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试题(分单元共18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过关试题(分单元共18套)》 共有 1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山东潍坊中考)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 A.碘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蒸馏水 答案D ‎2.(2018长沙中考)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水,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答案A ‎3.(2018浙江温州中考)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答案C ‎4.(2018湖南衡阳中考)实验室欲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13‎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 mL的量筒 答案A ‎5.(2018浙江金华中考)20 ℃时,在各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 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 ℃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A ‎6.(2018江苏宿迁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D.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 g 答案D 13‎ ‎7.(2018浙江嘉兴中考)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D ‎8.(2018湖北十堰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 ‎ ‎(2)欲将t1℃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填一种)。 ‎ ‎(3)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    (填“甲”“乙”或“丙”)相似。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配制300 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固体甲的质量为100 g C.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丙>甲=乙 答案(1)甲 13‎ ‎(2)增加溶质(合理即可)‎ ‎(3)丙 ‎(4)BD ‎9.(2018山东济宁中考)洗洁精是家庭必备的清洁用品,可迅速分解油腻、去污、除菌,有味道淡雅、洁净温和、泡沫柔细、低残留的优点。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还含有泡沫剂、香精、水、色素等多种成分。请回答:‎ ‎(1)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        。 ‎ ‎(2)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 ‎ ‎ 。 ‎ 答案(1)表面活性剂 (2)洗洁精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解成细小的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起到去油污的作用 ‎10.(2018四川自贡中考)某同学配制50 g 9%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填序号)。 ‎ ‎(2)图②中取用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需称取氯化钠     g。 ‎ ‎(3)量取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    (填字母),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 ‎ 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答案(1)②①⑤③④ ①‎ ‎(2)药匙 4.5‎ 13‎ ‎(3)C 凹液面的最低处 模拟预测 ‎1.将下列厨房里常用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 A.面粉 B.食盐 ‎ C.蔗糖 D.白醋 解析面粉不能溶于水,故不能形成溶液。‎ 答案A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C.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 D.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解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B项错误。‎ 答案B ‎3.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50 mL量筒量水 B.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将固体直接投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如图)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 13‎ 解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100.0g×3.0%=3.0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0g-3.0g=97.0g(合97.0mL),应选用100mL的量筒,故A错误;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故B错误;应将固体加入烧杯中溶解,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故C错误;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的试剂瓶中,标签的名称为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故D正确。‎ 答案D ‎4.下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原理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碳酸氢钠 D.生石灰 答案D ‎5.20 ℃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 ℃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图丙中M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D.30 ℃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解析图乙中a、b均无固体剩余,说明全部溶解,相同质量的溶剂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故它们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A项错误;由于图乙无溶质剩余,无法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B项 13‎ 错误;根据图甲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而图丙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M表示的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C项正确;根据图甲可知,20℃时b物质全部溶解,且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30℃时,a、b的溶解度都比20℃时大,且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30℃时a中的物质完全溶解,因此30℃时a、b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项错误。‎ 答案C ‎6.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40%),另一瓶是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 D.t℃时蒸发少量水 解析向两瓶硝酸钾溶液各加入少量水振荡,没有现象,A项无法区分;向两瓶硝酸钾溶液各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振荡,饱和硝酸钾溶液不再溶解硝酸钾晶体,而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B项可以区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时会有晶体析出,不饱和的不会析出晶体,C项可以区分;蒸发少量水,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会有晶体析出,不饱和的不会析出晶体,D项可以区分。‎ 答案A ‎7.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 g,分别加入四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下表(温度保持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 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甲=乙=丙=丁 13‎ D.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丁>甲>乙>丙 解析由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A项错误;溶剂质量相同而丙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最大,所以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B项正确;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C项错误;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项错误。‎ 答案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任何其他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100 g取出50 g,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D.NaCl的溶解度是36 g,是指在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36 g NaCl 解析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A项正确;饱和溶液只是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但却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的溶质,B项错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从100g的KNO3溶液中取出50g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然是20%,C项错误;溶解度的四要素之一要指明温度,NaCl的溶解度是36g,没有指明温度,D项错误。‎ 答案A ‎9.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100 g中含有溶质30 g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13‎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使其结晶的方法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即130g饱和溶液中含有30g溶质,所以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小于30g,A项错误;因为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所得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项正确;在t2℃时,尽管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A、B两种溶液不一定都是饱和溶液,所以无法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C项错误;由于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要从B溶液中得到B,常用的方法应该是蒸发结晶法,D项错误。‎ 答案B ‎10.将100 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 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 B.10.0%‎ C.10.9% D.11.1%‎ 解析设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98%=(900g+100g)×x,得x=9.8%。故选A。‎ 答案A ‎11.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称量氯化钠时,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没放纸片,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往烧杯内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时,有少量晶体掉到烧杯外,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往试剂瓶内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解析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没放纸片,会导致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项正确;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项错误;往烧杯内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时,有少量晶体掉到烧杯外,会导致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项正确;溶液具有均一性,往试剂瓶内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项正确。‎ 答案B ‎12.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3‎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填“温度”或“压强”)有关。 ‎ ‎(3)输液时用的生理盐水指的是   (填化学式)的稀溶液。 ‎ ‎(4)大理石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 解析(1)汽油能溶解油污使油污易于洗涤;(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喝了冰镇汽水,汽水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会出现打嗝的现象;(3)输液时用的生理盐水指的是NaCl的稀溶液;(4)大理石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 答案(1)溶解 (2)温度 (3)NaCl (4)CaCl2‎ ‎13.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2)粗盐中含有的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将其去除,这些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中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填“引流”或“加快溶解”)。 ‎ ‎(3)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 A.称量及量取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字母)。 ‎ ‎②将已配好的10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NaCl的质量是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解析(1)在蒸发池中,水蒸发了,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 13‎ 序是BACD;②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6%=6g,设需要再加NaCl的质量是x,‎6g+x‎100g+x×100%=16%,解得x=11.9g。‎ 答案(1)不变 (2)引流 (3)①BACD ②11.9‎ ‎14.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   ℃时,A、B两种物质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相等; ‎ ‎(2)若B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B; ‎ ‎(3)现有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C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        ; ‎ ‎(4)t3℃时将2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5)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答案(1)t2‎ ‎(2)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3)升高温度 ‎(4)20%‎ ‎(5)C>B>A ‎15.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1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解析(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剂瓶塞正放,为防止药品污染实验台,试剂瓶塞应倒放;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90g×10%=9g,需要量取水的质量:90g-9g=81g;水的体积为:‎81g‎1g·cm‎-3‎=81mL;(4)天平称量物体的原理是: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小于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少,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1)药匙 烧杯 (2)试剂瓶塞正放 搅拌 (3)9‎ ‎81 (4)小于 偏大 ‎16.小强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他认为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需要重新测定并更换试剂瓶的标签,他做了如下实验:称量该溶液34.0 g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直到不再放出气体,再称量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结果为33.7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1)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的理由是 ‎ ‎ 。 ‎ ‎(2)若二氧化锰的质量是0.5 g,则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     g。 ‎ 13‎ ‎(3)计算该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的理由是溶液中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2)二氧化锰的质量是0.5g,则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34.0g+0.5g-33.7g=0.8g。‎ 答案(1)溶液中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2)0.8‎ ‎(3)解:设产生0.8 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 68 32‎ ‎ x 0.8 g ‎68‎x‎=‎‎32‎‎0.8g x=1.7 g 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g‎34.0g×100%=5%‎ 答: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1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