恢复山后八州,给国家打开了灾祸。但是瑕不掩瑜,其他的好的地方也有可以称赞的。‎ 十、【2019届西安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拜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命代之,赐金紫 52‎ ‎。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知青州。‎ 东封,以供亿之勤,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 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九年,自蜀还。上颇有意,擢用,会已病,命知京刑狱。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三月卒,年六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B.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C.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D.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紫: 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B.“领”在古代表示“任命”,此外亦有很多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等的词,如“改”表示“改任”,“拜”表示“授予官职”,“权”“假”表示“代理暂任”等。‎ C.东封,是“泰山封禅”意。汉司马相如曾请武帝东幸封泰山以彰功业,相如卒后,武帝如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平民的死亡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策胆气过人。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却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境,熟悉民风,堪当此任。‎ B.凌策很有治才,颇受朝廷器重,广州卢之翰不廉,朝廷委凌策以代之;夏日瘴气伤人,行旅者死无数,凌策命伐山开道,缩短路途,人们觉得便捷不少。‎ C.凌策深受皇帝信任。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患病,王旦向朝廷推荐了凌策,皇帝下令水患艰巨,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禀报。‎ 52‎ D.凌策行事不拘泥成规。饶州产金,朝廷曾禁止私人买卖,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 ‎(2)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答案】10.D11.B12.C ‎ ‎13.(1)凌策做事平和公正,可以把一个地区交给他,希望随即将江南转运使职也授予他。(2)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 ‎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先是”的意思是“在这之前”,一般在句首,单独成句,所以用在“先是”之后停顿,排除AB项。“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的句意是“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乘船向北行进(改为水运)”。句中“泛舟”作状语修饰“北”,所以应在“泛舟而北”的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C项。疏通语意:在这之前,岭南运送香药,因此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分设二百个驿站,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并且因为繁杂的劳役成为灾祸。诏令凌策筹划这件事,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大大节省了运费。故本题选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 ‎【13题详解】‎ 52‎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莅事”:“做事”;“和平”:“平和公正”;“方面”:“地区”。第二句关键点:“登第”:“考中进士”;“遗”:“送给”;“异”:“感到惊奇”。‎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县人。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起初不以礼相待,于是他决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 ‎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不正确,“巴西”即巴郡之西,今指重庆、四川一带。故选C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 52‎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贺若敦,是代地人。其父贺若统,任东魏的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拘捕刺史田迅,率领州人归降。赐爵为当亭县公。贺若敦从小有气魄才干,善长骑马射箭。贺若统谋划拘捕田迅时,担心事情没有结果,思虑了很长时间。贺若敦当时十七岁,就进献计策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了。”贺若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定了计谋归顺太祖。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贺若统大喜,对左右的官吏说:“我年少从军打仗,经过的战阵不止一次了,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次年,跟随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贺若敦使用三石硬弓,箭无虚发。独孤信告诉了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授都督。当时,岷、蜀两地归附不久,民心尚有阻隔。谯淹占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相呼应,煽动各蛮族叛乱。太祖命令贺若敦率军讨伐。山路艰险,人迹罕至。贺若敦身先士卒,攀住树木爬上悬崖,兼程而行,出乎谯淹的意料。又派仪同扶猛在白帝击败敌军别帅向镇侯。谯淹与王开业及其党羽帛玉成等人率兵七千人,百姓三万人,从垫江顺流而下,投奔梁王琳。贺若敦拦截打击,大败贼众。谯淹又依山岭建立营栅,向南勾结蛮帅向白彪作为救援部队。贺若敦设下反间计,离间谯淹的党徒,趁着敌人懈怠,再次击败他们。因功进为公爵。武成元年,入朝担任军司马。自从江陵被平定后,巴湘之地都归顺朝廷。陈国将领侯瑱等率军围逼湘州,阻断粮草后援。朝廷命令贺若敦率领步兵、骑兵共六千人,渡过长江,前去救援。贺若敦每每设下奇兵伏击陈军,接连战败侯瑱,乘胜径直前进。于是大军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秋水泛滥,陈军渡过长江,江路就被阻断了。粮援既已断绝,将士便心怀恐惧。贺若敦于是另外修建营垒、盖房子,显示准备持久作战。两年相峙一年多,侯瑱等人无法取胜,请求借船送贺若敦渡江。贺若敦说:“湘州是我国领地,还未一决胜负,所以不能离去。”侯瑱等把船留在江上,率军离开渡口百里。贺若敦这才率军而回。保定五年,贺若敦去世。建德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谥号为“烈”。‎ 二十五、【2019届广东肇庆高三第一次统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吾宗。”然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笃学,举秀才高第,袭祖封。