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卷(含解析共16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卷(含解析共16套)》 共有 1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 考点21表达技巧 5颗星 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5颗星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 独孤及 ‎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①。‎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   )(   )‎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10‎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在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昔往鸧鹒②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③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③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六句“殊隔过商参”写征夫奔赴战场,途经商参,离家越来越远,旅途凄苦。‎ D.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E.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4.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为中调,长调。‎ 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10‎ E."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南定楼遇急雨①‎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②逢峒獠③,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自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②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③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首诗首联交代了作者在四川的行踪以及沿江东下情景。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 B.颔联中抓住了最能体现情景的形象来渲染,一个争字,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时的景象,可谓传神。‎ C.“人语朱离逢峒獠”,隐写喜爱此地淳朴的民风。再写棹歌欸乃下吴舟,同时描述行旅,饱含着作者不少的乡情。‎ D.陆游久居蜀地,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旦离去,惜别之情顿起,正所谓惯住天涯,归心倦懒,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之情。‎ E.这首诗所写景象变化极快,忽写行役之苦,忽写江山之胜,忽写风雨之狂,忽写土俗之陋,忽写归心之切,忽写登览之愁。‎ ‎2.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①‎ 贾岛 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 莫嫌滴沥红斑②少,恰是湘妃泪尽时。‎ ‎【注】①诗人以一枝斑竹赠给友人作手杖,这首诗写于其间。②“红斑”事见《博物志史补》,云:“舜之二妃,日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尽斑。”‎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前两句写斑竹拄杖之由来,“拣得林中”语出平淡,但却反映了诗人找遍竹林的过程。‎ B.首句“得”字和“最”字写出了诗人找竹之艰辛,表现了诗人注重诗句锤炼,刻意求工的才能。‎ C.作者借此竹“结根石上”,说明此竹生命力顽强,生长的环境是很贫瘠的,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 D.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此竹是“最细枝”的,后用“恰是湘妃泪尽时”传递出深层意蕴。‎ E.这首诗写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之事,言简意深,体现出了“近事浅语,出于天然”的特点。‎ ‎2.诗中运用湘夫人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明】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   【注】 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2.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①‎ 白居易  ‎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人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10‎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白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 B.《南浦别》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C.李诗的颈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D.李诗的尾联写第二天又眼睁睁地看着表弟启程远去,在深秋的重山间的巴陵道上奔波。‎ E.两诗主题虽同为伤离别,但语言特色不同,白诗语言朴素清淡,李诗语言奇特典雅。‎ ‎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请结合原诗分析两首诗主要表现手法的异同。‎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雁①‎ 杜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浸,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 ②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的铜铸仙人承露盘。这里代指唐时长安宫殿。 ④长门:汉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每到秋天,大雁便会从北方飞往温暖的南方。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 C.长门宫中,灯光暗淡,衬托出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状,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E.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以此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 ‎ 10‎ 10‎ ‎参考答案 ‎ ‎ 一、诗歌鉴赏 ‎1.答案:1.BE; 2.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 ‎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 ‎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解析:B“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E“语言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多处运用比喻,委婉含蓄。‎ ‎2.答案:1.AB; 2.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欢度佳节的乐事。‎ ‎② 暗含人世的忧苦。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 ‎③ 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 ‎④ 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 解析:A项“翠微”代指齐山。注意“上”字及重阳登高的风俗。‎ B项注意结合三句,四句表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3.答案:1.BC; 2.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解析:1.B项“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表述错误,应为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项“途经商参”错误,“商参”二十八宿的商星与参星,商在东,参在西,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后以“商参”比喻人分离不能相见。‎ ‎2.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修辞手法“对比和反衬”。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4.