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化学 5.4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B.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 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
D. 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2.2016年2月25曰,大冶市坑头街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事故由扫帚店着火引起.某同学给这些扫帚店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扫帚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 扫帚店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C. 扫帚店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D. 扫帚店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4.如表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CH4气体
鉴别
点燃,观察火焰
B
Na2CO3(NaOH)溶液
检验
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静置,再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NaCl(NH4HCO3)固体
除杂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D
MnO2、K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A. A B. B C. C D. D
5.(2017•菏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C
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分别灼烧,闻气味
9
D
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A. A B. B C. C D. D
6.下列实验中,根据有关现象得出结论,合理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
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B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
加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
产生气泡
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盐
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A. A B. B C. C D. D
7.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检验氯离子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加稀盐酸
方案二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加澄清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9
8.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 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B. 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
C. 缺乏可燃物 D. 缺乏氧气
9.(2016•重庆)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 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如图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
B
铜丝浸入硫酸锌溶液中
无现象
铜与硫酸锌反应
C
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硫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
D
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发生了化学反应
A. A B. B C. C D. D
1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 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1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
B.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可将混合气体点燃
9
C. 用水鉴别CuSO4、NaOH、NH4NO3三种固体
D. 相互刻划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的熔点
二、填空题
13.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许多地方有元宵节放孔明灯的习俗.
(1)孔明灯升空原理和________ 相同,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灯罩应选择________ (填材料性质)的材料.
(2)近年来,一些城市明令禁止销售、燃放孔明灯,燃放孔明灯可能会有什么危害?________ (答出一条即可)
14.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唔知燃烧的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熄灭了它为什么会熄灭呢?每个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提出猜想】甲同学说: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蜡烛熄灭.
乙同学说:蜡烛燃烧后瓶内可能还有少量氧气,但由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蜡烛熄灭.
大家讨论后很难达成一致,于是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来验证.
【实验设计及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取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放在一铝箔制的小盒中,然后放入装有生石灰的锥形瓶内,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燃烧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磷燃烧需满足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________
猜想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
(2)待冷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铝盒中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的同时产生了________
【实验反思】在实验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①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②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15.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而将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氧气的集气瓶中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1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程度
C.现象②说明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9
D.现象①③说明________
17.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Na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了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为 ________ .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进一步
【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Na2O、C;②________ 、C;③NaOH、C;④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________ (填序号)肯定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 .
【验证猜想】
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燃烧产物中肯定有C
(2)取少量(1)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现象为________ ,则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
(3)取少量(2)所得上层清液,加入________ ,溶液变红,则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________
【交流讨论】在步骤(2)中C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其原是:________ .
【结论】猜想 ________ (填序号)是正确的.
三、解答题
18.硫酸铜是炼铜的主要原料,某工厂用硫化铜(CuS)制硫酸铜,有如下两个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2CuS+3O2 CuO+2SO2, CuO+H2SO4=CuSO4+H2O
方案二:CuS+2O2CuSO4
你认为最佳方案是哪个?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具体说明两点理由。
四、实验探究题
9
19.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及所用药品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在给氧化铁加热时温度不够高如何改进?________
写出A处改进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在C处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反应后有________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本实验设计中,在B处所采取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
其优点是________。
20.燃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化学反应.如图是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通过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①燃烧、热水中的白磷②不燃烧的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要使铜片上的红磷也燃烧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下列操作能使水中的白磷②燃烧的操作是________. a.把热水加热至沸腾
b.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空气
c.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氮气
d.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氧气.
21.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研究两个问题。
(1)研究燃烧条件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1:在乙、丙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
9
口下端,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2:将装置按照a→b→c→d连接后,关闭K2,打开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3:立即……,观察到乙中白磷燃烧。
①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②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________。
(2)研究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
【资料】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1:在B中放入5 g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乙中盛满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2:将装置按照……连接后,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稀硫酸(足量)滴入B中,充分反应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1。
步骤3:将B中样品换成5 g的Na2CO3固体,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2。
① 步骤2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接口序号)。
② 步骤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③ 若V2 = 5V1, 5 g NaOH固体样品中未变质的NaOH的质量为________g。
五、综合题
22.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变化。
(1)烤羊肉串时,用扇子煽能使炉火更旺,其原因是________。
(2)铁棒在氧气中不能燃烧,但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并________。
(3)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焰,向集气瓶中加
入蒸馏水,震荡,得到黄色溶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3.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灯花”是蜡烛________选填:爆炸、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家用石油液化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不产生“灯花”现象的条件是________。
(2)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汽。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①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__;②支持小王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__。
9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C
二、填空题
13.【答案】热气球;密度小、不易燃烧;燃料燃烧热值大且时间长;孔明灯在空气中漂浮不定,极易引发火灾
14.【答案】大量白烟;与氧气接触;乙;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CaO+H2O=Ca(OH)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CO2+Ca(OH)2═CaCO3↓+H2O
15.【答案】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够
16.【答案】B;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17.【答案】4Na+CO22Na2O+C;Na2CO3;③;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③错误;有白色沉淀生成;CuSO4(或CuCl2);Na2O;完全除去Na2CO3,以免Na2CO3干扰NaOH的检验;④
三、解答题
18.【答案】解:方案二: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硫,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需高温,节省能源;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
四、实验探究题
19.【答案】(1)火焰上加网罩或者换成酒精喷灯;Fe2O3+3CO 2Fe+3CO2
(2)石灰水变浑浊;CO2;CO2+Ca(OH)2=CaCO3↓+H2O
(3)点燃尾气(防止污染);节能(简便)
20.【答案】(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点燃或升温
(3)bd
9
21.【答案】(1)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打开K2,关闭K1
(2)a→c→b→d;甲中有气泡产生,乙中的液体被排到丙中;4
五、综合题
22.【答案】(1)煽进去的空气中含有更丰富的氧气,促进碳的燃烧
(2)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3)氯气能支持铁丝燃烧(2Fe+3Cl22FeCl3)
23.【答案】(1)不完全燃烧;调节风门,保证有足够的空气进入(合理即可)
(2)让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方(合理即可);点燃或将白烟冷却得到白色的蜡状固体(合理即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