永淳中,家益窭,岁饥,京兆杜瑾者,以百绫饷思复,思复方并日食,而绫完封不发。‎ 调梁府仓曹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州不能诎。转汴州司户,仁恕,不行鞭罚。以亲丧去官,鬻薪自给。姚崇为夏官侍郎,识之,擢司礼博士。五迁礼部郎中。建昌王武攸宁母亡,请鼓吹,思复持不可而止。坐为王同皎所荐,贬始州长史。迁滁州刺史,州有铜官,人铲凿尤苦,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有黄芝五生州署,民为刻颂其祥。徙襄州。入拜给事中。帝作景龙观,思复谏曰:“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不见省。迁中书舍人,数指言得失,颇见纳用。 ‎ 52‎ 开元初,为谏议大夫。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瘗。思复上言:“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玄宗然之,出其疏付崇,崇建遣思复使山东按所损,还,以实言。崇又遣监察御史刘沼覆视,沼希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崇恶之,出为德州刺史。拜黄门侍郎。帝北巡,为行在巡问赈给大使。迁御史大夫,性恬淡,不喜为绳察,徙太子宾客,进爵伯。累迁吏部侍郎。复为襄州刺史,治行名天下,代还,仍拜太子宾客。卒,年七十四,谥曰文。天子亲题其碑曰“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故吏卢僎、邑人孟浩然立石岘山。 ‎ ‎(选自《新唐书·韩思复传》,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B.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C.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D.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做“字”。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迁谪”表示升职;“左迁”表示削职降级等。‎ C.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战国时除秦外,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之东,故称六国为“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D.“玄宗”是李隆基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始于殷代,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思复秉性恬淡,他经历过家族的富有生活,而遭遇家贫,又能甘居贫困;饥荒年两天吃一天的饭,但他都不接受别人的馈赠。‎ B.韩思复为政行事仁恕爱民。任梁府仓曹参军时遇大旱,他不顾州府弹劾责备,开仓赈济民众。任汴州司户时不实行鞭罚。‎ C.韩思复敢于陈述时政得失,坚持己见。他曾上谏反对皇帝造景龙观,山东蝗灾时更是上疏让皇帝悔过责己,停止一切不急之务,任用公正之士。他的建议均被采纳。‎ D.韩思复为官治理有方,名满天下。他去世后天子亲笔为他题写墓碑,原属下卢僎、同乡孟浩然在砚山为他立石纪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吾宗。”‎ ‎(2)沼希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 52‎ ‎【答案】‎ ‎10.B11.B12.C ‎ ‎13.(1)母亲对他讲述父亲死亡的情况,他感伤哽咽几乎气绝,因此韩伦特别喜爱他,曾说:“这孩子必将光大我宗族。”‎ ‎(2)刘沼迎合宰相意思,全部改变了先前的奏表上报,因此黄河以南几个州的赋税没有得到减免。‎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二十六、【2019届河南开封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纯仁,字尧夫,中皇祜元年进士第。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兄纯祜有心疾,奉之如父,药膳居服,皆躬亲时节之。宋庠荐试馆职,谢曰:“辇榖之下,非兄养疾地也。”富弼责之曰:“台阁之任岂易得?何庸如是。”卒不就。襄城民不蚕织,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民益赖慕,后呼为“著作林”。兄死,葬洛阳。韩琦、富弼贻书洛尹,使助其葬,既葬,尹讶不先闻。纯仁曰:“私室力足办,岂宜慁①公为哉?”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 52‎ 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知河中,诸路阅保甲妨农,论救甚力。除给事中。司马光为政,将尽改熙宁、元丰法度。纯仁谓光:“去其太甚者可也。”左相吕大防奏蔡确党人甚盛。纯仁面谏朋党难辨,恐误及善人。遂上疏曰:“举用正直,而可以化枉邪为善人,不仁者自当屏迹矣。”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受失所学得之忠怒二字一生用不尽以系立朝事君接待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谥曰忠宣。‎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传》)‎ ‎【注】①慁:打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 ‎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亲名叫李余庆,经历三次考试至廷试,不中第,于是放弃了科举。李革聪明机敏,读书一二遍,就记住不忘。中大定二十五年(1185)考中进士,调任真定县主簿。监司考查,迁升他为韩城令。同知州事接受了富商的贿赂,将一年的赋税、军用物品分配给下属各县,唯有李革不听从,提刑司认为他能干。迁任为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遭逢母亲丧事,服丧后起用恢复原职。调任大兴县令、监察御史,遭逢父亲丧事,服丧后恢复原职,担任签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1206),攻打宋朝,尚书省上奏:“战事兴起,沿路官员被差遣征调的另外委任,缺员的选调补充,年老不任职的撤换,司、县各保留强敏能干的正职官员一员。”李革与签书陕西按察司事高霖、签书山东按察司事孟子元一同接受诏令,亲自查访三路官员能干与否,登记存留的正长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遣征占的官员人数,以及因事造成的缺员,年老不任职的官吏。到朝廷禀奏事务,改任刑部员外郎,调任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知府徒单南平显贵得宠,执掌政事,权倾朝野,派遣亲近的人用加官进爵来引诱李革,李革拒绝了他。‎ 兴定元年(1217),胥鼎从平阳府调任镇抚陕西,李革以知平阳府事的身份,暂代参知政事,代替胥鼎担任河东行省。这时起兵攻打宋朝,李革上书说:“现在的策略应当使军队、百姓休息,蓄养精锐来防备敌人。宋朝虽然挑起事端,只可自我防备。如果不能忍受小的愤怒而考虑长远的谋略,恐怕有人会利用这个机会,那就不能对付了。”皇上没有采纳。太原战后缺粮,李革运送七万石粮食来救济。兴定二年(1218),(朝廷)差遣粘割梭失到河东路,这时晚稻还没有成熟,下文书到行省要耕地毁苗,清除原野上的全部庄稼,李革上奏:“今年雨水及时,秋天收成在即,如果命令耕地毁庄稼,百姓将不能忍受。”诏令采纳了李革的奏请。‎ 十月,平阳城被围困,城里的士兵不满六千人,多次出战,十天内受伤的人超过半数。征调吉、隰、霍三州援兵,没按时赶到。偏将李怀德用绳索吊下城投降,敌军从城东南攻入。随从请求李革上马突围出走。李革叹息说“:我不能保卫这座城,有什么脸面见天子?你们这些人可以离去了。”(李革)于是自杀。(朝廷)追赠我把他为尚书右丞。‎ 52‎ 赞曰:《传》中说:“君子的言语,他的好处很多。”徒单镒从容安闲地说一句话,从而使宣宗能立为皇帝,他的功劳很大。徒单镒出外任官,只有孙即康诡谲狡猾,于是骤然间官至宰相。古人所说的如斗筲一样才识短浅、气量狭小的人,大概就是说孙即康这类人吧。