答案:1.AB; 2.‎ ‎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 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 10‎ ‎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 “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也运用比喻,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 ‎③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 ‎④以景结情。“秋色”“雁声”与“斜阳”,以景结情,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 解析:1.A项,“浪淘沙”在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它是双调小令,不是中调或长调。B项,“中秋节”表述错误,改为“中元节”。‎ ‎2.“山远”两句,叙景随情移。接着因为词人心情抑郁,即使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在他心目中也是感到凄凄凉凉,是融情于景。下阕用景物来描绘自己的感受:人入暮年的感慨,羁旅在外的哀愁,思亲怀乡的苦闷等等。‎ ‎5.答案:1.CD; 2.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之苦。‎ ‎②客居他乡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语朱离”,难免思乡。‎ ‎③前路茫然之愁。诗人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 ‎④去留两难之愁。诗人“住稳”蜀地,使他依恋难舍,留也难安,去也难安。‎ 解析:1.C项“隐写喜爱此地淳朴的民风”错误,应该是环境凄苦,隐含其地不可久留之意;D项“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之情”错误,应为离开与思乡的矛盾心情。‎ ‎2.注意结合诗句答出羁旅漂泊之愁、客居他乡之愁、前路茫然之愁、去留两难之愁。‎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6.答案:1.BC; 2.作者希望友人不要嫌弃此竹杖斑纹稀少,它是泪水即将干枯之时长成的。作者赠与友人“泪尽”斑竹,告诉友人他们之间的情谊就如“湘妃”之情一样深厚,这斑竹杖代表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意。‎ 解析:B.错,“得”字和“最”字体现的是诗人得竹之后的喜悦之情。‎ C.“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分析不当;“结根石上”只为了突出此竹不同寻常,生命力顽强。‎ ‎7.答案:1.AD; 2.(1)比喻。‎ ‎①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体现了湖水的平静、明净。‎ ‎②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 ‎(2)奇特的想象。‎ ‎①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 ‎②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荡涤心灵的效果。‎ 10‎ 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以岳阳楼为聚焦点”说法错误,是以岳阳楼为视角出发点;D项,“诗人内心的忧愁”理解有误,重点是写洞庭水能涤荡心灵的作用。‎ ‎2.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运用比喻的句子有“春水平铺如练净”、“镜里芙蓉”;运用想象手法的诗句是“湘女梳头对明镜”、“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8.答案:1.CD; 2.①诗人戏谑友人,夸櫂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1.C项,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是一种戏谑,没有不认可李绅的诗歌创作的意思:D项,这首诗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和自嘲,说明作者还是想得到当世的认可的。‎ ‎2.【解题思路】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 所以不仅要体会其表层情感,还要体会作者“戏赠”背后的微妙心思。诗歌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种: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一是作者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 ‎【诗歌鉴赏】元和十年,作者白居易因在朝中直言不阿,作讽喻诗针砭时弊,鮏怒了权贵,从而遭谗被贬江州。这段时期,作者极为苦闷,专门对自己半生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做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他痛苦,愤激,但对自己的追求并不后悔。此诗既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之作,而且是“戏培”,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首两句,作者举出自己的代表作,表现自己以诗歌干预现实的思想和成功实践。三、四句表现出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是作者对自己命运遭际的车骚话,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作者更以故作骄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9.答案:1.DE; 2.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或白描)来表达情感。白诗通过送别时“看”的细节表现了分别时的悲楚。李诗则通过写自己和表弟由“惊初见”到“语罢暮天钟”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 不同点:白诗以景衬情,先用萧瑟的秋景渲染浓厚的离情别绪。李诗通过想象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伤别情怀和为弟担忧之情。‎ 解析:D项“尾联写第二天又眼睁睁地看着表弟启程远去”错误,应为想象的情景;E“李诗语言奇特典雅”应为“深沉曲折”。‎ ‎10.答案:1.DE; 2.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通篇采用象征手法,表面写雁,实则写人;托物言志,借雁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边地人民的深情。‎ 解析:1. D项,“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理解错误。诗中征雁象征的是边地流离失所的百姓,因此颈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的关切和担忧。E项,“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理解有误。“莫厌”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可作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 可见诗人是劝慰流民暂时将南方作为归宿。‎ ‎2.【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杜牧的《早雁》是一首托物言志诗:通篇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c表达了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关切:有了这些分析,便不难得出。‎ 10‎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托物寓铤的诗,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首联想象征雁遭射四散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域长安上空的情景。清凉的月色映照着长安的宫毁,这景象已在静谧中显出几分冷寂;在这静寂的画面中又玖过孤雁缥缈的身影,更显出境界之清寥和雁影之孤孑。长门宫灯光暗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又传来几声失群孤臛的哀鸣,就更显出境界的孤寂与雁鸣的悲凉。 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大雁秋去春返,.故有“逐春风” 而回的设想,但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 吹送回北方呢?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这种深切的同情,正与上联透露的无言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尾联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妨暂时安居潇湘一带。这是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貼。“莫厌”二字,担心南飞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显得蘊藉深旱,体贴备至。‎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