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从很早的时候起,血缘亲族关系的纽带就在希腊社会中被打破了。公元前6世纪,民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这项改革( )
A.汲取了梭伦改革的精髓
B.以地区部落冲击血缘部落
C.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D.增强了城邦国家公民力量
解析: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十个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否定血缘关系,以地区部落为选区冲击了血缘部落,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没有涉及对血缘亲族关系的改造,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和增强公民力量的信息,C、D两项错误。
答案:B
2.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在纪念为抵抗斯巴达人而殉国的战士的葬礼上发表演讲时说:“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总之,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他说“雅典是希腊的学校”是因为 ( )
A.雅典所有公民开始被允许参加公民大会
B.雅典的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
C.制定了“陶片放逐法”以维护民主制度
D.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解析:雅典公民大会一直向所有公民开放,故A项错误;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B项正确;“陶片放逐法”只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其中一部分,故C项错误;雅典为典型的民主政体,其他城邦也有公民大会,且为最高权力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B
3.古希腊集市广场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标志性建筑物。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 ( )
A.宗教神话的传播 B.人文精神的觉醒
7
C.崇尚运动的风尚 D.公民政治的实行
解析:据材料叙述可知,这一时期古希腊公民的生活丰富多彩,政治氛围也较为宽松自由,而这些都要归功于这一时期公民政治的实行,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8·山东临沂模拟)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
A.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
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代替民主制的问题,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制,而是反对直接民主制,故A项错误;本题的材料是强调雅典的民主政治必须加强公民的知识和政治修养,以防出现“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的可笑的现象,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C项错误;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材料中也体现不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B
5.为了装饰神庙,希腊人开始更多地采用神像。按照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神是被道德化了的人,所以经常被塑造成最魁伟、最完美的人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
A.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
B.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
C.主张人对自然的改造
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解析:古希腊造神的理念——“神人同形同性”说明以人的标准来造神,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
答案:D
7
6.公元前450年,伯利克里改革公民权法案,将之前只要其父为雅典人即可获得雅典公民身份的相关规定,调整为新生儿必须父母双方均为雅典人才有资格获得雅典公民权。伯利克里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
A.维护城邦政治 B.减轻财政危机
C.提高妇女地位 D.消除跨城邦婚姻
解析:题干材料中伯利克里改革是为了稳定雅典公民群体,提高对公民身份的认同感,从而维护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7.柏拉图《会饮篇》中有一个故事:最初人类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不男不女的阴阳人。阴阳人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因此图谋向诸神造反。宙斯需要想出一个两全办法,一方面要让人类活着,否则就没有人类对神的崇拜和牺牲祭祀;另一方面要削弱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不敢再捣乱。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认识到人的力量与价值
B.宣扬神本主义的宗教思想
C.批判当时希腊人的愚昧
D.否定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
解析:材料中阴阳人图谋对诸神造反,宙斯并不是将他们消灭,而是既要让人类活着同时又要削弱人类的力量使其不再捣乱,柏拉图通过这个故事宣扬了人文主义即认识到人的力量与价值,故A项正确。
答案:A
8.许多人认为,古代希腊哲学的繁荣奠定了古罗马法学的哲学基础,这种观点是中肯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古希腊哲学家的眼中,哲学至高至纯,是不存在专门的法律分支的。因此,如果没有古罗马法学家有意识的努力,精深的希腊哲学是很难转化成庞大而严谨的法学体系的。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古希腊哲学是古罗马法的基础
B.罗马法辉煌的成就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
C.罗马法是古希腊哲学的分支
D.罗马法是对古希腊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解析:“如果没有古罗马法学家有意识的努力,精深的希腊哲学是很难转化成庞大而严谨的法学体系的”表明罗马法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哲学,故D项正确。
答案:D
9.《十二铜表法》对侵权纠纷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公元前3世纪《阿
7
奎利亚法》则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者,应对其所有人赔偿被害物于杀害前一年内与最高价额相当的金额。”上述变化反映了罗马法( )
A.打击侵权行为,体现法治文明
B.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C.维护私有财产,主张惩罚报复
D.尊重基本人权,强调轻罪轻罚
解析:材料中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出私法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注重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中维护私有财产但主张通过合法方式解决而非报复,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制,并不尊重奴隶的人权,故D项错误。
答案:A
10.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这一变化 ( )
A.蕴含着自然法精神
B.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
C.体现了公民法的灵活性
D.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
解析:据材料从“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到“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的变化,体现了一种自由、平等的思想,蕴含着自然法精神,故A项正确。
答案:A
11.(2018·河北唐山模拟)“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材料说明 ( )
A.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
B.罗马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
C.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
D.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
7
解析:材料中罗马法影响深远,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原则焕发生机,故A项错误;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罗马法程序和内容,故C项错误;罗马法的原则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后发挥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D
12.古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这表明 ( )
A.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
B.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
C.罗马法拥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
D.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
解析:根据“直接被归纳到”“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可知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故A项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衹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
7
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异同。(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问,“法治”理念是二者的相同之处,其采取“法治”的目的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是相同的。其不同之处要从二人所立法律的本质、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公平程度等方面分析。第(2)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从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活跃等方面分析韩非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结合材料二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和法治的意义上去分析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答案:(1)相同:①都主张实行法治。②都主张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不同:①立法与执法主体不同:韩非之法由君主制定,体现君主利益和意志;亚里士多德之法由全体公民参与制定,体现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意志。②本质不同:韩非之法仍是人治(君主专制);亚里士多德之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③公平程度不同:韩非之法君主拥有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亚里士多德之法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原因:韩非:①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成长,新兴地主阶级崛起;②诸侯国争霸战争迭起,“士”阶层的活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③儒家“礼治”“德治”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新兴地主阶级需要一种法律形式来维护所得利益。
亚里士多德:①雅典民主政治虽走向没落,但其民主政治传统和法治理念影响深远;②柏拉图的“人治”观(哲学王)无法实行。
14.(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钱穆曾谈道:“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发源于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于滨海地带以及近海之岛屿。”
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过地理风貌对人文精神的巨大影响:“土地贫瘠,使人勤奋、简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摘编自吴岩岩《从地理环境看中西方
法制文化差异》
7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地理环境与文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解析: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果认为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可以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海洋文明的关系、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与平原农耕文明的关系;如果认为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和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没有决定作用。
答案:示例一
论题: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
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古代希腊多山、多岛屿、海洋环绕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商业文化,商业文化又孕育了人们的平等精神,同时所形成的城邦国家也都是比较小的政治共同体,很难有一个城邦能够完全征服其他城邦,专制王权很难出现,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主政治体制。与古代希腊相反,中国拥有广阔的平原,形成了农耕文化,此文化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进行管理,且广阔的平原也很容易产生彼此的兼并和征服现象,因此在中国,王权从一开始就很强大,从而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一体化专制政治体制。
示例二
论题: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
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不起决定作用。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文化的差异虽受到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但并不由其所决定,而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样是海洋环境的英国也曾是专制的封建国家,而与中国地理环境大体相当且拥有广阔平原的美国却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这都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没有决定作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