贞祐年间的执政大臣李革,可称为君子。他在进退之间,有古人做宰相的风范。‎ 三十三、【2019届安徽黄山高三11月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符习,赵州昭庆人也。少事赵王王镕为军校,自晋救赵,破梁军柏乡,赵常遣习将兵从晋。晋军德胜,张文礼弑赵王王镕,上书庄宗,求习归之赵。庄宗遣之,习号泣曰:“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庄宗壮之,乃遣阎宝、史建瑭等助习讨文礼,以习为镇州兵马留后。习攻文礼不克,庄宗用他将破之。拜习成德军节度使,习辞不敢受,乃以相、卫二州为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辞曰:“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不宜分割以示弱,愿授臣河南一镇,得自攻取之。”乃拜习天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习亦未尝攻取。‎ 赵在礼作乱,遣习以镇兵讨贼。习未至魏,而明宗兵变,习不敢进。明宗遣人招之,习见明宗于胙县,而以明宗举兵不顺,去就之意未决,霍彦威绐习曰:“主上所杀者十人,公居其四,复何犹豫乎?”习意乃决。平卢监军杨希望闻习为明宗所召,乃以兵围习家属,将杀之。指挥使王公俨素为希望所信,绐希望日:“内侍尽忠朝廷,诛反者家族,孰敢不效命!宜分兵守城,以虞外变,习家不足虑也。”希望信之,乃悉分其兵守城,公俨因擒希望斩之,习家属由是获免。而公俨宣言青人不喜习之严急,不欲习复来,因自求为节度使。明宗乃以房知温代习镇平卢,拜公俨登州刺史。公俨不时承命,知温擒而杀之。习复镇天平,徙镇宣武。‎ 习素为安重诲所不悦,希其旨者上言习厚敛汴人,乃以太子太师致仕,归昭庆故里,明宗以其子令谦为赵州刺史以奉养之。习以无罪,怏怏失职,纵猎剧饮以自娱。居岁余,中风卒,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ž符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B.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C.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D.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五代时,节度使设置更多,连年攻伐,废置不常。‎ B.拜,提升官职,如“拔”也指官职的提升,“改”“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的朝代也有特殊规定),有疾病可以提前。‎ 52‎ D.卒,指人死,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习是赵州昭庆人,和王镕关系亲近,王镕被张文礼杀害,符习悲痛万分,悲号哭泣要为王镕申冤报仇,唐庄宗很支持他的这一行为。‎ B.庄宗派兵帮助符习为王镕报仇,但是派去的人也没有完成任务,庄宗又派其他将领前去,最终才打败了张文礼。‎ C.唐明宗发动兵变之后,派人招降符习,符习因唐明宗军队打战不顺利而犹豫不决,霍彦威一番欺骗的话才说动了符习拿定了主意。‎ D.符习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请求退休还乡,回到昭庆旧居之后,符习因为无罪丢官而经常闷闷不乐,纵情游侠豪饮,不久之后就中风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不宜分割以示弱,愿授臣河南一镇,得自攻取之。‎ ‎(2)内侍尽忠朝廷,诛反者家族,孰敢不效命!宜分兵守城,以虞外变,习家不足虑也。‎ ‎【答案】10.C11.B12.C ‎ ‎13.(1)魏博六个州是称霸称王的地方,不应分割出来显示弱小,希望给我河南一个镇,能够自己去攻占它。‎ ‎(2)你对朝廷竭尽忠心,诛杀反叛人的家属,谁敢不从命!应当分派兵力守城,以便预防外面的事变,符习的家属不值得担心。‎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由上文可知,符习是赵州昭庆人,并且深受赵王重用,据此可知“臣世家赵”后应断开,“受赵王恩”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再比较B.C两项,“自裁”是一个词,指“自杀”,“欲以剑自裁”意思是“想用剑自杀”,而“欲以剑自裁念”则解释不通,故排除B项,答案为C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 52‎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霸王”名词做动词,称霸称王;“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判断句,翻译时用“……是……”的句式;“宜”,应该;“以”,表目的,来;“示弱”,显示弱小;“授”,给;“得”,能够;“之”,代词,它,指“河南一镇”。(2)“内侍”指杨希望,可译为“你”;“尽忠朝廷”省略句,应为“尽忠(于)朝廷”,对朝廷竭尽忠心;“孰”,谁;“效命”,从命;“以”,以便;“虞”,预防;“虑”,担心。‎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符习,赵州昭庆人。年少时在赵王王镕部下担任军校,从晋去救赵,并在柏乡击破梁军后,赵王常常派符习出兵跟随晋军作战。晋军屯兵德胜,张文礼杀赵王王镕,上书庄宗,请求让符习回到赵国。庄宗让他回去,符习大哭说:“臣世代居赵,受赵王大恩,赵王曾赐剑给我,希望我替他效力,现在听说赵王死了,想用剑自杀,转念一想最终没有好处,请求进攻赵,活捉奸贼为王报冤。”庄宗感动,就派阎宝、史建瑭等帮助符习讨伐张文礼,任命符习为镇州兵马留后。符习攻张文礼不下,庄宗又派别的将领击败张文礼。任符习为成德军节度使,符习推辞不敢接受,又以相、卫二州为义宁军,任命符习为节度使,符习推辞说:“魏博六州是称霸称王的地方,不应分割出来显示弱小,希望给我河南一个镇,能够自己去攻占它。”即任命符习为天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符习也没有去攻取。‎ 52‎ 赵在礼作乱,派符习率镇兵讨伐。符习还未到魏,明宗兵变,符习不敢进兵。明宗派人去招降他,符习在胙县见到明宗,认为明宗兵变不正当,所以去留之意未定,霍彦威哄骗他说:“主上要杀的人有十人,你排第四,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符习才下定跟随明宗的决心。平卢监军杨希望听说符习被明宗召去,就用兵包围符习的家眷,准备杀掉他们。指挥使王公俨素来是杨希望最相信的人,欺骗杨希望说:“你对朝廷竭尽忠心,诛杀反叛人的家属,谁敢不从命!应当分派兵力守城,以便预防外面的事变,符习的家属不值得担心。”杨希望相信了,就全把兵分去守城,王公俨趁机擒住杨希望杀死他,符习的家属因此得以免死。但王公俨扬言说青州人不喜欢符习管制得严厉躁急,不愿意符习再回来,因此自求当节度使。明宗用房知温代替符习镇守平卢,授王公俨登州刺史。公俨迟迟不肯听从命令,房知温将他擒住杀掉。符习再次镇守天平,后调任镇守宣武。 ‎ 符习一向不被安重诲喜欢,巴结安重诲的人上奏说符习对汴州人征收重税,符习就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请求辞官退休,回归昭庆老家,明宗任命他的儿子令谦为赵州刺史来奉养他。符习因为无罪失去官职,心情郁闷,纵情游猎豪饮来自我消遣。过了一年多,中风而死。被追赠为太师。‎ 三十四、【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曰:“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阙还旧任。宣德三年召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初,两京六部堂官缺,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即真授馀试职而已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堡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郑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B.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C.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D.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塞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监察御史又被称为“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虽官位不高,但权势颇重。‎ 52‎ B.“敕”,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官位、财物、奴婢、妃妾或其它头衔,是帝王制度的专属词汇。‎ C.“丁内艰”又称为“丁忧”,指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D.明朝,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辰深得赞赏。他曾奉朱棣命令调查江西安福民告发的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处理结果都受到皇帝认可。‎ B.郑辰为民请命。潞州百姓苦于徭役被逼为盗,地方官吏以叛逆罪请求朝廷发兵,郑辰为此事特意上朝奏明实情。‎ C.郑辰为官刚直。他在担任山西按察使时,对贪官严惩不贷;英宗时,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奏罢全部失职官吏。‎ D.郑辰不计嫌怨。他虽与同僚杜某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同僚死后,仍为他治丧,并出资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 ‎(2)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 ‎【答案】10.A11.C12.B ‎ ‎13.(1)福建番客杀人,又命郑辰前往,郑辰只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 ‎(2)百姓很辛苦,多有拖欠和损耗,蔚绶命令就在山海关借贷偿还。‎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方面官堪内任者”定语后置句式,不要断开;“馀”新的陈述对象,前面断开。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凡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郑辰为此事特意上朝奏明实情”说法错误。根据原文“辰方以事朝京师”,可以看出郑辰并非为此事特意上朝奏明实情。故选B。‎ ‎【13题详解】‎ 52‎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复:又;坐:治罪;释:释放;劳:辛苦;逋:拖欠;即:就。‎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1406年)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的百姓报告有人谋逆,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仝部查清诬告的情况。福建番客杀人,又命郑辰前往,郑辰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皇帝下诏在南京建报恩寺,役使囚犯上万人。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谣言不合事实,没有一人获罪。谷庶人图谋不轨,又命郑辰察访,郑辰全部查清了他的情况。皇上对方宾说:“他真是国家耳目之臣啊!”十六年(1418年),他被破格提升为山西接察使,调查惩治贪污者,没有丝毫宽恕。潞州盗贼兴起,有关官上报说有反叛,朝廷下令发兵去讨伐。郑辰正因为有事回京师朝见,上奏说:“这是百姓苦于徭役而已,请不要发兵。”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他回去时则屏去骑马的侍从,亲自入山谷中进行安抚晓喻。盗贼都感动而泣,重做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运粮食给山海关驻军,郑辰統领山西百姓用车运粮,完成差役。百姓很辛苦,多有拖欠和损耗,蔚绶命令就在山海关借贷偿还。郑辰说:“山西百姓贫穷而且凶悍,逼急了恐怕会生变。不如先缓一下,让他们自通有无。”他的意见被采纳,终于没有拖欠的。遺母丧归家时,军民都前往御史处乞请把他留下。御史上报朝廷,郑辰守孝期满后回到旧任。宣德三年(1428年),郑辰被召回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当初,两京六部堂官出缺,皇上命令廷臣推荐可胜任的在外的方面之臣。蹇义等推荐了九个人。只有郑辰和邵圯、傅启让三人,皇上素知他们的名字,马上真授予他们官职,其他的只是试用而已。英宗即位后,分派大臣考察天下地方官。郑辰前往四川、贵州、云南,全部上奏罢免了不称职的人。云南布政使周璟在妻丧期间续娶,郑辰弹劾他有伤风化,周璟因此事被免职。正统二年(1437年),他奉命赈济南畿、河南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有人建议从大名开渠,引各河的水流入卫河,以利于灌溉运输。郑辰说这样会劳民,不便利,此事就停止了。后他升任兵部左侍郎,与城侯李彬转运粮食到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阻挠命令,郑辰弹劾他,事情得以办妥。八年,他患风疾,告病归家第二年去世。郑辰为人貢义轻财。刚考中进士时,他把财产都让给了兄弟。在山西时,与同條杜佥事有言语冲突。杜去世后,郑辰为他治丧,出资遣送他的妻儿回乡。‎ 三十五、【2019届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正平字子夷,学行甚高,虽庸言必援《孝经》、《论语)。父纯仁卒,诏特增遗译,官其子孙,正平推与幼弟。绍圣中。为开封尉,有向氏于其坟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以向氏后威,规欲自结,奏拓四邻田庐。民有诉者,正平按视,以为所拓皆民业,不可夺;民又键鼓上诉,京坐罚金二十斤,用是蓄恨正平。及当国,乃言正平矫撰父遗表。又谓争之仪所述《纯仁行状》,安载中使蔡克明传二圣虚公之意,进以正平逮之仪、克明同诣御史府。正平将行,其弟正思日:议《行状)时,兄方营窀穸之事,参预笔削者,正思也,兄何为哉?正平日:时相意属我,且我居长,我不往,兄弟俱将不免,不若身任之,逐就狱。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爱杰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52‎ 使从其家得永州传宣圣语本有御宝,又验内东门籍皆同。其遗表八事,诸子以朝廷大事,防后患,不敢上之,缴申颖昌府印寄军资库。自颍昌取至,亦实。缺遂解。正平羈管象州,之仪羈管太平州。正平家属死者十余人。会教,得归颖昌。唐君益为守,表其所居为忠直坊,取所赐世济忠直碑额也。正平告之日:此朝廷所赐,施于全石,揭于墓隧,假宠于范氏子孙则可:若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以耸动庸俗,不可也。君益日:此有司之事,君家何预焉?正平日: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撒去之。正平退闲久,益工诗,尤长五言,著《荀里退居编》,以寿终。‎ ‎(选自《宋史·范正平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撞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B.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C.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D.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孝经:儒家经典著作,为六经之一,以孝为中心集中地闸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B.行状: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籍贯.事迹等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摸述。‎ C.御史: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范正平学向很高,擅作诗歌。即使日常言语也一定援引《孝经》、《论语》,退位闲居后作诗更精,尤擅五言诗,并撰写(荀里退居编》。‎ B.范正平执法严明,不阿权贵。任开封尉时,户部崗书蔡京欲取悦皇后,奏请向氏强占四邻田舍,范正平认为不能侵夺,因此得罪蔡京。‎ C.范正平勇于担当,爱护兄弟。蔡京诬告(纯C行状)内容不实,要将他逮捕人狱.当时他未参与其事,但为了保全兄弟主动承担罪责。 ‎ D.范正平谦逊低调,不事张扬。唐君益上表将其居所命名为忠直坊.此名源自皇帝所赐碑额,但他认为这样做有辱祖先名声,坚决反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纯仁辛,诏特增遗泽,官其子孙,正平推与幼弟。‎ ‎(2)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撒去之。‎ ‎【答案】10.C11.A12.D ‎ ‎13.(1)父亲范纯仁去世,下诏特地增加恩荫,给他的子孙封官,正平推让给幼弟。‎ ‎(2)他日不只是我们家被笑话,你也会受到责备。最后撤掉了。 ‎ ‎【解析】‎ ‎【10题详解】‎ 5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遗泽”,恩荫;“官”,给……封官;“其”,代词,他的;“推与”,推让。第二句关键词:“异时”,他日;“独”,只;“诒笑”,被笑话;“竟”,最后。‎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52‎ 范正平字子夷,学问操行很高,即使日常言语也一定援引《孝经》、《论语》。父亲范纯仁去世,下诏特地增加恩荫,给他的子孙封官,正平推让给幼弟。绍圣年间,任开封尉,有向氏在他的坟地上建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国向氏是皇后的亲戚,谋求跟他们结交,上奏开拓四邻田舍。百姓有上诉的,正平前去察看,认为所开拓的都是百姓产业,不能侵夺;百民又击鼓上诉,蔡京获罪罚金二十斤,因此对正平积下怨恨。等到蔡京当政,就上言正平假托伪作父亲遗表。又说李之仪所记述的《纯仁行状》,胡乱地记载中使蔡克明传达二圣虛位以待的旨意,于是把正平连同之仪、克明一同逮捕到御史府。正平将去时,他的弟弟正思说:讨论《行状》时,兄正在经营墓穴之事,参与修改的,是正思,和兄长有什么关系呢?正平说:当朝宰相的意思是针对我,况且我是兄长,我不去,兄弟都将不能逃脱,不如自己承担。于是进了监狱,鞭打很厉害,都想屈招服罪。只有克明说:按照旧制,凡是传达圣上的话语,在皇上面前记在本子上,拿出御印盖上,在内东门注册。让人从他的家中找来永州时传达圣上话语的本子上盖有御印,又验证内东门的注册都相同。他遗表上的八件事,几个儿子因为是朝廷大事,为防备后患,不敢上奏,上缴给颍昌府加印寄存在军资库。从颍昌取来,也符合实情。案件于是撤销。正平羁管在象州,之仪羁管在太平州。正平家属死了十多人。正逢赦令,得以回到颍昌。唐君益任太守,上表将其居所标为忠直坊,取自所赐的“世济忠直”碑额。正平告诉他说:这是朝廷所赐,刻在金石上,标在墓道上,对于范氏子孙借宠是可以的;如果在通途大道上成为往来的景观,来轰动平凡鄙陋的人,是不可以的。君益说:这是官府的事情,与你们家有何关系呢?正平说:先祖先父的功绩名望,是人所共知的。十户人家的小邑,一定有忠信之人,他日不只是我们家被笑话,你也会受到责备。最后撤掉了。正平退位闲居时间长了,作诗更精,尤其擅长五言诗,撰写《荀里退居编》。因年老去世。‎ 三十六、【2019届甘肃民乐一中、张掖二中高三上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简,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 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 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 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 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B.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C.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D.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 52‎ B.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后也可指皇太后,如清朝有东、西宫皇太后之分。‎ C.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世称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 D.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兵间,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创立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重任,连连升迁。‎ B.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未平定,会对武昌形成威胁,极力劝阻威顺王远行征讨,避免了祸患。‎ C.秦起宗忠于职守,劾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劾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 D.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要求下属官员降低接待宴席的规格,并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2)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答案】10.D11.B12.A ‎ ‎13.(1)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 ‎(2)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这段话是说“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却)没有批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了”,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中丞和尚”“妇人”“县官屋”“起宗”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买”是动词,宾语是“县官屋”,“不报”是说前面“弹劾的内容”没有得到批复,故应在“县官屋”和“不报”之间断开,这就排除AB两项;“久之”意思是“很久”,是说“跽辩”很久,二者不能断开,且“敕令起”的主语应是“皇帝”,而“起宗”应是“不起”的主语,“敕令起”和“起宗不起”是两个各自完整的句子,应该分开,这就排除C项,故选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52‎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或”,有时;“有司”,有关官员;“抑”,压制;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微行”,微服私访;“得实”中“实”活用为名词,实情;“以为”,认为。第二句中,“素”,本来;“我素农家”是判断句;“安”,安于;“务”,追求;“庶”,希望;“使”,让;“化”,改变,“之”,代词,代这种风气。‎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 52‎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秦起宗字元卿,祖籍上党,后迁居广平洺水县。秦起宗生长在军队中,读书无法得到纸,其父削柳木为片, 写好后教他;能背诵后,削去再写新的内容。十七岁时,适逢设立蒙古学,他一学就会,被征召为武卫译史。御 史中丞塔察儿爱惜他的才能,升任他为尚书省译史。元仁宗即位,他又转迁任中书省译史,屡次升迁太子家令司 典簿官,上奏说:“东宫的属吏,辅佐引导道德信义(是职责),财物不是(应该)管理的。”朝廷认为他是正确 的。又升任南台御史。‎ 建康(南京)是多水的地方,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元文宗即位,命令威顺王征讨贵州苗族八番。这个时候,四川行 省平章政事兼宣政院使囊加台造反没有平息,秦起宗竭力陈说武昌是重镇,应防备上游的军队,亲王不能离开湖 广远去,极力阻止了这件事。等到威顺王入朝谒见,文宗对他说:“征讨八番的行动,要不是秦元卿,几乎失策。” 朝廷议论让秦起宗治理蜀地,幕府忘了他的名字,说秦元卿,文宗提笔改正“起宗”,皇帝对他的关注达到如此 程度。授上书省御史,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却)没有批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 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了;第二天,立太子,有赦免命令, 秦起宗又上奏:“不处罚和尚,不能正国法。”和尚服罪。皇帝说:“做御史,应该像这样。”又弹劾福建地方长官 卜咱耳,曾与父亲的妾私奔,其父气死,使天常混乱,(最后)被流放到岭南。从此,畅所欲言,无一点忌讳, 都被听从并予采用。升迁都漕运使,皇帝召他来,对他说:“漕输之事,多遭损坏,依靠你去治理。”出任抚州路 总管,到任之日,(当地)官吏举行宴会,非常丰盛,秦起宗询问费用由谁出,小吏不敢隐瞒,说:“从百姓借取。” 于是马上让他们还回去,桌子上的东西够吃就行了。从此,官员和下属有宴饮集会,使礼完备就行了(停止)。 于是告诉大家说:“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居位一年, 因年老辞官。第二年,以兵部尚书之职(身份)退休,又过了一年,去世,谥号昭肃。‎ 三十七、【2019届湖北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占文,完成下列小题。‎ 52‎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也。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不就。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 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 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及魏帝告禅于晋,熹以本官行司徒事。泰始初,封祁侯。‎ 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以年老逊位。初,熹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墨为患,竟不从之。后虏果大纵选,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及卒,追赠太保,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B.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C.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D.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B.“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让位于晋。‎ C.“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文中指李熹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 D.“太子太傅”,古代“二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结合文意可知,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后来又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世人都称赞他的志气节操。‎ B.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他举荐有德行的孙璞,也为世人所称赞。‎ C.李熹治车有方,颇有政绩。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展现了他的车事才能。‎ D.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极。‎ 52‎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 ‎(2)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 ‎【答案】10.C11.D12.A ‎ ‎13.(1)李熹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 ‎(2)凉州的敌人侵犯边境,李熹倡导大义派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熹的提议。‎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不正确。从当时的局势及后文“二傅并摄众事”可知,李意被起用为太子太傅时,制度、官员废缺已久,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一起管理政事,可见得到重用,太子太傅并非虚衔。故选D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 52‎ 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李熹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他广博地学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管宁因贤良被征召,不去。他几次被征入三府,不去就任。宣帝又征召李熹为太傅属,他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熹母亲病重,李熹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徒步回家,于是赶上母亲的丧事,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 景帝辅政时,任命李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李熹到任,被引见,景帝对李熹说:“过去先公征用你而你不答应,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李熹回答说:“先君以礼对待我,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明公用法律来约束我,我害怕法律就来了。”景帝很器重他。他转任司马,不久官拜右长吏,升任御史中丞。他居官正直,不畏强权,百官因慑于其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他举荐的乐安人孙璞,也因为有道德而显扬,当时的人称赞他能识别人才。不久他迁任大司马,因公事被免官。‎ 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守邺地,以李熹为军司。不久,李熹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加任扬威将军、假节,兼任护羌校尉,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很有声望业绩。羌人进犯边塞,李熹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因为功劳大免遭责罚,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朝的冯奉世、甘延寿。他被授予冀州刺史,逐渐升迁至司隶校尉。等到魏帝向晋禅让时,李熹以司隶校尉的官职代理司徒的职务。泰始初年,他被封为祁侯。 ‎ 立皇太子后,任命李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太子之位长久空置,制度荒废缺损,官员不完备,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等官职都没设置,太傅、少傅共同代理众事。李熹在位多年,教训道义尽心谋划。因年老退位。当初,李熹任仆射时,凉州的敌人入侵边境,李熹倡导大义派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熹的提议。后来敌人果然极端放肆,凉州覆没,朝廷很后悔。李熹自从做官,家中没有积蓄,亲朋好友甚至共享衣食,未曾利用朝廷官员身份谋私。等到他死后,被追赠为太保,谥号成。‎ 三十八、【2019届江西吉安高三上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52‎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梁元不是未来君主,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萧引不附权贵,受到陷害。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答案】10.D11.C12.A ‎ 52‎ ‎13.(1)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 ‎ (2)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 ‎【解析】‎ ‎【10题详解】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崩,……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错误,“崩”用以称帝王或王后的死,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称“薨”。故选C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 52‎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52‎ 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欧阳頠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三十九、【2019届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罐,字用之。父羽奏补秘书省校书郎、监广积仓,知开封府仓曹参军。持法精审,明吏事。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罐年少辄诛索侵扰罐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瓘门人魏纲上疏诋天书,流海岛,罐亦坐是停官。复监邓州税、鄂州茶,以大理寺丞知衡山县,就除转运使。刘铱时计口以税,虽舟居皆不免,至是而雷、化、钦、廉、高州犹未除,罐为除之。减柳州无名役四百人。寻以罪降知洪州。自主客郎中迁太常少卿,知广州。史沆性险诐,尝为瓘所劾免。会广州封送贡余椰子煎等饷京师,辄邀留之,飞奏指以为珍货,诏遣内侍发验无有,沆坐不实废,罐亦降知鄂州。未逾年,复为陕西转运使,徙河北。以给事中知开封府,政事严明,吏民惮之。侬智高寇广东、西,独广州城坚守不能下。于是论筑城功,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知厂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给禁卒五千,听以便宜从事。属狄青已破贼,召还,纠察在京刑狱。议者请开六塔河,塞商胡北流,宰相主其说,命罐按视,还奏以为不可塞。下溪州蛮彭士羲叛,将发兵讨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荆南。罐以为“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因条上三策,以招徕为上,守御为下,功取为失。不报。后卒如罐议。徙澶州、滑州。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卒。‎ ‎(《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有删节)‎ ‎【注】险诐(bi):邪恶不正,阴险诡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B.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C.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52‎ D.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上元”,即元宵节,有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故又称灯节。现已成为中国、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传统的重要年俗节日之一。‎ C.“奏”“疏”,和“章”“议”“表”“说”一样,均属古代常用文体,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 D.“补”“除”“迁”是古代官职授任或变动的术语。文中的“补”“除”与“授””拜”一样都是任职授官,“迁”与“徙”一样都是调动职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瑾任职,蒙父推举。由于他的父亲魏羽奏请朝廷,他得以补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监管广积仓,开封府仓曹参军等职。‎ B.魏瑾在任,为民着想。当时雷州、化州、钦州、廉州、高州沿用刘铱当时按人口收税的办法,即使船民也难以幸免,魏瑾替他们废除了这一苛税。‎ C.魏瓘为官,精审守正。他曾揭发肆意妄为的宦官,后因株连停职;弹劾阴险诡诈的史沆,遭到报复,被陷害诬告私自截留了上供的宝物。‎ D.魏瓘为政,敢于建言。在京刑狱担任纠察时,曾经对开凿六塔河以及镇压彭士羲叛乱的两个朝议提出反对意见,朝廷都马上予以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 ‎(2)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 ‎【答案】10.D11.C12.D ‎ ‎13.(1)五溪地形险恶,官军在狭窄的山间鸟道行进(行进在只有鸟可以飞过的山道);将领们会因为贪功而滋牛事端,这些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 ‎(2)(魏瓘)又将转到邓州任职,没去就任(米能成行),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以吏部侍郎之职(的身份)退休。‎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 52‎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马上予以采纳”分析有错,针对彭士羲叛乱的建义当时未被采纳,而且朝廷最终所采取的讣策与魏瓘所献之策只是相同而已。故选D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险,险恶;师,官军,军队;生事,滋牛事端;于,对于。第二句中,徙,转到,转任;不行,古今异义词,没去就任;请老,过一夜求告老还乡;以,凭……的身份;致仕,请求告老还乡,退休。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52‎ 魏罐,字用之。他的父亲魏羽奏请朝廷补任他为秘书省校书郎、监管广积仓,任开封府仓曹参军一职。魏罐执法精确审慎,通晓吏员事务。时值上元节,需要在宫殿前搭起彩山,并张挂彩灯。魏罐与宦官负责料理此事。由于宦官怀有私愤,并认为魏罐年幼可欺,于是到处索求财物,侵扰百姓。魏罐私下把这件事禀告天子,天子下诏杖责(这个)宦官,并将他赶走。魏瓘的门客魏纲,因为上疏诋毁(被朝廷奉为祥瑞的)天书,被流放到海岛,魏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停职处分。不久,他又恢复官职,任邓州税务、鄂州茶务,以大理寺丞兼任衡山知县,即刻升任转运使之职。刘铱当时在当地实行按人口收税的方法,就连常年居住在船舱里的百姓也要缴纳税收,此时雷、化、钦、廉、高等州仍然未废除此种政策,魏罐(到任后)替百姓废除了此项弊政。又在柳州释放了被非法征集服役的百姓四百人。不久,他因过失被降官至洪州任知州。他从主客郎中升官至太常少卿、广州知州之职。史沆性格阴险诡诈,他曾因魏罐的弹劾而免职。恰逢广州拟将朝贡后剩余的椰子煎等物品封缄馈送京师,史沆于是请求留下这些物品,并立即上奏魏罐私自扣留了上贡的奇珍异宝,皇帝下诏派宦官打开物品验看,结果没有(所说的珍宝),史沆因为所言不实被罢官,魏罐也因此降官任鄂州知州。没过一年,他又被任命为陕西转运使,转任河北。(后来,他)以给事中的职位担任开封府知府,治理政事严明,官吏和百姓都畏惧他。叛军侬智高攻打广东、广西时,唯独广州城久攻不下。于是朝廷认为这是当初魏瓘筑城的功劳,将他升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任广州知州,兼任广东经略安抚使,朝廷还派出禁兵五千人交给魏罐,任凭他见机行事。大将狄青大败叛军,朝廷将魏瓘召还,任命他纠察京城的刑事案件。当时,有人提议开凿六塔河,并堵塞商胡河的北支流,宰相也支持这一建议,朝廷派魏罐去视察,魏瓘视察完毕后上奏,认为北支流不能堵塞。下溪州的少数民族彭士羲叛乱,朝廷打算发兵讨伐。魏罐于此时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兼知荆南府。他认为,“五溪地形险恶,官军在狭窄的山间乌道行进(行进在只有乌可以飞过的山道);将领们会因为贪功而滋生事端,这些对国家有什么好处?”于是列出了三种对敌策略上奏,以招降敌人为上策,以防御敌人为下策,以主动攻打敌人为失策。没有得到批复。后来朝廷最终所采取的计策,还是像魏罐所献之策那样。魏罐转任澶州、滑州。(魏瓘)又将转到邓州任职,没去就任(未能成行),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以吏部侍郎之职(的身份)退休,直到去世。‎ 四十、【2019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11月模块诊断】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祖纳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义可观。性至孝,少孤贫,常自炊爨以养母。平北将军王敦闻之,遗其二婢,辟为从事中郎。 转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庶子。历官多所驳正,有补于时。齐王冏建义,越王伦收冏弟北海王实及前黄门郎弘农董祚弟艾,与冏俱起,皆将害之,纳上疏救焉,并见宥。后为中护军、太子詹事,封晋昌公。以洛下将乱,乃避地东南。元帝作相,引为军谘祭酒。纳好奕棋,王隐谓之曰:“禹惜寸阴,不闻数棋。”对曰:“我奕忘忧耳。”隐曰;“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裔成败,皆当闻见,何不记述而有裁成?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皆行于世,便成没而不朽。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此可兼济,何必围棋然后忘忧也!”纳喟然叹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耳。”乃言之于帝曰:“自古小国犹有史官,况于大府,安可不置。”因举隐,帝以问记室参军钟雅,雅曰:“纳所举虽有史才,而今未能立也。”事遂停。然史官之立,自纳始也。初,弟约与逖同母,偏相亲爱,纳与约异母,颇有不平,乃密以启帝,称:“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人谓纳与约异母,忌其宠贵,乃露其表以示约,约憎纳如仇,朝廷因此弃纳。纳既闲居,但清谈 52‎ ‎、披阅文史而已。及约为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温峤以纳州里父党,敬而拜之。峤既为时用,盛言纳有名理,除光禄大夫。卒于家。‎ ‎9.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B.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C.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D.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文中指王敦征召祖纳做从事郎中。‎ B.疏,有“分条陈述”的意思,是大臣向皇帝提意见或建议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畴。如《谏太宗十思疏》。‎ C.公,古代贵族封号,被封为“公”的贵族可以享受俸禄和管理封地,如文中晋昌公就可掌管晋吕郡的军政等事务。‎ D.清谈是指在魏晋时期.士大夫等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纳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齐王司马冏竖起义旗,司马伦将其逮捕准备杀害时,祖纳不惧牵连,上疏解救,齐王冏最终得到了赦免。‎ B.祖纳颇受赏识,能匡正时弊。祖纳曾任尚书三公郎、太子中庶子等职,被封晋昌公;在任职期间,他能对不好的政事进行驳斥或纠正。‎ C.祖纳心有块垒,爱好下棋。祖纳心怀忧愁,他下棋以解脱,王隐觉得他有些消极,认为大丈夫应有所作为,祖纳以能力不足予以推辞。‎ D.祖纳举贤荐能,推动职官设置。祖纳力陈史官设立的重要意义,并顺势举荐史才,他的建议虽然未被采纳,但史官之立却从此开始。‎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 ‎(2)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 ‎【答案】9.C10.C11.A ‎12.(1)我虽然没有才能,(但)不是正确的志向不确立,所以我担心自己(在)这个时代湮没而没有人知道,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 ‎ ‎(2)祖约怀有凌驾国君的心思,现在在国君身边担任要职,给予他权势,(这)将成为祸乱的根源。‎ ‎【解析】‎ 52‎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晋昌公就可掌管晋昌郡的军政等事务”说法错误,本文中“公”是贵族封号。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 参考译文:‎ 52‎ 祖纳,字士言,极有操行,善于清谈,文章的内容值得观赏。他性情非常孝顺,少年丧父生活贫困,他常自己做饭来赡养母亲。平北将军王敦听说了他的情况,送给他两个婢女,征召他任从事中郎。他后来转任尚书三公郎,多次升官任太子中庶子。他在官任上经常驳错纠正,很多都对时政有利。齐王司马冏树起义旗(讨伐赵王),赵王司马伦逮捕了司马冏的弟弟北海王司马实以及前黄门郎弘农董祚的弟弟董艾,(司马实和董艾)与司马冏共同起事,司马伦想要将他们都杀掉,祖纳上疏解救他們,(他们)都被赦免。祖纳后来担任中护军、太子詹事,被封晋昌公。他认为洛阳一带即将发生战乱,就到东南一带避难。元帝任丞相时,召他任军谘祭酒。祖纳喜欢下棋,王隐对他说:“禹珍惜每一寸光阴,未尝听说他下棋。”祖纳回答说:“我也是以此忘记忧愁。”王隐说:“我听说古人如果受到任用,就用功绩来实现他的志向,如果怀才不遇,就用言论来表达他的志向。晋还没有一部史书,如果天下大乱,旧事将消失湮灭。你年轻时在五都长大,在四方游历,华夏后裔的成败,你都应当有所见闻,为什么不把史实记述下来并且剪裁定稿?惠仲速写《风俗通》,崔子真写《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尚且都流行于世,成为身后的不朽之作。我虽然没有才能,不是正确的志向不确立,所以我痛心自己在这个时代湮没而没有人知道,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何况国家的历史表明政事得失的情况,这能够兼济天下,为什么一定要下棋然后忘忧呢!”祖纳感叹说:“我并非不欣赏你的主张,只是力量不足罢了。”于是对元帝说:“自古小国尚有史官,何况大朝,怎么能不设置史官呢。”于是举荐王隐。元帝拿这件事寻问记室参军钟雅,钟雅说:“祖纳举荐的人才虽然有历史方面的才能,但现在尚不能任用。”这件事就搁置下来。但是晋立史官一事,是从祖纳开始的。原先,祖纳的弟弟祖约与祖逖是同母所生,祖约与祖逖更加亲近,祖纳与祖约是异母兄弟,心中不满,就秘密报告元帝,说“祖约怀着凌驾国君的心思,现在在国君身边担任要职,给了他权势,将成为祸乱的根源”。旁人认为祖纳与祖约是异母兄弟,他忌恨祖约受到宠幸,就拿祖纳的奏表给祖约看,祖约像憎恨仇人一样憎恨祖纳,朝廷因此不再任用祖纳。祖纳闲居后,只是清谈、阅读文史典籍罢了。等到祖约叛逆,朝野人士都称赞祖纳有鉴别识人的眼光。温峤因为是祖纳州里父党,恭敬地任用他。温峤被当世重用后,盛赞祖纳能够分辨事理,任光禄大夫。祖納最终死于家中。‎ 5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